新浪财经

人民币汇改 平稳渐进的大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08:28 新京报
人民币汇改 平稳渐进的大变革

2005年7月22日,本报对人民币汇改的报道。
人民币汇改 平稳渐进的大变革

2006年5月16日,本报对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破8”的报道。

   苏曼丽 庄士冠

  人民币汇率改革当之无愧是四年来中国金融改革中最重要的变革之一。维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固定汇率制在2005年7月21日这一天改写,中国金融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突如其来的汇改

  人民币汇率改革前夜,一切似乎从沸腾归于平静。

  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称人民币汇率改革可能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事情后,一些投资机构先后发布了5月8日和5月18日人民币升值的预言。但在预测错误后,舆论焦点开始转移,这一话题似乎已被遗忘。

  直到2005年7月21日晚7点,我刚写完当天的稿件正在吃饭,时任经济部副主编卢轶男电话来了,电话里的声音明显在颤抖:“快,升值啦!”

  “什么?”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进入7月后,之前对人民币在5月升值预期的喧嚣渐渐散去,新闻归于平静,似乎大家都觉得,另一个升值的拐点尚未到来。7月20日,上半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刚刚出炉,媒体们的焦点尚聚集在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中。

  “快,央行发了新闻,

人民币升值了。”于是那顿饭草草结束,我打车冲回电脑前。那个半年多来大家都一直期待的消息,正在央行的网站上闪烁:经国务院批准,自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谁都没有料到,这一天,人民币汇率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当晚,我激动的感觉难以言表,采访专家、准备稿件至深夜。

  周小川的“盾牌与海绵”

  之后的几天,几乎到哪里,听到的都是谈论人民币升值的声音。

  7月23日,2005中国银行家论坛召开。这个原本波澜不惊的论坛,却因为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出席,引来了中外数百名记者。

  那个周六的早上,周小川一反平时演讲就“跑题”的状况,开门见山地讲起了大家关注的人民币

汇率改革问题。

  那是汇率改革后,央行的高层首次解析汇率改革。我清楚地记得,周小川的演讲题目是“

宏观调控下的中国银行业:挑战与变革”。主题发言足足半个多小时,通俗生动,掌声不断。

  周小川形象地举例解释汇率改革中的种种变化:“固定的汇率有点儿像我们打仗时手里面拿的盾牌,我就坚决不动,不管你怎么打过来我就拿它顶住、坚持住,如果我坚持不住,冲击就会对你造成影响。浮动汇率思维逻辑不一样,浮动汇率大家说有点儿像一个海绵垫子,你要打进来我就给你一个软的,进来就进来,我不让你打到我,等你想撤的时候,我还夹你一下,让你脱一层皮再走。还有一种就是敌进我退,等你撤了我就顶回来了。”

  而在此后的多次演讲中,周小川强调,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一种自主决定,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是改革和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和其他国家沟通商量之后得出的结果。

  这种被跨国投行的经济学家成为“强硬”的改革立场,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汇率创新高成为家常便饭

  现在回头看,人民币汇率改革正如当初周小川提出的方向那样,主动、渐进、可控地向“可自由兑换”发展。

  人民币的汇率在上下波动中上扬,汇改后的299天,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次突破8的重要心理价位,随后更是加速度地升破一个个整数关口。

  在今年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8整数关口的同时,也实现了人民币13年来首次超过港元。

  虽然都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是真正到来的那一天很多金融和媒体人士还是有些激动,本报当时也用大篇幅作了相关报道。

  记者们当天满世界打电话找深圳人和香港人,询问他们对此的切身感受,一位深圳的司机大叔,一个香港的营业员,从他们的话中,人民币升值对普通老百姓和行业的影响充分体现。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步伐没有停止的迹象,报纸对汇率破纪录的报道也就成了家常便饭。有人打趣地说,“‘人民币汇率创新高’,这个新闻标题1年之后都可以用。”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