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行改革 走在鲜花和荆棘的路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08:16 新京报
庄士冠 这四年,银行业的改革引领着金融业的变革。从银行改制、引进外资到两地上市,在这条铺着鲜花却充满荆棘的改革路上,中国银行业正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 改制注血后重生 这一场改革从2003年开始。2003年9月,国务院成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周小川担任办公室主任,随后,中央汇金公司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 2004年,建行、中行分别成立股份制公司。 2005年6月,交通银行成功在H股上市,其“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三部曲的改革模式,后来被成功地复制于建行、中行,直至资产规模最大的工行。 然后是建行募集715亿港元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中行的112亿美元、工行的200亿美元,不断刷新着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IPO的记录。银行业改革速度之快,让许多跑银行业的记者们都庆幸自己能够见证这一历史的跨越。 争辩阵痛中前行 然而,一路高歌的前行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国有银行在急速蜕变的过程中,争议、质疑,甚至反对,从未停歇。 中行便是个典型。案件频发是中行上市过程中始终面临的挑战。高山案、“森豪公寓”骗贷案、王雪冰案、刘金宝案、赵安歌案、开平案……这些案件一直困扰着中行,就在中行距离上市的前一天,7家在中行高山案中受损的企业还联手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中行施加压力。当时采访中行的新闻发言人王兆文时,他坦言,“没有谁比中行更感到切肤之痛。”也因此在中行的招股说明书上,我们看到了特殊的一栏:详述六宗大案。 这些国有银行面临的不仅仅是腐败案件的治理,在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贱卖国有资产”、“妨碍金融安全”的争论,也在全国掀起了一大波澜。受争论的影响,淡马锡入股中行的资金和股份比原先降低了一半,转由社保基金投资,而之后的工行,在引资方面也慎之又慎。 但改革不会因为争论停止。在争论高峰时,央行行长周小川破例接受一家财经媒体专访,指出引入外国投资者不仅仅为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学习公司治理、银行管理的经验。银监会高层也指出,外资投资的比例将严格控制。 向商业银行看齐 上市并不是终点,走向资本市场的国有银行们如何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转变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才是最终的目标。 邮政系统的大船———邮政储蓄银行,也抛下当初的累赘,向大众驶来。越来越多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使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获得了广阔的发展。 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也拉开了引资上市的序幕。北京银行,2006年在接受采访时,谨慎地不肯透露财务报表,谦称上市尚无时间表,却积极组织高管和荷兰的战略投资者喝下午茶,并在2007年成功上市,实现了从城市信用社到地方银行再到上市银行的嬗变。杭州商业银行、南京商业银行等的引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也放言三年后实现上市条件。 中国的银行业,正伴着鲜花和荆棘,踏上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之路。 本版特约采写 庄士冠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