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黄湘源:名是虚名 财是浮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07:40 每日经济新闻

BY  黄湘源 特约撰稿

    名是虚名,财是浮财。这个讲做人道理的格言,送给上市公司倒是挺适合的。我们的上市公司有点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这也难怪,当初向投资者伸手要钱的时候说得花好稻好,拿不出回报还给好颜色看,那怎么行?

    如果说去年年报和今年1季度季报,可以说得上是“到处莺歌燕舞”,上半年报甚至干脆就是一个无遮无掩的“火热的夏天”,那么,3季度的业绩,与其说是“枫叶红了”,恐怕还不如说是“红叶疯了”。

    上市公司单季度盈利虽然在今年第三季度略有下滑,环比增长-1.46%,但是,1-9月同比增长高达66.93%,实现净利润总额超过去年全年。不过,上市公司前三季收益三成来自于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如果股市一退潮,这些浮财就都有打水漂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已落袋的利润之外,也还有不小的一部分属于账面浮盈。至少有18家公司前三季度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超过了净利润的50%,其中数源科技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高达1415万元,是其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的924%,也就是说,如果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其实际净利润可能本来应该是-1262万元。

    以公允价值的名义反映的变动损益绝大部分来自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贡献。如果不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更倾向于将股票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话,其为现有2595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8倍多的21444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上市公司利润可能产生的贡献岂不是更要翻个好几番?不过,上述逾2万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既可以看作一个巨大的利润“蓄水池”,但也未尝不是一个巨大的“出水口”。一旦股市变天,谁知道它未来的真实价值会不会是一个巨大的抽水机呢?

    郎咸平把中国房价股价的飙升称之为“虚拟资金”横行的结果。尽管他所说的“虚拟资金”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但如果把它的概念还原为它的本义,倒也是很可以说明问题的。上市公司的利润相当一部分直接来自与股市上涨相关的收益增加这些收益的来源不同于实体经济而体现了虚拟经济的特点,应该也比郎咸平所指的那些更适合称之为“虚拟资金”。

    来自“虚拟资金”的支持构成了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虚增因素”,而盈利增长的“虚增因素”又支持了“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这或者就是对全部事情真相的最好说明,但业绩虚增犹如浮财,水分太多,也未必是好事。如果实体经济的“实”填充不了虚拟经济的“虚”,一不小心就会演绎为泡沫灭顶之灾。没听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么!

黄湘源 特约撰稿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