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只贷不存阴云未散 小额贷款组织乍现收编曙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 11:39 财经时报
本报实习记者 翟瑞民 小额贷款试点公司之所以被后续资金问题弄得一筹莫展,关键就是“只贷不存”,贷款公司甚至不得不去乞求捐赠,这已明显背离商业机构正常经营的底线 中国农村地区专门为农民和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在经过有效的经验积累后,10月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银监会”)决定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而对于更早着手试点的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支持组建的7家小额贷款公司,包括一些东部非试点省份已普遍存在的小额贷款组织,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10月23日表态,在审慎监管下,愿意支持符合政策要求的小额贷款组织“改建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这被认为非银监会试点的小额贷款组织有望获得银监会的“金融牌照”,可以以正常金融机构的名义开展业务。 不过,银监会的慎重表态并没有使那些已经初具规模的小额贷款组织足够兴奋,他们在经营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在短期看来还没有彻底解决掉的希望。 现状:着地生根 9月11日,陕西省户县甘亭镇崔南村的养鸡户万庭云,兴冲冲地赶到户县信合大楼门前“赶集”。这个集市既不卖牛羊狗,也不卖瓜果菜,而是户县一个金融新产品推介会。万庭云长期以来想扩大养鸡规模却资金不够的难题,在这个推介会上被解决,户县信昌小额贷款公司向他当场贷款2万元。 户县信昌小额贷款公司,是当地两家被央行选择为小额贷款试点公司之一,也是全国首批七家贷款公司之一。从2005年底开始,经过时间长短不一的运行后获得良好收益和各方认可,央行在五省试点的经验就被迅速复制。 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的政策鼓舞下,由一些地方政府主导、鼓励的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得到了民间资本的热情响应。 据了解,中国多个省份的小额贷款组织发展已初具规模。河北省廊坊一个市目前推动组建了9家“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总注册资金达4.93亿元。江苏省仅扬州市就有20多家类似的公司,包括专门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农户,甚至服务个人住房贷款等。这些小额贷款组织大多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并采取多种形式生存。 不过,《财经时报》也注意到,作为掌握银行类金融机构生杀大权的银监会,在2006年下半年之前,并没有对于小额贷款组织专门制定“游戏规则”。这也让央行主导下的七家试点公司以及各地小额贷款尝试行为一直处境尴尬。 2006年下半年,银监会组织力量起草《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在年底颁布。今年初,包含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试点随即在6个省区大规模展开。大半年后的10月23日,银监会决定将试点范围扩大到31个省市区。 银监会的办事效率令人颇感欣慰的同时,也让那些非银监会主导的小额贷款组织对自身的前景产生了疑问。 难题:身份未明与只贷不存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目前,银监会共核准6个试点省(区) 23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1家,贷款公司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8家。由此可见在贷款公司审批方面,银监会的处理非常慎重。 而实际上,央行组织的7家贷款公司的经营状况令各方都很满意。晋源泰董事长韩士恭告诉《财经时报》,截至今年9月底,晋源泰累计发放贷款7002万元,收回贷款4850万元,贷款余额2716万元,迄今已实现利润355万元。陕西省户县大洋汇鑫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给本报的数字是发放贷款1700万元,回收贷款200万元,贷款余额为1499万元,利息收入118万元。 但由于“只贷不存”的原则性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现在都面临后续资金的问题。山西的晋源泰和日升隆曾联合向央行申请再贷款,未获批准,大洋汇鑫曾欲吸收境外资本,但也没有成功。“目前我们的自有资金也不多了,在暂时没有新的资金进来的情况下,现在只能靠回收的资金维持周转。”户县信昌小额贷款公司副总经理薛振荣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小额贷款试点公司之所以被后续资金问题弄得一筹莫展,关键就是“只贷不存”这条“高压线”,贷款需要的大量资金得不到满足,贷款公司甚至不得不去乞求捐赠,这已明显背离了商业机构正常经营的底线。 大洋汇鑫和信昌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增资扩股上。大洋汇鑫董事长孙子洋介绍,他们的目标是到2007年年底注册资金增加到5000万元,公司股东增至最多50名。这样的目标实现起来有多大难度还未可知,根据以往的经验,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不明”将为新的股东加入带来不确定性。“我们拿的是工商牌照,经营的却是金融产品,外部资金的顾虑可想而知。” 薛振荣说。 由于只有银监会及其下属银监局才能决定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央行不能为金融机构颁发“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目前各地指导开办的小额贷款公司均没有许可证。银监会高层此次表态也许会使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问题明确化。 拿到金融许可牌照是许多试点或非试点小额贷款公司一直的梦想,《财经时报》采访的几家小额贷款公司都对银监会的表态表示欢迎,但在具体改建成村镇银行还是贷款公司的问题上,大家的选择有些出人意料。 几家公司都倾向于改制成村镇银行,而非继续公司化生存。但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必须由商业银行发起且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这等于规定将由商业银行控股,这显然不是现在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希望。信昌副总经理薛振荣就对记者表示,他们更希望改建成由民营资本控制的村镇银行。当听说改建成村镇银行后必须由商业银行控股时,山西平遥晋源泰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韩士恭也摇摇头说,“不能把经营权让出去,否则又回到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亏损经营的老路上了。” 出路:降低准入门槛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告诉《财经时报》,“只贷不存”的原则规定最初是为了规避道德风险和金融风险。不吸收存款的贷款公司即使倒闭了,也危害不到社会大众利益。另一方面,“只贷不存”也降低了监管难度。 但“只贷不存”的原则长时间以来并没有形成共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创始人尤努斯在访问中国时就指出,小额贷款组织不能吸收存款,就等于失去了一条腿,畸形状态并不能保证长远发展。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小额贷款必须有存有贷,可以事先设置一定的限制,比如几年以后才可以少量吸储等。 但专家分析,在现阶段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放开此限制的风险还是令有关部门忧心重重,短期内似乎不可能实现。 不过有关方面显然已意识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难题,央行副行长吴晓灵10月26日就表示,央行正会同银监会制定一项政策,将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批发资金,相关政策有望在年内出台。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也表示,各地也可以探索村镇银行是否必须由商业银行发起且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贷款公司是否可以由非金融机构设立等问题。 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也被认为是个不错的选择,银监会开放小额信贷市场曾被认为一个重要目的是收编民间资本。根据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李建军的一项调查统计,中国民间资本市场目前保持着8000亿-9000亿元左右的容量,在无法有效进入正规金融市场的情况下,逐利性驱使民间资本进入非法钱庄等地下金融交易市场。 政府方面推动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被放松之后,势必引起更多的民间资本力量的注意。小额贷款公司是否能在未来小额信贷市场中担当重要角色,将很大程度取决于民间资本的参与力度。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经表示,“小额信贷组织也许无法真正成为主流,但有希望成为鲶鱼,去激发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活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