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千件展品见证通信史 通信博物馆传送永不消逝的电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 01:30 北京娱乐信报

  在皇城根遗址公园东北侧的东皇城根电话局院内,有一座建筑古朴的大楼,见证中国百年通信史的北京通信博物馆就设在这里。

  昨天,记者走进北京通信博物馆。该馆的主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有综合厅、特服展示厅、交换机房展示厅3个展厅,展出物品约1000多件,展示了中国通信事业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博物馆馆长蔡文建告诉记者,他们收集的文物约达万件,目前正在积极筹备骡马市大街的新馆开馆工作。届时,新馆将面向公众全面开放。

  

千件展品见证通信史通信博物馆传送永不消逝的电波

  博物馆工作人员演示人工磁石交换机接线过程。

  1∶1复制大清电报干线图

  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的面积并不大,但摆的展品确是异常珍贵的。

  走进综合厅,在大厅内右侧醒目的位置展示着一幅巨大的图——大清电报干线图,该图是按照北京网通公司珍藏了100多年的原图按照1∶1的比例做成的复制品。

  蔡馆长介绍说,大清王朝的全国电报干线的建设始于1881年,1899年建成。该图是在电报干线竣工后,1903年由中国人和外国人联合绘制完成的,全国仅此一张,是我国最早的电报干线史料,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大清电报干线图一侧是北京通信服务示意图。蔡馆长说,这张示意图就是北京电信服务的总范围,16807.8平方公里,北京市的总面积。

  

千件展品见证通信史通信博物馆传送永不消逝的电波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电台。

  展示各个时期发报机

  在电报发展历程展示区,记者看到了许多台发报机的实品。摆放在第一位的是“台式无线电报机”。这是一台上世纪40年代使用的12灯无线电子管收讯机。

  无线电台发送的是嘀嗒声,其中“嘀”表示点,“嗒”表示横。战争时期,发报的密码时常变换,因此每位报务员都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这台发报机还可以工作,当你亲耳听到电台的嘀嘀嗒嗒声时,《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李侠的形象便浮现脑海。据讲解员介绍,这部影片反映的是解放前我地下党电台的工作情况,而片中李侠使用的就是这种电子管电台。

  “看过电视剧《暗算》吗?当时的电视剧中主人公用的电台就是这款。”蔡馆长指着一款电台告诉记者。“电台发送的信号不是定向接收的,只要频率相同,其他电台也能侦听到,通过‘嘀嗒’的声音传递不同的数字编码,最后通过密码本的对比就能知道所发送的电文”。

  

  “王成”用电子管报话机

  “为了革命,向我开炮!”《英雄儿女》中主人公王成在我军阵地上被美军包围,当他向我军指挥部高喊这句话时,所使用的是背负式的电子管报话机。

  记者在博物馆亲眼见到了这种背负式电子管无线报话两用机。据蔡馆长介绍,电子管电台造价高、体积大、笨重,电子管易出问题,在战争中经常发生故障。电影《奇袭》中反映的就是这种电台的缺陷、故障给战争带来的困难。

  往前走,还能看到上世纪40年代美国芝加哥生产的九灯电子管波纹自动收报机、凿孔机、电传机、五单位有线自动发报机……直到上世纪90年代的使用设备——进口飞利浦的现代用户电脑电传机。至此电报发展历程的展示在这里告一段落。

  

千件展品见证通信史通信博物馆传送永不消逝的电波

  这些交换机组目前还能打通电话。

  文物级的电话悉数亮相

  在一个橱窗里,记者看见了许多文物级的电话,其中有中南海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电话机。

  展示中还有天安门专线班电话,这些都是磁石电话。磁石电话抗干扰能力强,所以在历次的迎宾、国家庆典、游园、晚会等活动和任务中都是依靠磁石电话完成的。

  

  491字奏折阐述电话功能

  在电话机下面,有一卷奏折的放大复制品。蔡馆长介绍说,这是一张保存在国家第一档案馆内的大清王朝档案复制品,是光绪二十五年清朝电政大臣盛宣怀为开办电话业务向光绪皇帝递请的奏章。全文仅用491个字,清清楚楚地阐述了电话对电报业务的冲击与替代、电话业发展的不可逆转形势,甚至控制通信主权和通信垄断经营的必要性等等。

  “几百字精妙的语言就把电话的功能叙述得清清楚楚,且行书流畅,真是难能可贵。”蔡馆长感叹地告诉记者。

  蔡馆长又指着一个玻璃橱窗里的老电话说,这是末代皇帝溥仪用过的。在博物馆里看到的这一部并不是原品,而是由故宫博物院复制的磁石墙机模型。原品保存在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二级文物。

  

  1939年的交换机还能打电话

  在第三展厅里,安装着几排步进制自动交换机。用现场安装的老电话,记者拨通了自己的手机。

  蔡馆长说,在北京通信博物馆里的这套步进制电话自动交换机,也许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完整的该类型机组了。许多外国专家看到这里还保存着如此完整的设备,都感到十分诧异。记者拨打时用的是1939年生产的A29步进制自动交换机,摘下听筒,身后的交换机就会发出一串齿轮转动的声音;拨打厅内另一台电话,可以看到不远处被叫电话连线的交换机齿轮开始转动,然后铃音响起;通话结束放下听筒后,主叫电话相应的计数器自动往后跳动一位,记录下这次通话。

  蔡馆长说,以前的电话不是像现在按通话时间收费,而是通一次话(不论长短)收一次费。所以才有了马季那段著名的相声——《打电话》。

  

  管办电话局开在官员家中

  记者在参观中发现,一张照片展示的是老北京的东单牌楼。位置就在现在东单路口北侧那座标着“银街”的过街天桥那儿。天桥右侧、现在是东方广场的地方,是以前的东单二条。1904年,北京的第一个大清管办电话局,就是在这个胡同里的翁同龢住所内开通的,安装的是100门人工磁石交换机,也就是在东方广场正中心的位置,北京分公司的电话业务发展史就此开始。

  看完刚才的展示,有的游客可能对在翁同龢家安装这么大的交换机表示疑惑。看完电话展示后,一转身,疑惑便消除了。原来,所谓100门人工磁石交换机并不大,外形像是一架小钢琴。不过,钢琴琴键的位置都被开关按钮替代了。而应该摆放琴谱的竖立面是100个插孔。蔡馆长说,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电话、手机,其实交换原理都是和早期一样的,现在不过是用机械代替了大部分的人工操作。

  信报记者 李剑英/文 陆欣/摄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