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财富管理供不应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10:07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韩瑞芸 

  自8月份在中国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以来,瑞银集团对自己的这一传统保留节目显得非常低调。尽管瑞银在国内已有分行,但财富管理却是通过瑞银证券来拓展市场的。这是外资金融机构第一次在国内通过证券公司的平台来经营财富管理业务,以往,他们总是借助分行之力。

  目前瑞银集团在中国有三个平台,一是瑞银集团北京分行,同时在上海和广州有代表处;二是在深圳的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瑞银集团持有49%股份;第三个平台就是瑞瑞银证券。 

  在国外,瑞银的财富管理业务是通过私人银行平台来拓展的,由于中国法律禁止设立私人银行,而瑞银在中国的分行机构数量有限,因此借助

证券平台开拓财富管理业务,多少是无奈应对之举。然而,瑞银集团财富管理亚洲区主管施许怡敏却认为这种曲径应对的效果不无妙处。10月23日,施许怡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借投行之力

  <21世纪>:瑞银为什么选择瑞银证券的平台来开展财富管理业务?这种架构的设计能给财富管理业务带来什么好处?

  施许怡敏:瑞银证券是国内首家外资入股、外资管理的全牌照证券公司。全牌照意味着,这个公司可以开展所有瑞银的业务线——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证券部、固定收益部和资产管理部。目前,瑞银证券在全国有6个营业部,北京两个、上海两个,以及深圳和广州。

  我相信,瑞银证券是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很好的平台。这里,我可以举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瑞银的投行部经常会在香港做某个公司的IPO,只要法律允许,这个IPO项目常常会吸引财富管理亚太区、中东、美国或是欧洲的客户来投资。我们经常发现,仅仅是瑞银集团自身拥有的财富管理客户,他们对IPO集资的需求已经超过(IPO实际融资需求的)十倍了,这是非常强大的资源。

  第二个例子,比如财富管理某位客户因为各种因素想出售公司,当我们知道了他的需求,就可以作规划。如果客户同意,我们可以请投行部人员一同参与。

  第三,瑞银的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都是世界领先的,财富管理的客人能够享受这两个部门所提供的有价值的产品,这是三位一体的。

  <21世纪>:财富管理业务开展两个多月,发展了多少客户?已经提供了或者将要提供什么样具体的产品?

  施许怡敏:8月6号开业到现在,我们对业务的发展是非常满意的,但我不方便透露具体的客户数目。从产品的角度讲,瑞银在全球的产品是非常多元化的,从子女的教育基金到

股票、债券、信托、
艺术品投资
等等。瑞银证券在中国会非常仔细地全力开发产品系列,做到我们所能够做到的。

  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21世纪>:国内一些银行开办了私人银行业务、贵宾服务。但是因为银行的非综合化经营,提供产品较少等各种原因,客户并没有服务到位的感觉。在你看来,财富管理这项业务开展得是好是坏,有哪些评价因素?

  施许怡敏:客户至上的原则,这句话很好说,但是具体通过什么来体现。我认为,第一要看投资建议、咨询方案是不是真正有价值;第二要看对客户服务的人群是不是有质量、是不是真正体现以客为尊的态度;第三要看是不是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第四,回过头来看,你的整个服务是不是可靠的。

  <21世纪>:对于瑞银财富管理在中国乃至亚太区的未来发展,你们有没有设定量化指标?

  施许怡敏:瑞银私人银行客户的投资资产规模共有2.3万亿瑞士法郎,除了来自商业银行1670亿瑞士法郎的投资资产外,其余投资资产全是来自环球财富管理,而整个瑞银集团的投资资产是3.3万亿瑞士法郎,这说明财富管理业务占比较高。

  事实上,亚太区财富管理的需求与供给是不匹配的。从需求上看,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GDP的强劲增长带来更多的财富;家庭金融资产在GDP中所占份额随之上涨,造成乘数效应;随着客户的金融需求日益复杂、第一代所创造财富向下一代转移,对专业金融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财富向高净值家庭进一步集中。

  但财富管理的业务供给却是相对缺乏的,具体体现在:为高净值家庭提供的私人银行服务不足;私人银行在不断地扩大规模及覆盖地域、提高能力;监管环境的日益宽松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更多产品及一体化咨询业务的推出创造了条件。

  瑞银的财富管理业务在全球拥有3.5%的市场份额,但在亚太区的市场份额为1%,我认为瑞银的这一业务在亚太区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