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零差价政策需要重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8日 10:05 经济观察报

  张沉

  经济观察报:什么是药品零差价政策?

  刘国恩:所谓药品零差价政策,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由政府统一采购、定点生产,统一配送,基本用药进行“平进平出”的零利润价格干预,损失由当地财政直接补助,目的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你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应怎样看待零差价政策?

  刘国恩:目前,先期试点的城市有北京、杭州、成都、宁夏等地,从几个试点城市上报的初步数据来看,零差价药品平均价格下降幅度达到30%到40%。这对已受益的社区患者来讲,尤其是自费居民无疑是一大福音。但我个人认为零差价政策是否妥当,尚需大家认真、负责地讨论研究,因为还有很多潜在问题和影响,目前我们还不是很清楚。

  经济观察报:那您担心什么?

  刘国恩:作为一项行政干预措施,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初衷固然无可非议,但一项政策的出台,除了要顾及受益群体当前的利益和期望外,更应该考虑未来的长期影响。就药品零差价政策可能导致的长期问题而言,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研究和思考:第一筹资的可持续性及财政买单能力问题。零差价可持续的条件无非两个,要么放开医疗服务的行政价格管制,由供需机制决定;要么国家财政包干、补贴全部亏损,回到过去的计划财政体制上去,这是

卫生部提出“收支两条线”政策的基础。而实施“收支两条线”既考验各地政府的财政实力,又考验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第二是药品供应短缺和合理处方问题。零差价政策在几个试点城市后,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指定药品供应短缺。我想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医疗机构的理性反应,因为零差价旨在切断医生过度处方和用药的动力,但也因此减少了卫生机构和人员进购和使用这些零差价药品的积极性。此外,由政府统一购买、统一配送进一步压低了药品的出厂价格,也打消了部分企业积极性,例如在某些试点城市出现了企业的退标现象。

  第三是对国家整体药品价格体系和供需机制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对于卫生体制而言,要发展与国际接轨的中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现代体系,认识和界定公共财政和现代市场的各自作用。虽然目前社区药品市场还不是主流,但伴随我国

医疗体制改革向社区发展的趋势,社区药品市场的比重将越来越高。因此药品市场实行零差价与“市场价”并存的“双轨制”,对中国现代药品市场的发展有怎样短期和长期的影响,除了在理论层面的讨论外,我们几乎没有开展过严肃认真的系统性实验和研究。

  经济观察报:您一直被认为是

医疗改革中的“市场派”,而零差价又是带有十分典型政府主导色彩的政策,您是否会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药品零差价呢?

  刘国恩:我一直强调医疗服务需要市场竞争,只有竞争才能产生高效率,有了效率才能谈公平。因为通过竞争会从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在此基础上政府才能实施适宜的分配和消费政策。

  政府对医疗服务的干预,应该区分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两大层面。首先,政府应该发挥其宏观调控和政策杠杆的强制优势,出台政策旨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参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的建设和发展,这是谈论包括卫生需求在内的任何国民福利的基础。其次,公共财政应该加大对卫生筹资的投入,建立国民医疗保险体系,从根本制度上增加国民(尤其是弱势群体)获得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国家通过公共财政帮助国民满足公平医疗需求的重要保障。

  如上所述,零差价政策是一个具有良好意愿的政策干预措施,但我看不出来该政策对调动社会医疗资源和提高国家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有什么促进作用。相反,我们看到和担心更多的是该政策对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消极影响。

  经济观察报:您认为政府应把更多资金给老百姓,我了解这也是目前医疗卫生改革争论到底是给需方还是供方的焦点所在。您希望通过市场竞争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而政府补贴需方扩大购买能力,从而实现人人可以获得医疗服务。但也有声音说,医疗服务领域市场手段是失灵的。我们该怎样通过零差价这项制度,看待政府和市场究竟能干什么?

  刘国恩:我想无论医疗服务有多么特殊,但也是通过一个市场的供求交换过程来完成的。因此解决医疗问题的基本思路,不应该想当然地脱离甚至违背市场的一些铁规律,包括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等。用经济学的供需视角分析,如果某种产品又贵又难以获得,该产品一定是短缺。造成短缺的原因无非两种,要么是非人为的生产能力太低,要么是市场垄断。如果医疗服务总是又贵又难,那么总量的供不应求一定是最核心的症结。因此对有作为的政府机构而言,如果真正想要根本解决问题,只有两条路同时并举:一方面想办法调动社会资源、扩大供给;一方面动用财政筹资通过保险来补需方,增加其购买能力。这样的政府干预既能够扩大需方的购买力,又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经济上讲更有效,从政治上看也更公平,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经济观察报:零差价制度在全国有多大的借鉴意义?

  刘国恩:前面已讲过,我从未怀疑过该政策的良好初衷,但我非常质疑其能够实现的效果。从理论上思考,我理不出一个符合逻辑的头绪,支持我们认识零差价对促进我国现代药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正面作用。相反零差价政策赖以生存的条件是财政 “皇粮”包干的“收支两条线”政策,那么各地财政的支撑能力,以及卫生机构和个人生产积极性等问题,都可能成为导致该政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从实证角度来看,可供参考的中文文献也非常少,更谈不上对该政策的支持依据了。同时,根据我们自己所进行的小样本研究,也没有发现一致的证据,支持该政策的预期目标。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正式立项,开展对该政策的独立、科学、系统的论证,在没有科学论证之前,行政部门不应该进行基于主观意识的推广和宣传,这不仅有违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更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大家都应该关注和监督的政府行政行为。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