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探月的经济和战略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7日 20:53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因为上世纪从50年代起至80年代冷战时期的凿痕,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从起步伊始即带有强烈的政治对决色彩。冷战结束后,政治对决态势向有限合作转变。但是,外太空探索的战略高科技性,决定了它的国际合作边界,也决定了它最终是政治实体或经济共同体间的竞争要素。

  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之所以为各国孜孜以求,历史地看,源于世界体系的变化。地理大发现时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期和雅尔塔体系时期,世界版图可通过强权划分,即通过全球土地的多次分配,保证当时国际秩序主导者的利益和相对优势地位。但是,在雅尔塔体系中后期即美苏对峙时代,这一获取战略优势的做法已几不可行。在雅尔塔体系瓦解后特别是全球主义萌生和大发展的今天,必须通过对外太空的探索寻找“新大陆”,持续的科技跃进为此提供了可操作性。

  现实地看,外太空探索也有巨大利益:一是为国家获取荣誉,提升国民凝聚力;二是通过对月球资源的勘探寻求新的

能源供应来源;三是测量月球对地球的环境影响数据,将地球环境保护置于地—月环境生态系统,提升地球环保认识和水准,寻找科学依据。

  就中国而言,深化外太空的探索,提升太空利用水平,是与国力相匹配的应有之义,而在卫星应用、载人航天两大技术取得突破并成熟之后,登月勘探并进而在适当时候建立月球基地的条件也在成熟。中国探月计划既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也为“和平利用太空”这一理念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嫦娥一号”探月计划投入了14亿元,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投入与产出比例是1:14,即使中国探月的预期效益按1:10计算,也有望在不远的未来为中国带来上百亿元的收益。此外,阿波罗计划带动了500多项高科技专利技术的发明,并衍生出3000多种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最后多数都用于民用和国防军工,提升了美国科技的优势地位。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探月计划,同样将给中国的科技水平带来新的提升契机。在四项主要任务中,获得月球三维地貌、分析月壤的厚度和分布,可使月球探测关键技术得以突破,为今后登陆和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基础数据;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可以提高运载

火箭、卫星、发射场的应用水平,提高环保效益;分析月球的钛、铁等14种资源分布,可为今后获得新的资源供应初奠基础。

  “和平利用太空”虽为太空俱乐部诸成员作为理念接受,一些合作也在开展,但是由于外太空被视作战略的制高点,因此竞争从未停止。2020年到2030年之间,美国、俄罗斯将在月球建立太空基地;2008年,印度将发射月球探测器;2020年左右,日本打算实现载人飞行器登月;在经济实力中等的巴西、

乌克兰、奥地利等国,卫星绕月飞行计划也在酝酿。

  月球探测既关乎未来探测研究权,也关乎其资源的潜在拥有权,这意味着利益的潜在冲突。但是,至少在现阶段,合作的利益远大于冲突的利益。毕竟,月球的巨大利用价值仍是预期。特别是在地—月环境空间研究方面,越是合作,收效越大。这意味着,对于处于潜在竞争态势的各国来说,需要在探月方面更具技术开放性。

  人类共发射了5000多个航天器,中国大概占有1%的份额。截至目前,共有950多人次已经进入过太空,中国人的身影仍寥寥无几。因此,中国的“天问”之路仍很漫长。从这个角度说,“嫦娥一号”探月计划,仅仅算是新的太空发展阶段的第一步。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