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普洱茶150亿市值蒸发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7日 20:48 华夏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田小麦 云南、北京报道

  庄家造市路线图

  2000年前后,港台茶商雇佣了大批收茶人前往云南各大城市的茶厂、茶庄、供销社、甚至边远村寨收购老茶。当时国内的普洱并未普及,收购成本非常低,3年左右,便将云南大部分的陈年老茶收购殆尽。  

  2004年以后,在扫货同时,港台商人还开始陆续介入了云南茶厂的并购重组,达到控制上游产业链的目的。众多改制后的大茶厂,其股东结构中或多或少都有港台资本的影子。

  云南省四大老品牌普洱茶生产企业之一,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被香港长泰集团以2100万元人民币收购。2004年底,有60多年历史却已资不抵债的勐海茶厂被博闻集团整体兼并。

  2005年开始,在幕后庄家的推动下,不少港台茶人四处宣讲茶文化,开展普洱茶形象小姐、全球普洱茶人、沧江之化等评选活动。“马帮茶道·瑞贡京城”、“盛世福坛马帮普洱”新闻发布会和拍卖会等等,大炒家们一年联合在推广普洱茶方面的费用不下2亿。

  茶铺开始加货,大炒家手上的茶很快流到了各个中炒家和小炒家手里,这个时候大炒家是不会马上把货品清空,相反还会通过自己手上的茶庄和茶铺收购部分茶,这样可以造成价格上升的假象。

  市场向来是追涨不追跌的,于是更多的茶铺在价格上升的时候跟进,接着吸引许多散户参与,更多的终端消费者成为最后的冤大头。许多人提前购买了一辈子喝不完的茶。

  近日,云南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方可告诉本报记者:“普洱茶价格能保持目前水平不往下走,就算达到目标。”

  2007年入夏以来,云南普洱茶度过最难熬的冬天。自5月普洱茶价格跳水,此后持续几个月的惨淡,日前,退烧后的普洱茶市场并不见大的回升。

  市值暴跌150亿

  10月25日,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的老板马波苦笑着对记者说:“我很清楚是有庄家在操盘,崩盘是迟早的,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原打算在年底把普洱茶存货全部出手的。”

  作为第一波进驻马连道的商家、做了14年茶叶生意的马波,自信于凭他的经验能在这一波投机中赚上一把,没料到还是搭进去了几十万。许多像马波这样的老江湖都栽了。没人清楚,目前,遍布全国的经销商或炒家手中到底压了多少货。

  自今年5月以来的普洱行情暴跌,让全国各地热情高涨的茶商们见识了价格雪崩。以知名的“大益”7542为例,从2万元一件(30公斤)降到目前8000多元,降幅达60%。而在此之前,从去年底开始的动辄以十倍甚至百倍计的价格暴涨同样让人瞠目结舌。

  事实上,这样的暴涨暴跌主要集中在“中茶”、“大益”、“下关沱茶”三个品牌之上,而这三大品牌几乎占据了国内普洱茶70%的市场。业内人士估算,此轮价格雪崩至少使国内的普洱茶市场凭空蒸发了150亿左右。

  普洱茶的大起大落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此前庄家操盘、恶意炒作的猜测与传闻,被后来许多站出来披露内幕的人所证实。

  “在今年收春茶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很奇怪的现象,”云南新平龙泉茶厂的陈志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能买10吨的茶叶原料资金,今年最多只能买2吨。当时我们分析市场,认为原料涨价的原因,一方面是供应紧张,更主要的是有人在恶意炒作。”

  “大益”经销商云南云福春茶庄老板陈波介绍说:去年5月,他接触了一些港台商人,少的掏500万元、多的掏2000万元,向他购买大益7542进行存货。他问:跌了怎么办?对方称,跌了就放着。

  庄家悄然出逃

  局外人眼花缭乱,做局人从容坐镇,普洱茶价格膨胀,始作俑者正是这群港台商人。

  近日,一位台湾茶商刘瑞立(化名)向记者透露了炒作内幕。资本在进入行业之前,安全撤退和防范危机工作相当充分。换句话说,“所有的动作都是已经规划好的”。

  在他们眼中,普洱茶是一个非常有“炒点”的产品。1999年台湾的普洱茶市场崩盘后,大炒家就已经开始辗转到普洱茶的发源地——云南,经常在一起制定计划,还雇佣了

股票操盘手团队来当顾问。

  经过7年囤积货源,2006年普洱大热期,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原产地普洱陈茶大部分已经进入各大庄家的仓库,每个庄家都至少拥有数百吨存货。

  从去年底至2007年5月,这些大炒家开始严格控制市场供给,按照比例和规定顺序出货。“什么时候出一次,出多少,以什么价格出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而且大炒家继续推高普洱价格,在更多的公关,更多的媒体报道的掩盖下,有条不紊地清仓。”

  2007年4月8日,云南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就在4月20日,在广州,大益7542从最高价2.3万元/件一天跌到1.7万-1.8万元/件,这正是炒家逆散户思维,逢利好出货的迹象。大益7542在2007年5月20日由1.6万元/件跳水到1.1万元/件,再次表明主力大炒家已经出了大部分的货。

  北京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的马波告诉记者,二楼有5家专营普洱茶的店在9月份撤走了。“很直接的感受就是,市场突然停滞了,不动了。”

  当普洱茶价格下跌时,全国的普洱茶经销散户一下子蒙了。新疆的茶马古道普洱茶行的周老板告诉记者:“以前能卖到300元的一块茶饼,现在也就卖到100多元;以前能卖到100元的茶饼,现在也只能卖到几十元,甚至十几元。”

  2004年4月,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曾经颇为不解又相当钦慕地说,“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在我们手上很平常的普洱茶一旦被台湾、香港商人买走后,无论价格还是名声很快就翻番了”。

  今天再去回味此话,真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普洱市的茶叶阳谋

  如果说最早的普洱茶热是由台湾人启动的,那么在后来的发展中,地方政府的影响显然是不容忽视的。

  据了解,云南4000多万人口中,有1500万人与茶叶有关。以思茅市为例,256万人口,有超过100万人是贫困人口,而在2005年思茅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8元,其中有106元来自茶叶。一片茶叶,牵动着多少人的生活,也无怪乎地方政府倾心而为。

  2000年前后,外来资本的进入,让正在苦苦寻求发展路径的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当时官方所形成的共识是,不仅仅是普洱茶,整个云南的茶叶行业都需要整合和变革,引进外资是最好的办法,包括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和营销方法,并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政府营销。

  2005年10月,由政府和企业共同主办的云南普洱茶马帮进京,名噪一时。同时,在北京举行的“希望工程云南普洱茶慈善拍卖”会上,一筒七子饼普洱茶拍出了160万元的天价,每克茶价格大大超过了金价。思茅市长沈培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对普洱茶以及普洱文化的宣传,会有更多的人来接受和逐步成为普洱茶的消费者”。

  为了叫响普洱这个金字招牌,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思茅市在2007年4月8日批准更名为普洱市,思茅还决定投入10个亿,建天下普洱茶国,包括普洱茶博物馆、茶马古道、祭茶祖等。云南省政府也提出,到2010年“云茶”产值将达到100亿元,成为主要农业产业。

  云南省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普洱茶正因为有了政府主动,才这么快起来的。“按思茅市市长的说法,这不能称为炒作,而应该是运作。甚至连高中会考作文都是以普洱茶为题。”

  亡羊补牢

  政府的“推”、资本的“拉”、媒体的“炒”和消费者的“跟”(风)促成了今天普洱茶的局面。短短几年时间,普洱茶就形成了和龙井、铁观音三分天下的格局。只是这样的快速推进成了一把双刃剑。退烧后的普洱茶需要多长的时间恢复、恢复到什么程度还是未知。

  10月15日下午,普洱市委书记高旭升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直言:“茶产业是富民富企业的产业,普洱茶还有市场潜力。”

  高旭升说,普洱茶产业这一轮风波之后,市场特别是消费者更趋于理性。这对整个茶产业的发展极为有利,云茶之路怎么走,需要以整合性思维和科学发展的态度来对待。“云南省光普洱茶企业就有400多家,今后只应该存在很少的几家!”

  有关专家指出,今天的普洱茶市场需要资金、技术、管理、营销来推动,这就需要企业有品牌战略意识。政府应做好引导工作,为企业在生产、销售、推广传播中给予必要的支持服务,同时做好质量监督,指导茶农种好茶,提高茶叶单产量和内在质量。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