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CPI微落 宏观调控不能松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 20:54 中国财经报

  专家指出,宏观调控不能只靠货币政策,而更多地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理顺机制来调控

  □ 本报实习记者 丁莉娅

  国家统计局于10月25日公布的今年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6.2%,比8月份的6.5%下降0.3个百分点。继8月份CPI涨幅创近11年新高后,首次出现微落。据分析,9月份新涨价因素占2.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占1.9个百分点。三季度的经济表现将直接牵动着全年经济走势并成为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风向标,因此,显得极为敏感与引人注目。

  CPI涨幅是否真要调头

  经济是否“过热”?

  CPI涨幅在9月份出现调头回落的趋势并不奇怪。事实上,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工业企业增加值、实际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纷纷呈现下降趋势,经济高位放缓的信号已经出现。

  不断增长的CPI指数,一度引发了人们对通胀的担忧。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在当前的增长模式下,中国在未来几年中不会出现系统性通货膨胀。中国当前食品价格通货膨胀较高,但是非食品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较低而且还在回落。他认为,9月份CPI结束了近几个月来一个月比一个月高的通货膨胀走势,与8月份相比有回落在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翘尾因素下降了,8月份2.3%,9月份是1.9%;其二,猪肉的价格9月份是回落的。这跟调控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是一种自然的回落,未来的猪肉价格不会像前期涨那么快。他预计第四季度的通胀比第三季度要低。

  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7秋季报告》称,在强劲总需求带动下,中国物价水平呈抬头趋势,不过,当前物价的快速增长是粮食价格上涨所致,不太可能形成全面、持续、不可容忍的通货膨胀。

  中国经济是否“过热”?雷曼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从与历史上几次“过热”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尚未“过热”。以前几次“过热”的共同特征在于,需求拉动导致供给不足,从而造成生产资料、消费品——如交通运输、电、煤、钢材等价格上涨。而今年经济增长很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瓶颈问题。不过,虽然目前说“过热”还为时过早,但如果经济继续保持这种高增长,最终还是有可能碰到瓶颈问题,从而出现“过热”。他认为现在要警惕的是,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

  打好“组合拳”

  落实宏观调控

  8月份的CPI涨幅高达6.5%,但9月份回落了0.3%,由于相关物品价格有所回调,有专家认为CPI数据已经见顶。

  CPI的回落并没有扭转加息的预期。据有关专家预测,尽管CPI增速已经见顶,由于全年增速仍然可能达到4%,年内第6次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殷剑峰博士表示,从目前来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减少流动性,加息则是明显针对CPI,但加息有很多负面影响,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刺激银行放贷。同时,在美国利率水平持续不变的情况下,加息可能会造成中国吸引资金的能力加强。而另一方面,居民生活现在已经很有压力,加息会加重居民的生活成本。

  那么,宏观调控政策究竟还有多大空间?宏观调控“组合拳”应该怎么打?有关专家指出,宏观调控不能只靠货币政策,而更多地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理顺机制来调控。利率等宏观调控的微调措施,在目前经济体制中依然存在较多扭曲(如低能源价格、低资源价格、低污染成本等)的情况下,对企业影响并不大,效果不见得很明显。其次,除央行以外,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环保总局等多个部委在宏观调控和推进改革中也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比如,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征收出口税、资源说、调整利息税等,以及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行政措施,如关闭小煤矿、小电厂等,都是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并举的重要措施。

  专家普遍认为,通过深化改革,理顺价格机制,使之正确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同时,真实反映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这样宏观调控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某些改革问题上,不能被短时期的困难所吓倒,要同时看到改革的风险和收益。比如,控制污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虽然可能增加短期的成本,但也会带动新的环保行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崛起,从而增加就业。

  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年秋季报告》也提出三项政策建议:一是把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二是把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稳定物价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三是把坚持和提高节能减排标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闸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