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今日沸点 二套房贷需要统一标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07:58 每日经济新闻

凌建平 祝裕 郝匀嘉 每日经济新闻

主持人:

    据媒体报道,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央行、银监会上月末发布了房贷新政,对第二套房进行从首付到利率的调控,但多数银行的房贷细则到现在都不见影子,近一个月的政策“真空”已让银行贷款发放量锐减,而消费者也感到无所适从。

    那么,有关部门在发布了这样一个房贷新政之后,是否应该有一个可以让各地银行操作的具体标准呢?我们当然明白有关方面的苦心,目前中国的银行业经过改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因此确实没有必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指引来一刀切地规范他们的业务。但是,具体到第二套房贷的标准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一政策又如何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用呢?

大众评判台

何军:或成一纸空文

    政策当然需要统一的细则。其实在政策出台之前,就应该把所有的细节都想好做好,省得现在大家观望的观望,钻空子的钻空子。央行、银监会如果再不出台统一细则,那么,各个银行肯定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操作。那来势汹汹的调控政策岂不又成了一纸空文?

郝彬彬:标准要统一

    标准必须统一。如果统一的标准不能尽快出台,该政策的效果将肯定大打折扣,甚至成为一纸空文。而让各个银行来协调统一标准,显然勉为其难。而且银行之间其实并不具备这种协调能力。央行和银监会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

励俊:亡羊补牢

    事实上银行盲目放贷的推手对于房价高企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这样说,这次房贷操作细则是一种亡羊补牢,是银行自身的义务和责任。而某些银行却无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只“看监管层的调控决心”,不关心经营风险,这暴露出计划体制下的“等靠要”等思想仍统治着某些看上去已经商业化了的银行的意识。

曹先生:局面尴尬

    既然发布了房贷新政,就应该制定相关细则标准。如果各家商业银行各自为政,那岂不是全国都乱了套?而且,早日出台标准,也可以消除银行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

梅小姐:供需关系才是关键

    什么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套住房?现在有多少种说法,就有多少个空子可以钻。央行和银监会必须尽快拿出细则来。就是这样,如果真的是要投资,再严谨的政策还是有漏洞的,比如可以用不同的身份证来进行贷款,总之房能再卖出去赚钱就成。政府真要调控房价,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拿出决心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改善供需关系。可调控了这么些年,大家期盼已久的廉租房真正落实的又有多少呢?

◆沸点特稿

明确何为第二套住房是关键

尹伯成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首先,我觉得如果这个政策能够得到实施,那将有利于房价的稳定。对于第二套住房的界定,我个人倾向于以“户”为单位。既然国家有统一的宏观调控,那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细则、明确的规定,如果没有,那么,央行提高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成数就又会变成一句空话。

    目前,各个银行对第二套房认定的态度不一,一些大银行比较谨慎,在等待,而某些小银行以及某些外资银行就已经明确表示,按“人”为单位。所以,我认为,只有在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各个银行才没有打擦边球的可能。否则,肯定就有空子可钻。而且这样一来,在灵活空间下出台的各种标准,也让各个银行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状态下。

    我认为标准不能让各个地方和各个银行自己来灵活设定。各个地方都是希望能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大力提高房价的。而对于银行来说,几乎每个银行都认为房贷是优质资产,也是希望拼命发展的项目之一。所以,只有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明确规定下,他们才会依照规定的政策来办事。

    提高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其首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投资性需求。我国在当前的房地产形势下,需要大力支持消费性需求,而不应该鼓励投资性需求,如果现在我们硬性规定,第二套住房以“户”为单位,可能也会伤害一些改善性需求,比如一些将小房子换大房子的需求。不过,这些可以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

    其次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房贷风险,房价在投资性需求泛滥的情况下,当房价不断被推高时,也就是风险不断增大的过程。消费者想投资可以,要用自己的钱去投资,不能靠借银行的钱去投资。赚了,当然皆大欢喜,可一旦风险过大,房价跌得厉害时,风险很可能会转移到银行头上。

    这样的调控政策也有利于房价稳定,有利于我们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明确何为第二套住房,是否是投资性需求。一般来说,一户人家有一套住房就可以了,如果四口之家买了四套住房,难道还不是投资性需求吗?(祝裕 采访整理)

凌建平 祝裕 郝匀嘉 每日经济新闻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