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花更少的钱过更舒适的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10:20 中国财经报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综述之二?建筑节能篇

  本报记者 张楠

  ●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接近11亿吨标准煤,大大超过二、三产业的能耗。

  ●发展节能建筑尽管造价增加了,但是通过对能源的节约一般5—7年就能收回。

  ●现在我们不缺法规,技术也不成问题,关键是没有激励政策。没有利益驱动,开发商不可能自觉自愿地搞节能建筑。 

  建筑也能为您省钱

  天气渐冷,家住北京市赵公口附近的张先生开始发愁。去年冬天,他新买的分户供暖的商品房,仅烧天然气供暖就花了6000多元,房间里却总是冷飕飕的。“当初觉得大飘窗挺漂亮,哪知道到了冬天不保暖,还呼呼地往屋里灌冷风。今年冬天还不知又要烧掉多少银子呢。”

  相比之下,居住在朝阳区八里庄的刘先生心情却轻松得多。他的房子与张先生家同样大小,去年冬天供暖费仅花了2000多元,屋里却温暖如春。刘先生告诉记者,其中的“奥秘”就是建筑中使用了节能保暖材料。

  刘先生所居住的就是北京首个绿色节能环保小区。在这里,路灯利用白天储存的太阳能照明;小区的道路被设计成具有一定坡度,以便于收集雨水用于绿地喷灌,绿地的道路用渗水砖铺就,未被收集的雨水渗入地下可以补充地下水。仅小区已有雨水回收再利用、太阳能利用和微喷浇灌等节能系统,每年就可以节约绿地用水5400吨,节省照明用电5000度。

  “节能住宅也许会比一般住宅贵一些,但长远看经济上还是划算的。”记者在街头采访的大多数人都对购买节能住宅表示了兴趣。

  花更少的代价过更舒适的生活,这就是未来住宅消费的主流——节能住宅。这个未来已不是梦,建在

清华大学校园里的我国首座超低能耗示范楼已为我们提供了更理想的样本。远远望去,这座四层的大楼就像科幻片里的“太空站”。楼东侧墙上是宽大的遮光板,就像飞机的机翼。作为2008年奥运建筑的“前期示范工程”,这座绿色建筑集中使用了近百项国内外最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

  大楼入口旁有一方水池,标明“景观水体—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在水池旁边,立着两根不起眼的柱子,这是自动跟踪太阳光的阳光采集系统,利用太阳光为地下室提供采光。大楼的遮光板可以随着阳光的变化自动调节角度,折射阳光,保证大楼从早6点到晚6点12小时使用自然光。

  “这栋楼在冬天不需要采暖,而且用电量只需普通建筑的30%。”该项目的负责人薛志峰介绍说,这座示范楼还运用了一种最新颖的建筑用高科技产品——光电玻璃,它不光能满足装饰、围护的功能,还能采用光伏电池、光电板技术,把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幕墙”。

  普及节能建筑相当于

  多建数座三峡电站

  当前,大窗户、大飘窗在新建建筑中非常普遍,然而,这种设计在专家看来却是最大的浪费。建设部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有为指出,大窗虽然采光通风观景效果较好,但是建筑物中50%的能量都是通过窗子损失掉的。

  “中国建筑界有个误区,开发商往往不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内在品质、节能环保及经济实用性,而把‘新、奇、特’作为片面的追求目标,大肆消耗材料和能源,建筑造价大幅上升,维修成本加大,这是不应该的。”王有为说。

  据建设部统计,在我国现有的430亿平方米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在新建的几十亿平方米建筑中,95%以上仍为高能耗建筑,它们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节能建筑的2至3倍。

  “到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能源共计3.76亿吨标准煤,仅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建筑能耗已经占社会总能耗的30%,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接近11亿吨标准煤,大大超过二、三产业的能耗。建筑节能对于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非常重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潘云刚忧心忡忡地说。

  潘云刚指出,我国建筑能耗高,主要表现在建筑物保温性能差与供热系统状况不良上。如我国供热系统的综合效率仅为35%到55%,远低于先进国家80%左右的水平。我国建筑物的墙体、屋顶和门窗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2至5倍左右,单位建筑面积的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

  “如果新建建筑实行节能50%的标准,并完成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预计到2020年前,建筑节能方面可节约3.5亿吨的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时,大约接近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的发电量。”潘云刚说。

  建筑节能“行路难”

  据了解,为促进建筑节能,建设部在2005年就发布了《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要求各地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并制定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总目标。规划“到2010年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基本实现节能5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建筑节能65%以及全面实现节地、节水、节材的目标。”

  但是这一标准在实际执行中却不理想。建设部的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0.6亿平方米,仅占全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的7%。建设部在2006年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结果显示,“既定的节能目标没有完成”,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仍停留在试点示范阶段,尚未全面启动。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今年初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表达了推进建筑节能的艰辛。“各地推进建筑节能的主动性不够,建筑节能保障机制滞后,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由于存在结构、系统形式复杂,缺乏经济激励政策、融资渠道及供热体制改革滞后,至今难以启动。”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委员会张庆风介绍:“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制定了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到现在,每个气候带相应的节能标准已经完备,各地也都制定了实施细则。然而,实施情况不容乐观。”

  张庆风认为,我国节能建筑推广还面临着八方面的障碍:国家政策不配套,缺乏激励机制和工作力度;制约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供热采暖计量收费制度改革还未全面启动实施;缺少建筑节能与企业和公众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使得节能工作缺乏内在经济利益推动力;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体制不顺、监管体系不健全,造成执法不严、监督不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对建筑节能的投入太少;建筑能耗数据工作缺乏调查统计基础,建筑节能缺少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水平十分低下;建筑节能标准不完善、不配套,与发达国家建筑节能事业迅速发展相比,我国总体水平的差距有所扩大;缺乏建筑节能的标识和认证等有效措施。

  没有利益驱动,开发商不可能自觉自愿地搞节能建筑

  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实施节能新标准后,节能住宅比非节能建筑造价增加5%左右,而节能住宅每年仅采暖就能节约30%—50%的费用。发展节能建筑尽管造价增加了,但是通过对能源的节约一般5—7年就能收回。

  为什么开发商还是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节能建筑上呢?专家认为,长期以来,中国

房地产市场的竞争还是主要集中在资金、土地和营销模式上。面对一个存在刚性需求的卖方市场,开发商的首要目标是要通过价格歧视的手段,推出适合较为富有者偏好的房子,“新、奇、特”乃至“
豪宅
、尊崇”之风日甚,早将实用、节能的概念抛至脑后。

  “现在我们不缺法规,技术也不成问题,关键是没有激励政策。没有利益驱动,开发商不可能自觉自愿地搞节能建筑。”同济大学建筑节能与新能源研究中心龙惟定教授认为,现在的节能门槛是不高的,之所以现在的房地产商没有内在的动力去做节能,是因为国家现在执行的是以罚为主的政策,而不是通过税收、经济杠杆来调节。他认为,对于节能做得好的企业,应通过退税、减税的方法进行鼓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