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潘岳:东西方文明将在生态文明平台上重新融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0日 17:46 经济观察报

  刘波

  中共十七大代表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潘岳

  经济观察报: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面对当今中国存在的一系列严峻挑战,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政策思路。在这个框架与背景下,你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潘岳:有不少人都把科学发展观等同于一种单纯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甚至把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也降低到一个技术层面。这是非常片面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变革,包括思想与制度。科学发展观可挖掘的社会内涵与意义远未穷尽。

  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 “生态文明建设”,正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这表明东西方文明在“生态文明”这一平台上将重新融合。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了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正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文化内涵。

  经济观察报:那么在你看来,从政治的角度出发,科学发展观与环保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潘岳:科学发展观与环保的关系极其密切。从政治关系上讲,科学发展观与环保在历史上就有天然联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即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理念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环境运动。对中国而言,科学发展观带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进一步追求。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谁最革命,也不仅仅体现在谁的生产力最发达,还应体现在谁最能共同富裕,最能讲道德文化,最能讲公平正义,最能讲民主法治,最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这“人的全面发展”就包括人的环境质量。

  经济观察报:除了制度层面外,就具体的政府执政、施政而言,你认为环保工作对政府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

  潘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而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从主抓经济向主抓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环保正是公共服务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环保关系着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第一线的制订者与实施者,对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就应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可以预见,科学发展观将带来一系列体制变革,而环保工作将大大增加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内涵。

  经济观察报:有人经常把环保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但根据科学发展观,环保似乎应当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从与经济的关系出发,你具体如何看待环保问题?

  潘岳:环保所提倡的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正是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鉴于部分同志仍将单纯GDP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将重化工业的过度发展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迅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显得尤为迫切。

  经济观察报:环保将会带来哪些积极的经济效果?

  潘岳:环保将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新制订提供依据,例如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来重新规划国土与产业布局;例如可用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与评价考核体系为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支撑。环保不仅将促进国家生产方式的改变,还将促进社会消费方式的改变;环保不但能带动科技创新,还能加强科学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总之,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就应首先从环保入手。

  经济观察报:环境质量越来越影响公众的生活。近年来一系列环保方面的事件引发人们对于环境福利的关注。你认为环保对于民生和社会和谐有何意义?

  潘岳:从社会意义上而言,环保正是科学发展观体现民生的一个窗口。因为人与自然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和谐,环境如果不公平,社会也不可能公平。环境不公平表现在城市对农村,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对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富裕的高消费人群对贫困的低消费群体,下游对上游,环境受益方对环境受损方等各个方面。

  经济观察报:如何解决这些环境不公平的问题?

  潘岳:解决这一系列不公平的方法主要靠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例如以财政转移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例如环境税与资源税等等。鉴于环境利益是全社会共同利益,环境公平就体现着社会公平,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科学发展观中重要的社会发展内容。

  经济观察报:也许除了政治与经济意义之外,环保还有文化与价值观方面的意义?

  潘岳:科学发展观也好,环境保护也好,它们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完全一致体现出的,就是我们开头已谈到的“生态文明”问题。中华民族,是惟一以国家形态同根同种同文延续数千年的民族,这是因为中国

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如儒家的 “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 “众生平等”等等。在西方,工业文明经几百年的无限扩张已走到了尽头,这是因为地球有限资源环境满足不了资本主义无限的欲望。为此,西方传统工业文明价值观已开始向生态工业文明转型,东西方文明在生态文明这一平台上将重新融合。

  经济观察报:你提到了文明的融合与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事实上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环保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课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潘岳:在国际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更是与环保密不可分。因为资源与环境已成为国际外交的主轴,因为环境而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流。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规模,所持续的时间,被预计消耗的

能源与环境,带来愈来愈多的国际关注。

  经济观察报: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潘岳:一方面中国应主动以环保问题为契机,就世界几百年来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旧账,就污染产业转移,就环保技术转让,就绿色贸易壁垒等问题,代表全球发展中国家积极修改不公平的国际经济规则。另一方面,应变压力为动力,对我国现有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进行全面调整,积极实行污染物减排,展现一个对全世界负责的大国形象。可以说,环保不仅是中国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领域,更是中国实施和谐世界、和平发展理念的重要舞台。

  经济观察报:这是否意味着环保部门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压力?

  潘岳:环保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部门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执行部门,毫无疑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的先行部队。环保部门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命中注定要与不科学的发展做斗争。环保的继续深入将推动着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环保的得失也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道路。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