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礼辉:迎接金融全球化挑战 打造国际一流银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02:4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十七大代表、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 迎接金融全球化挑战 打造国际一流银行 □本报记者 王妮娜 北京报道 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提出新要求,强调要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在中国经济加快改革,金融业日益融入国际经济舞台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要提高竞争力主要面临哪些新的挑战?新时期中国的银行家们对做强本土银行有着怎样的战略蓝图?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十七大代表、首家实现A+H上市的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与他一起分享新时期中国银行应对国内和国际同业激烈竞争的体会、心得。 高度关注商业银行面临的新挑战 记者:今年以来,央行相继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宏观经济出现的通胀态势引起普遍关注。您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 李礼辉: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总体良好,但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旧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今年以来,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资产价格持续上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同时,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风波带来的冲击有待进一步观察,国际油价高位动荡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记者:针对您刚才提到的问题,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给银行经营带来一定压力。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礼辉:可以预期,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中国银行业有巨大的市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不容忽视。 一是导致投资增长过快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将进一步显现,一些行业周期性先行调整可能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 二是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银行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三是目前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对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金融脱媒趋势加快,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渠道迅速扩大,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对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产生影响,QDII和外汇理财产品规模的扩大可导致外汇储蓄资金的分流,居民投资理财意识增强,银行存款活期化。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客户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银行的经营理念、服务模式、产品创新、运营效率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银行面临战略转型的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多元化的服务平台、先进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我们争夺优质客户、市场份额和优秀人才。国内同业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业务拓展、风险管理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将经受严峻的考验。 加快业务创新提高竞争力 记者:的确,从熊市到牛市,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加上央行不断出台新的调控政策,银行的负债管理面临更大挑战。中国银行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李礼辉:要大力发展负债业务。我们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措施和资本市场发展对负债业务的影响,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加快负债产品创新,优化负债结构。同时合理定价,适当控制负债成本,促进负债业务发展。 要合理配置信贷资源,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区分客户、行业、产品和地区,主动调整资产结构,有效规避经济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寻找潜在的发展机遇。强调“绿色信贷”意识,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和项目信贷,积极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重点污染防治工程贷款,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记者:股市分流储蓄在给负债业务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给产品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中行在发展相关中间业务这块有没有什么战略规划? 李礼辉:发达国家银行业发展经验表明,加快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是应对“脱媒”的唯一选择和出路。中国银行正在抓住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有利时机,通过创新,大力发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和以人民币利率、汇率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把发展公司和个人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 记者:备受关注的港股直通车什么时候推出? 李礼辉:中国银行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计操作流程,系统开发和测试,从业人员培训,开户和业务资料准备,应急预案安排等,并且正在开展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工作。 创新是控制风险的利器 记者:风险控制是银行经营永恒的话题。近年来市场推出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在中行风险控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李礼辉:当前一定要强化风险管理,确保稳健发展。创新为我们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利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缩短本币债券投资组合久期,降低估值损失风险,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品管理交易性和非交易性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高度关注并有效管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风险,发挥货币掉期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流动性和头寸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主动控制贷款总量,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加强风险监控和准入退出机制建设。 记者:作为中国最大的外汇银行,人民币升值无疑是中行经营外汇资产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您对中行的外汇敞口最大的担心来自哪里? 李礼辉:2006年,外币资金平均收益高于人民币资金平均收益,中行持有的外汇头寸取得的利差收益基本可以弥补外汇衍生交易成本,从而避免汇率损失。今年以来,本外币的收益率差别缩小,但中行的外汇敞口也大幅度降低。我可以说几个数据:2006年6月末,中行的净外汇敞口高达330亿美元,2006年末降至157亿美元,今年6月30日进一步降至约40亿美元,汇率风险大大降低。市场曾经广为关注的外汇敞口问题基本解决。 今后,某一时点的外汇敞口还可能有变动,但平均外汇敞口将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中国银行将对外汇敞口的币种结构进行合理配置,运用多种金融技术及工具进行保值,有效控制汇率风险。 开拓新兴业务培育新增长点 记者:“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中行收购了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作为其参与国际飞机租赁业务的平台,同时正在进行设立英国、巴西附属行的工作,目前中行有没有新的海外投资计划? 李礼辉:在发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中国银行不排除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投资、并购等方式,拓展业务领域、延伸机构网络、巩固和扩大多元化业务平台。中国银行成功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投资并购需要有合适的条件、时机和对象。中国银行目前没有具体的投资计划或合作意向。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水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中国银行制定了新的海外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包括:在目标市场上,大力拓展亚太、美国等重点市场;在目标客户上,大力拓展“走出去”的中国跨国公司和出境人群,以及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当地机构和当地中、高端个人客户等重点客户。在业务产品上,大力拓展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国际清算、全球统一授信、全球现金管理、银团贷款、银行卡、理财、存款、消费信贷、代理业务、资金业务、离岸业务、网上银行等重点产品和业务。 中国银行正在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海外发展战略,促进海外业务大发展。一是区分地区、产品和客户,适度调整风险偏好,实现资本、收益、风险的相互匹配和动态平衡。二是重新定位各海外机构的主流业务,明确发展方向,加快战略转型。三是改进海外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加强海内外联动,建立专人负责的联动平台,充分调动海内外机构开展业务联动的积极性。五是加快海外业务创新和科技进步,逐步统一海内外IT系统,加快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建设。六是大力发展代理行业务,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扩大业务合作范围。七是适当加大对海外机构的投入,增强资本实力,加强基础建设。八是深化海外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加强海外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加大海外队伍培训和人才开发力度。 记者:作为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中行将怎样开发奥运金融的潜力,拓展业务? 李礼辉: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动员全行力量积极参与奥运金融服务。我们认为,奥运金融服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直接与奥运会相关的金融服务;二是以服务奥运为契机,为公众提供具有奥运特色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提升中国银行的品牌和形象。 到2008年,中行将在北京地区新增网点80家,ATM机600台,自助银行26家,并在奥运村、媒体村、运动员村和国际广播中心等奥运区域建设4家临时网点,为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各国代表团、运动员、新闻媒体和游客等提供现场金融服务。在软件建设方面,中行“95566”客户服务中心将提供中文、英语、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等5种语言的咨询服务。我们还将开办“网上小额兑换服务”,通过这项服务,外国游客可以在网上很方便地把外汇换成人民币。 目前,中行正积极参与奥运特许计划,有197家奥运特许零售店获得了开店许可,其中160多家店已开业销售。我们还推出了全球首张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以及“中银———联想VISA奥运卡”、“国航知音中银VISA奥运卡”、“中银VISA奥运版港币预付费卡”等奥运系列信用卡,我们开发的全球首套“奥运福娃礼仪存单”和“携手奥运成长账户”等奥运主题系列产品也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 记者:除了奥运金融,中国银行在开拓新兴业务方面有没有更多的详细计划? 李礼辉:随着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新兴业务的开拓更具有战略意义,对于银行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正在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大力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注意研究市场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变化,进一步完善新产品开发流程,提高创新效率,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今年我们成功叙做首笔代客商品类衍生产品交易,首创与国际黄金和原油价格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在国内商业银行中首家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和市场机会。 此外,中国银行不断拓展和优化海外机构网络,扩大业务延伸范围,捕捉新的市场机会。我们的战略投资者也扮演重要角色。我们与苏格兰皇家银行联合推出代理开户见证服务,使中国留学生在国内即可完成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账户申请手续。今年3月,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在国内首家推出私人银行业务。中国银行与淡马锡、UBS等战略投资者在公司治理、小企业金融、投资银行、内部控制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积极进展。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