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部下一个五年:建设人力资源强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4:0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娜 “我知道教育部门和学校为减轻我们的书包做了很多工作,为什么我们的书包还那么重呢?” “现在同学们都说睡眠时间太少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多睡一会呢?” 10月16日下午,十七大首场记者招待会现场,教育部部长周济突然遭遇这两个棘手的提问,向他发问的是年仅12岁的学生小记者,问题直接指向教育政策应该如何给中小学生减负。 周济说:“十七大报告还真回答了你这个问题,要求我们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然而,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周济认为,惟一的路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制度改革。 从十六大到十七大,在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们看来,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明确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但如何分配资金投入、平衡各类各级教育的内容和结构却是需要一个个五年循序破解的难题。 至于未来五年,周济说,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将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变成人力资源强国。 五年中的教育“免费” 今年2月4日,到长春参加亚洲冬季运动会闭幕式的温家宝总理突然出现在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 被学生们团团围住的总理抛出一个问题:他说,我想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国家准备今年在6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但有个要求,必须从教当老师,你们同意吗? “同意。”东北师大的学生们都鼓起掌来。 随后,正如总理所承诺,“师范生免费教育”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正式提出。并迅速在5月16日落实到政策层面——由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制办和人事部联合发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这一旨在“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的举措得以在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里率先推行。 在2007年秋季招生工作结束后,教育部这样总结这项政策的成效。一是生源数量充足,考生报考踊跃,重点线上的考生数量大大超出招生计划数;二是生源质量较好,中西部更为明显,提档线平均高出省重点线30分;三是生源结构得到改善,农村生源比例提高,超过录取人数的60%以上。 事实上,回顾五年来教育改革的历程,“免费”两字并非师范生独享。 2003年,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中,首次明确了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作出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 紧接着,民众寄望的农村教育改革一步步突破樊篱。 先是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巩固和发展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再是实行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最终,农村义务教育被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 在10月1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用八个方面的工作成绩总结十六大以来教育事业的新进展。这些工作包括:重点加强和发展农村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深化教育改革和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等。 当然,这一系列举措,都显示出中国式教育改革的渐进特征,教育改革的未来仍任重道远。 “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我想请教周部长,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高等教育的产业化问题您怎样看呢?”在教育改革取得诸多成果之后,周济依然要遭遇“教育产业化”的提问。 周济回答说:“这次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我们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在周济看来,过去的3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并由“精英化”顺利过渡到“大众化”阶段。 其实,十六大以来的教育政策明显地在强化政府和公共财政的责任,也是对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总结和反思。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就指出,“免费师范教育的实施是对整个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纠偏”。 杨东平认为,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当中,师范大学经历扩招、学校合并,大多数地方都是把当地原有的师范院校合并成一个综合性大学。这些追求研究性、综合性的大学一窝蜂地放弃师范教育。师范教育的功能和位置被边缘化。 因此,重新提出来要恢复师范教育的属性,直接的政策指向便是贫困边远地区、农村基层的小学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另外,重新被重视起来的职业教育背后,就是意识到我国教育体系中不能只有普通高中和大学这一条“独木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协调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改革方向性的调整不仅在具体政策中体现,“强化公共财政责任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被写入了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为基础教育的公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教育部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时,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明确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职责。在义务教育层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将所需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而对于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实行成本分担机制,同时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在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责任后,十七大报告对未来五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周济表示,报告当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在记者招待会上,周济分析认为,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么多的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就是把我们国家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在过去改革成果的积累下,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已经有两大基础。 首先是,1999年,中央决定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体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决意志,直接推动我国迈出了由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的一步。 其次是,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了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正在加速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那么,新的问题就聚焦在,教育部将出台哪些措施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呢? 尽管更为具体的操作政策还在酝酿中,但周济公开表示,报告有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三是要使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对此,十七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则进一步明确了湖南的时间表,即“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教育强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