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在岗员工和高管持股是必由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01:49 第一财经日报

  谢潞锦

  《第一财经日报》:大家从宁波银行的上市资料中了解到,你和你所带领的宁波银行的高管团队都持有不少公司股权,你平时是否相当关心公司股价呢?

  陆华裕:坦率地讲,作为公司的董事长,我平时不关心公司股价是不现实的。不过,追求个人的“纸上富贵”并不是公司高管团队的主要目的。作为公司管理者,我认为,公司股价的最佳体现,主要依靠公司业绩、公司长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尤其重要的是考虑到如何回报社会与股东,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探索一条新路。

  《第一财经日报》:宁波银行上市后,外界对于宁波银行高管个人所持有的巨额公司股票市值相当感兴趣,面对各种声音,你和你的团队是否感受到压力?你个人如何看待这些财富?

  陆华裕:说实话,我接手宁波银行后根本没有想到今天能够持有如此巨大的市值,包括我所在银行里的那些出资人当初也不会想到这一点。当时的情况是,2003年,由于宁波银行规模扩张,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同时为了开办新的业务,银行监管机构责成宁波银行进行增资扩股。可是银行职工持股的热情并不高涨,已经拥有宁波商业银行股票的个别企业托人找关系千方百计要退掉股权,况且当时每元股份含金量只有0.83元,公司高层费尽口舌才勉强完成了增资扩股任务。但仍有上百名在岗职工,因种种原因没有购买公司股权。实事求是地说,为了满足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需要,要求公司员工和公司高管出资入股,对于一家有着巨大历史包袱的银行来说,当时是一件无可奈何又十分艰巨的事,想不到上市之后表面上的“纸上富贵”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眼球。我个人觉得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情,比如,从历史的角度、从国际化的眼光去看待,其实在国际上银行高管以及员工持股是相当普遍的。在我个人看来,如果国内银行业要真正走向市场化、真正成为有活力、有竞争力的行业,在大浪淘沙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岗员工和高管持股是必由之路。对我个人来说,目前手中的市值也只是身外之物,都是“纸上富贵”。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其实是相当有限的,如果要进行长期激励,以便让在岗员工充分为公司创造价值,只能通过类似于在岗员工、高管持股这样的方式。对于风险度较高的金融业来说,更是如此。但社会上对于银行高管所创造的价值和获得的股权激励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你个人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陆华裕:2004年,经监管机构批准,宁波银行新增注册资本13.8亿元,其中包括内部员工认购的股权。在宁波银行改制过程中,有意识地形成股权结构多元化,促进银行发展。政府持股保证银行的稳定,民营企业持股促使管理层有赢利的压力,管理层及在岗员工持股则把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真正捆绑在一起,同舟共济、同心协力经营好银行。通过在岗员工和高管持股,他们成了公司的股东,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银行的发展。在我看来,银行要经营管理好,要有配套的措施,要有好的环境,根本的原因还是要有一个好机制。在岗员工和高管持股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探索和方式。宁波银行近年逐步发展壮大的实践证明,在岗员工及高管持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和成功的。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