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天津泰达的金控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4日 11:08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崔帆

  在泰达控股掌门人刘惠文的规划中,金融控股之梦从未中断过,而金融控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盘活国有资产,并令其保值增值  

  “泰达是谁?它不是一般的民营企业,不是外资企业,不是小型的国有企业,而是大型的国有企业。”

  这是9月底,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泰达控股”)董事长刘惠文参加旗下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开业庆典时给出的定义。

  在他眼里,目前的泰达控股仅仅是个雏形,并不是心目中资本布局的全部。

  在谈及泰达控股的未来时,这位年仅51岁却已两鬓花白的中年男子神情严肃、目光犀利,让人不由得猜想泰达是否又在物色下一个猎物。

  在紧随渤海银行、渤海

证券、恒安标准人寿、北方信托、渤海财险、泰达荷银基金之后,在泰达控股的“版图”上还会落下哪颗棋子?

  刘惠文在接受《财经时报》专访时,并不避讳泰达控股的“金控梦”,他坦言,“泰达的金融控股梦想正逐渐变成现实,形成资本大循环圈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强势国企

  提到离天津市60公里外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先会想到一连串全球知名企业的名字:摩托罗拉、三星、康师傅……

  而在这里,一家国有企业的崛起同样令人侧目,这就是开发区内惟一的一家国有企业——泰达控股。

  从1984年靠3个多亿的贷款起家,发展到20多年后785亿资产的泰达控股,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其掌门人刘惠文。

  当《财经时报》记者要求刘惠文谈谈他个人对泰达控股发展所起的作用时,得到的是“国有企业不谈个人”这句回应,而在随后的采访中“国企”这个名词频繁地被刘惠文提及。

  “泰达这个名称来源于天津经济开发区在成立之初,当时开发区就是管委会和泰达公司并行,”习惯了回忆往事的刘惠文打开了话匣子,“自1997年泰达股份借壳美伦上市以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区内经营的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2001年底,泰达控股公司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的转制为契机,将开发区泰达集团、建设集团纳入泰达控股。”

  泰达控股成立后,使原来分属几家集团的境内A股上市公司泰达股份(000652.SZ)、津滨发展(000897.SZ)、灯塔油漆(000695.SZ)的最终控制人均变更为泰达控股;此外,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天津发展(0882.HK)、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泰达生物(8189.HK)也纳入泰达控股麾下。

  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国务院将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作为天津“土生土长”的上市公司。

  “公司战略将进行大调整,业务将进一步向滨海新区建设靠拢,力争在五年内把公司打造成一个集区域开发服务和金融产业服务于一身的强大企业集团。”刘惠文对《财经时报》说。“泰达就是要让政府和企业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模式,即盘活国有资产,并令其保值增值。”

  产业转移

  “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成败的关键是企业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对于泰达控股,刘惠文对未来信心十足,“泰达所在的领域,一般企业做不了的,我们所有的产业都正逐步往资源类的领域调整。”

  在刘惠文眼中,所谓资源类领域包括三大特点:一是投资额巨大;二是技术门槛高;三是回收期长。

  “比如大规模的公用事业、金融领域、

能源领域、海水淡化等,”刘惠文举例说,“这样的投资领域一般的企业干不了,也不愿意干。”

  而在列举的领域中,刘惠文着重强调了金融的重要性,“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作用,掌握了金融资源,就会有力地推进大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因此,拥有金融资源,搭建企业的金融平台已经成为大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刘惠文曾多次在泰达控股的高层会议上表示,“实力不够、资源匮乏、缺乏金融平台、不具备抗风险能力的企业最终将从市场消失,相反,那些拥有资源、具有资源经营能力和金融平台的企业才能得以生存。”

  近年来,泰达控股也正朝着这条路径前行,建立了泰达系的金融资源平台:作为主要发起人筹建了一家全国性

商业银行;拥有了九家境内外的上市公司;获准发行企业债券,领到了债券市场的“金钥匙”;控股目前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和一家财险公司;控股和参股多家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有自己的担保公司和典当公司;与众多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控股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基金公司。

  “金融是经济的枢纽,金融与区域开发具有相互支撑的关系,特别是在滨海开发的背景下。”至于是否会将其他金融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刘惠文表示,“这要看具体情况,看今后实际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看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发展,以及是否有利于股东的实际利益。”

  金控梦想

  就在泰达控股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接连开始运作金融机构的同时,总值200亿元的全国首只产业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这一创新业务最终被泰达拿下,此时的刘惠文有了更多的底气表明他的“金控”梦想。

  “很多企业都在提构建金融控股集团,但是金控集团不是由自己宣布的,而是靠企业在这个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的,只有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能够有机的联动,才可以谈得上。”刘惠文说,“目前泰达控股正在进行资源整合,完成整合后,泰达无论是从规模上、质量上、社会影响上都会比现在强很多。”

  事实上,关于金融控股的计划早在两年多之前已经开始逐步实施,为了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刘惠文曾两次派人到中信集团学习,“希望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达到产业与金融的融合,特别是要求泰达变成股权投资型的企业。”

  “对于金融控股,泰达几年前就有过这样的提法,也上报过方案。当时的思路是以北方信托为平台,收购不同金融机构股权,后来平安信托基本上走的就是这个路子。但由于泰达控股对金融控股的意向并不明确,而且政策上也有一定障碍,因此搁浅。”刘惠文透露。

  但现在时机已经成熟。

  截至2006年底,泰达控股的资产规模已经从2002年的304亿元增长到约78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其中股权投资从2002年的5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26亿元。

  目前,泰达控股持有天津开发区3/4金融股权,因此泰达很自然也会成为开发区金融控股试点的首选企业。

  “我们多年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的现代化金融控股梦想正逐渐变成现实。”刘惠文坦言,“泰达对自己旗下的金融企业的规划,和国外的金融控股集团通过混业来降低成本的行为有很大的区别,作为滨海新区的金融试点,泰达的金控思路还要与整个滨海新区的发展挂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