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欧新黔: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 16:00 《中国金融》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欧新黔

  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肩负着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数量增多,活力增强,素质提高,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催生产业的重要力量。

  地位举足轻重。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5%,进出口总额占比也达到60%以上。在一些地区,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主体。

  社会就业的主渠道。目前,中小企业提供着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国企有4000多万下岗职工在中小企业实现再就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工进城也大都在中小企业务工;中小企业也开始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选择。

  推动技术创新的生力军。目前,我国65%的发明专利、80% 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无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是在信息咨询、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创新都十分活跃。不少中小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进程中,通过创新创造出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

  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众多中小企业已从早期的加工、建筑、运输、商贸等领域扩展到基础设施、机电制造、新兴服务、高新技术等新兴领域,注重“专、精、特、新”发展的中小企业,正催生出一批新的行业,推动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的集聚发展,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结构优化。

  中小企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中小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继出台,使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构想的实现要靠我们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要求是科学。对于发展而言,广大中小企业是机遇大于挑战。中小企业对于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构造了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体制,同时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强劲发展。2001~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 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五年增长3倍多,利税增长4倍多。国民经济能够保持近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小企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对于科学发展而言,中小企业又大都是挑战大于机遇。囿于先天的不足,中小企业在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支付更高的成本,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如当前集中治理的高耗能、高污染、高危行业大多集中在中小企业;安全和技术要求较高而又事故频发的采矿业,中小企业就占96%;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中的落后工艺,有80%集中于中小企业。因此,引导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要引导中小企业从主要依靠粗放型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从主要追求“小而全”转变为更加注重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从单纯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转变为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围绕融资难这一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瓶颈,合力营造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

  在充分肯定中小企业的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一是对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意义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需要加强;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依然滞后,创业难、人才匮乏矛盾突出,妨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三是资金供应紧张,供需矛盾突出;四是一些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内在结构不合理,自身发展难以持续,个别企业违法经营,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前段时间,发改委、银监会在部分省组织开展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诸多困难和问题中,融资难依然是现阶段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其集中反映为:

  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失衡。小企业融资特点是“少、急、频”,需求特征是个性化、多样性。世界银行研究也表明,小企业融资活动随经济周期和发展阶段而波动。因此,多渠道融资是适应经济周期和满足小企业多层次需求的重要前提。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小企业间接融资占比高达98%,直接融资不足2%。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股权或债权市场吸纳社会资金,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产权交易市场基本上有场无市。直接融资渠道窄,加剧了间接融资的难度。

  二是贷款企业的规模结构失衡。据有关方面统计,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余额,户均4.42亿元。而与此相应,创造1/3国内生产总值、数量占比88.1%的小型企业,其贷款余额不足20%。

  三是银行自身结构失衡。近年来,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造与战略转型,多数信贷机构的基层网点已从县域及农村撤出,加重了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此外,制度制约也较突出。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制度安排大都以大企业、大项目、大资金需求为工作对象和重点,从评级标准、风险分类、抵质押条件、收费标准等均较少考虑小企业及其融资特点。发改委、银监会的调研显示,小企业融资成本最低也接近10%,远超出大型企业的贷款成本。发改委在五个城市的调研也表明,超过八成的中小企业要高出基准利率获得贷款。加之小企业缺乏信用记录,信用不足、缺失及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

  上述问题,从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发展角度去看,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几年,银监会等有关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小企业融资工作的总体格局已得到明显改善。要满足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中不断增长的巨大融资需求,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解决小企业融资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懈持久地加以推进。

  切实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与资金支持功能

  发改委要与银监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清理制约小企业融资业务开展的体制、制度和政策障碍。

  一是完善小企业融资的法规政策体系。要抓紧制定出台与《中小企业促进法》相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法规,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及微型企业划分标准,提出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五级分类标准,为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力度创造条件。要研究制定《物权法》的配套文件,扩大动产担保物适用范围,引入浮动担保制度,完善应收账款、仓单及权利质押等动产的抵质押担保制度,以增强小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

  二是逐步建立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近年来,针对小企业贷款中普遍存在的成本与风险“双高”问题,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支持力度,浙江、江苏、广西和河北等四省和部分地市相继建立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小企业贷款增幅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财政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我们要研究总结地方经验,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机制,鼓励和刺激金融机构更多地为小企业贷款,以发挥公共财政的政策导向与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

  三是加大对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支持。

  自2001年以来,发改委和税务总局对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融资担保服务的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行了免征营业税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开拓。下一步,发改委还将同税务总局、银监会共同探讨有关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信贷的税收优惠措施,同时着眼考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准备金税前提取问题。

  四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通过8年来的试点探索与规范发展,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业已初步形成。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366家,累计担保企业38万户,累计担保总额7843亿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单笔担保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占担保总笔数的85.8%,由此看出担保受益主体是小企业。为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200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从资金、税收、保费、抵质押登记、信息共享、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作为落实国办90号文件的重要举措,财政部已确定2007年增大对担保体系的扶持力度。下一步,发改委将配合财政部,研究制定与担保体系建设有关的资本金补充扩充、风险控制与损失补偿、绩优奖励以及再担保试点和统计监管等政策措施。

  五是搭建中小企业信用社会化服务平台。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是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要切实解决信用信息的依法披露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企业现实需求问题、技术与资金问题等。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推进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构建企业守信褒扬、失信惩戒机制。要将营造信用环境、推进企业信用制度与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相结合,使企业的信用等级真正成为其获取融资的重要依据,提高企业对信用的现实需求。通过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企业守信、政府征信、专业评信、机构授信和社会重信的新局面。

  切实加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银监会不断推出金融理念、金融功能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把推进小企业贷款作为工作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率先提出了“六项机制”,着力改善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与监管环境,引导和督促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改革力度,开发和丰富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新增5396亿元,增幅为15.8%。在银监会的积极推动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努力适应体制革新,不断加大信贷投放,以满足小企业个性化、多样性的融资需求。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注重结合自身的资金优势与地方的网络优势,推出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工作平台”、“担保平台”、“贷款平台”和“企业信用促进会”等“三台一会”的操作模式,实现了企业信用、担保、银行与政策的叠加,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07年3月底,国家开发银行已累计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39亿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创新机制,纷纷开展小企业信贷制度改革试点,把开展中小企业业务作为优化贷款结构的重要举措,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门,改进了信贷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开发出为小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为大批成长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有效推动金融机构的小企业业务发展,监管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小企业贷款业务出色的银行实行机构设置与异地业务的激励政策,并研究制定针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分类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贷款的运行机制和考评制度,着力引导、培育和促进适合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

  实践证明,融资渠道的多元、多层与市场细分,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推进中小企业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自2004年5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开通以来,一批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获得了上市融资机会。截至目前,已有138家中小企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下一步要在制度创新基础上,稳步扩大中小企业板规模,加快创业板建设步伐,完善证券公司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

  二是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为满足创业前期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国家发改委已会同科技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推动建立创业投资机制,支持不同层次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设立与发展。国家还将通过税收政策、创投引导基金等措施,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

  三是推进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建立百余家产权交易市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地已初具规模。依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改委已会同财政、科技、工商、新闻、知识产权等部门制定了《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从市场体系建设、规范交易行为、完善配套服务、加强扶持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要研究制订有关政策,整合规范交易市场,为各类中小企业的产权、物权、股权、债权等提供交易平台。

  四是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集合发债。 2007年,深圳、北京两地一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将获准集合发债,从而又开拓了中小企业新的直接融资渠道。对此,我们将认真总结地方经验,进一步细化相关模式、标准和程序,把这一新型融资方式完善好。

  此外,还要继续发挥典当、融资租赁和保理业务等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方式的优势,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素质和信用能力

  实践证明,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素质和信用水平是提高其融资能力的根本措施。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方式,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夯实管理基础,推进管理创新。尤其要促进企业建立规范透明、真实反映企业状况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其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和监管,引导其遵纪守法、讲求诚信、履行社会责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