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应大力推进建立碳交易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 02:10 第一财经日报

  贺军

  作为经济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温室气体排放上的压力不小。庞大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的重化工业、全球制造车间的地位,都使得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欲罢不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下,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一块可加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为了达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以及联合国等组织推动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形成。碳交易的核心是,发达国家企业通过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温室气体,换得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认可。比较典型的是清洁发展机制(CDM),即发达国家通过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核证减排量”(CER),用于履行发达缔约国在《京都议定书》下所承诺的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义务。这种项目合作所产生的额外减排量,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操作程序,最终获得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认证,成为核证减排量。

  在碳交易机制下,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则变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资源。由于中国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巨大,目前全球碳交易正在向中国集中。既然是交易,减排量转让就有价格,而中国的碳交易价格对国际价格有重要影响。维持一个稳定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价格,对促进这一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碳排放权”价格正处在牛市之中。2002年荷兰和世界银行首先开始交易时,碳排放权的价格为每吨5欧元左右,2004年达到6欧元,此后价格更是节节上涨。据世界银行测算,目前发达国家通过CDM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额度的需求为2亿~4亿吨,每吨的价格在15~20欧元,最高时甚至高达25欧元。在占据全球碳交易85%以上的欧盟碳交易市场,2008年的新一轮价格达到每吨23欧元。

  然而,由于中国没有“碳交易所”,国内出售“碳排放权”价格较为低廉,有的只及国际市场交易价的1/2或更低,在巨大利润诱惑下,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涌入江苏,淘金“中国碳”。

  截止到2007年7月31日,

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CDM项目684个。2006年7月,南钢股份曾发布公告表示,
意大利
碳基金将通过世界银行,分10年时间从公司购买约65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吨二氧化碳排放权转让价格不低于6.25美元。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碳交易价格连国际市场的一半都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积极争夺碳交易中的定价权,至少应该扩大议价能力,不能卖得太亏。在我们看来,抓紧建立一个碳交易所,对于中国参与国际碳交易极为重要。目前,全球并没有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国际碳排放交易体系,符合《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碳交易市场,将在2008年之后才能够正式建立。

  (作者为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