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倚重央行价格机制 完善CPI统计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 00:41 证券日报

倚重央行价格机制完善CPI统计体系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是成本推动型,也可以是需求拉动型及有人所称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但从一般意义上来看,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完全体现了中国式的特征,其原因也会不同。

  中国式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均匀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物价同时、等幅、全面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在这一链条中,价格上涨时间与幅度往往以“与权力的距离”来区分,离政府权力越近的行业或企业,其上涨时间越早、涨幅越大;离政府权力越远的行业或企业,其上涨时间越晚、涨幅越小。这轮通货膨胀最早由

房地产市场开始,而且上涨幅度大,并带动相关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然后股市价格快速飚升。最后价格上涨传导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价格上。农业不仅与通货膨胀的权力源最远,而且是整个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门。一旦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CPI指标体系没有及时反映整个居民生活消费价格的变动,以及居民生活消费模式的改变。比如目前CPI体系的样本选择、权重高低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且不讲

房价算不算进CPI指标,仅拿居住类来说,中国居住类权重过低(13%左右,国际惯例是 30%以上),且其基数也非常低,居住类消费不管如何增长对整体CPI的影响都十分有限。  

  目前,政府试图通过管制部分行业的产品价格来控制通货膨胀,比如食品、猪肉价格等。但通过行政方式来管制价格,解决不了通货膨胀的问题。从历史上来看,用价格管制的办法治理通货膨胀,有很多失败的例子。  

  因此,面对当前的通货膨胀,首先要把握其本质,找到其根源。即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个货币问题。既然是货币问题就得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解决,而不是采取政府管制价格的行政手段。化解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办法很多,但最为重要是通过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紧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这才是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源头。否则,让大量货币进入两大资产市场来推高其价格,中国式通货膨胀是不可能得到遏制的。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CPI统计体系,及其他相应的统计指标,让这些统计指标真正反映实际经济生活的变化与趋势。可以说,CPI包括什么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CPI指标反映不反映居民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变化的趋势,要看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什么。这样才能为政府、企业及个人提供有效信息,并采取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