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央行副司长沈炳熙:次贷危机不影响试点扩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 17:47 经济观察报
杜艳 记者: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很多人担忧中国央行可能会对即将扩大的信贷证券化试点采取谨慎态度,有可能吗? 沈炳熙:美国的次贷危机反映了很多问题,不是简单的证券化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在执行和操作中出现了问题。应该将这个产品是否具有市场潜力和怎么操作分开考虑。 美国的次贷危机,首先是因为一些银行对经济和房地产走势误判,基础资产风险很高。其次是信息披露出现了问题。所有的参与方,包括评级公司、律师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都没有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从这个角度说,如果证券化产品本身没有按照相关规章,坚持审慎性、真实性、合法性来处理相关工作,好产品也会被搞坏。所以,我强调的是,要把资产证券化产品本身和操作分开,不能因噎废食。 记者:我们的资产证券化有信心不重蹈美国的覆辙吗? 沈炳熙:我们的试点是很谨慎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着手研究,2004年又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与二三十个不同行业的专家,包括亚行、世行等,对框架结构、交易制度、风险防范等进行了研究。2005年3月开始试点后,也继续与其他部委进行沟通,先后制定了多个专门文件,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制度,是一个边试点边立法的过程。 在监管方面,央行和银监会都是很严格的。从现在的试点看,拿的资产都是正常类贷款,都是优质资产。证券化并不是卖坏资产,它是一种解决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对贷款的行业和地区分布进行结构调整的工具。如果银行的资产过多地集中于一个行业,一旦该行业出现问题,风险是很大的,而通过证券化,可以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 记者:第一次试点中,主要暴露了哪些问题? 沈炳熙:在第一阶段的试点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信息披露不够全面,比如虽然披露了贷款的行业分布、部门分布,但是贷款的集中度信息没有说清楚,如各类贷款的占比。其次是投资人的范畴太狭窄。虽然国务院也同意保险公司投资,但是保监会的投资管理办法中并没有包括信贷支持证券产品,这个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就是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债券不能进行回购,限制了融资渠道,进而影响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 记者:在第二轮试点中,有哪些问题已经开始着手解决? 沈炳熙:针对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我们已经从制度上进行了调整。8月21日,我们公布了资产支持证券的资产池信息披露办法,这个办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了资产的行业、地区分布的披露,提出了单个资产如果超出一定的比率,就要公布借款人的机构名称、所在行业等信息,并突出强调了发起人以及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中介机构都要进行的信息披露职能,大家都要各司其职。 再就是回购,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意向,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将有条件地放开资产支持证券的回购交易。在投资机构方面,我们正在力争改变投资者狭窄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积极与保监会沟通,希望放开保险公司的投资,未来可能会采取逐步放开的方式。但是短期内改变银行为主的投资格局也不是很现实。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