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聂梅生:住宅大规模生产尚需时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 01:59 第一财经日报

  王芳洁

  当万科的新里程工程破土动工时,很多人都将“住宅产业化”看成一个新事物。只有一部分人知道,1999年,国务院便已经提出了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更少有人知道,实际上,“住宅产业化”这个名词早在1994年便已经被时任建设部科技司司长的聂梅生提出。

  由于率先在全国提出“住宅产业化”,历任建设部科技司司长、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现任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的聂梅生被称为“中国住宅产业化第一人”。近日,聂梅生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聂梅生坦言,虽然住宅产业化是其十几年来的梦想,但实现这个梦想可能还要走很长的路。

  住宅产业化是进步,

  而非一场革命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一部分人将住宅产业化看成是房地产行业的一场革命,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住宅产业化是一种持续性的进步,作为最早提出“住宅产业化”的人,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聂梅生:实际上,住宅产业化并非一个新事物。早在1994年,我时任建设部科技司司长,就向部领导提出了这个命题。就当时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新提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通过。由于当时在科技工作上受国家科委领导,便申报并实施了“2000年中国小康住宅科技产业示范工程”的项目,这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第一步。及至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住宅产业化”从此获得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建设部特别成立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由我担任第一届中心主任。

  到今天,中国的住宅产业化已经走过了13年道路,所以说今天的住宅产业化,已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进步,而非一场革命。

  《第一财经日报》:经过了13年的发展,中国目前的住宅产业化程度仍然不高,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聂梅生:首先我们必须认清楚的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目的是什么?有两个,第一是提升产业结构,第二是增加住宅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这和我国“提升产业结构、以科技为先导、发展自有知识产权”的国策是相匹配的。

  所谓改变产业结构,就是要将住宅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改变为技术密集型。

  但是经过许多年的实践,我发现这种改变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有一定的矛盾。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城市化的阶段,每年都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个过程将持续十年。这些农民普遍知识水平不高,能够吸纳他们就业的工作首先就是建筑业。

  因此,房地产业一肩担着支柱产业,必须提升产业结构的重任,另一肩又担着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机会的重任。两任在肩,就必须比较孰轻孰重,孰先孰后了。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吸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任务就被优先考虑了。

  当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在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国,劳动力密集型的建筑方式比技术密集型的建筑方式成本更低,所以住宅产业化程度较低也是一种市场的选择。

  住宅产业化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确实,在日前召开的“2007世界城市建设案例交流大会”上,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金德均也曾提出过,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已经超过了每年1%。那么,要在中国实现住宅产业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聂梅生:必须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是物美价廉的问题。由于产业化住宅的构件是由工厂生产出来,标准化生产的质量便于控制,所以物美不是问题,但是价格却不一定廉。在人力成本更低的前几年,很多中小城市住宅还在采用工人砌砖,随着建造技术的提高,住宅建筑上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或预制构件。而在其他人力成本非常高的国家,则多采用工厂化预制,尽量减少使用建筑工人。在市场中,只有成本低才有竞争力。

  第二个问题是软支撑系统落后,不配套。要实现住宅产业化,首先必须建立标准化模数化系统之后才能够生产,那么建筑设计也就必须模块化。但是目前国内住宅设计的非标准的个性化还很强。同时,中国的建筑工人采用秦砖汉瓦盖房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大家不需要太多知识基础,就知道该怎么弄。但生产产业化住宅,则需要建筑工人掌握较强的技术技能。

  第三个问题在于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不够。在住宅产业的产业链上,只有相当规模的市场愿意埋单,开发商才愿意盖这类房子,供应商才会建设住宅产业化的工厂。这种工厂的投资是巨大的,所以一定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

  比较其他产业,包括IT、汽车、家电等的起飞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但是资本都是逐利的,只有看到哪个行业有了赚钱的能力,才会加以投资。显然,今天资本还没有青睐住宅产业化市场,只能说明这个市场的成熟度还不够。只有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资本才会加入助其起飞。而一旦有了资本的助力,产业化的规模将迅速加大,产品成本则不断降低,市场则更加认可这类产品。最终,住宅产业化将被广泛接受。

  尝试住宅产业化的意义

  《第一财经日报》:在成本、软支撑系统、资金三大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的今天,万科这样的企业尝试住宅产业化的意义是什么?

  聂梅生:我认为万科响应政策的号召,进行住宅产业化尝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首先,作为全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拥有很强的研发能力,这为其尝试提供了技术基础。其次,推进住宅产业化,也是万科这样的企业的内在需求。多年前,在讨论是否使用黏土实心砖时,王石曾经对我说过,“万科什么时候都要考虑成本”,正是对成本的严格要求促成了今天万科的尝试。

  万科在全国范围内开发的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多为城郊地区的中高档楼盘。这便给万科的住宅产业化提供了发展前提。万科只要设计出一系列标准化的模块,通过增减和组合,便可以完成全国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而目前,万科每年的开发量约超过全国总开发量的1%,公司内部的产品需求量便已经十分庞大。市场越大,成本就越低。

  所以,万科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具备了住宅产业化的能力。这就类似于麦当劳,通过工业化的流程、庞大的市场需求量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说住宅产业化后的产品类似于麦当劳,那么这类产品是否失去了一些个性化的成分?而我们看到,建设部甄选出来的阿波罗城市建设桂冠案例,都是一些非常特色化的项目。

  聂梅生:确实如此。有个性的东西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生产来实现,所以在国外,产业化程度高的住宅一般价位处于中低端,个性化程度高的高端产品只能采用产业化的部件而非产业化住宅。在中国,万科的产品策略也大致如此,主要面向中端市场,市场需求面广。一些个性化的

豪宅当然不可能完全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实现,但其中构件也有一部分是可以实现工厂化的。

  近两年来,我认识到,中国的住宅产业化实际上是可以有两条道路的。一条,是万科正在尝试的,用标准化的工厂大批量生产。随着产品成本的降低,这类产品将不仅具有质量优势,还具有价格优势。

  另一条道路则是发展绿色生态住宅。无论是高中低价位的住宅,绿色是人们永远追求的主题,而绿色建筑中有关节能、节水等的技术含量很高,因此,与绿色生态住宅相关的技术、产品,其市场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前景非常好。通过发展绿色生态住宅是现阶段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切实之举。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