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坚决遏止通胀风险增大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05:26 中华工商时报

  余丰慧

  6.5%,CPI又一次创下10年新高,那么,全面通货膨胀是不是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明确表示:“我们现在面对物价上涨的压力,通胀风险在加大,但不能说已经处在通货膨胀状态。”(9月12日《人民日报》)。

  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的货币膨胀,也就是说多的货币去追逐少的商品,引起物价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仅仅按照CIP增幅来说,我国已经发生通货膨胀。但是,笔者同意姚景源的分析,即:我国没有发生全面物价上涨,只是CPI中几个关键性权重指标上涨过快,这也是普通百姓对通货膨胀感觉不是十分严重的原因。同时,我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百姓收入水平大大增加,抵抗通货膨胀的实力和能力很强,这是人们能够承受当前物价快速上涨的根本原因。

  而笔者认为我们与其在争论是否已经发生通货膨胀,倒不如分析清楚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进而立即采取相应对策,遏制住通货膨胀风险增大的趋势。那么,造成物价持续大幅上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粮食、猪肉等价格上涨,导致产业链上的其他商品上涨,是成本推进型的物价上涨;有人说,是由于受灾等原因,是临时性的物价上涨。因此,人们乐观地认为,随着今年粮食丰收,猪肉供给增加,价格很快就会回落,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姚景源分析认为,首先因为我国大部分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其次,中央政府为稳定猪肉价格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逐步显示效应,近期已有部分省的猪肉价格出现回落。而近年来,在中央政府坚持不懈的

宏观调控下,投资增幅得以有效控制,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5.9%,比1993年的61.8%低了35个百分点,这就为防止食品价格上涨演变为全面通货膨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笔者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被一些专家忽略了。那就是,由于外贸巨大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从而导致央行被动发行基础货币,结果使流通中货币或者资金过多(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货膨胀。

  8月份我国贸易顺差249.74亿美元,创下顺差水平的历史次高。至此,1-8月,我国贸易顺差共达到1617.58亿美元,距2006年全年1775亿美元的顺差总额仅有一步之遥。这1775亿美元顺差是要变成外汇储备的,加上通过其他途径流入的热钱,外汇储备要比这个数字高许多。而这些外汇储备资金说到底是企业和个人的,最终是要兑换成人民币的,这就使央行不得不发行基础货币。我们知道,流通中货币量与社会商品总额成正比例,而大量贸易顺差导致出现这样一个现象:生产的商品流出了国外,赚得美元换成人民币后流入了国内,这就导致在国内社会商品总额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了大量人民币。而且,由于

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加速了外汇储备兑换人民币的速度,使流通中的货币增加数量大、速度快,完全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因此,笔者认为,遏止通胀风险增大趋势不能只从商品供给着手而忽视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增大,必须遏制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增加的势头,这也许是遏止通货膨胀的根本措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