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煤集团平朔矿区建矿20年成就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1:44 国资委网站

  9月10日,中煤集团平朔矿区喜迎建矿20周年。20年前,我国第一座中外合作开发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矿按期投产,成为当时煤炭行业改革开放政策的开篇之作,使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一步向前跨越了三十年。20年后的今天,中煤集团平朔矿区不仅拥有两座生产能力1500万吨/年的露天矿,还拥有两座生产能力千万吨级的井工矿、总入洗能力6600万吨/年的五座配套选煤厂、总运输能力8600万吨的两条铁路专用线,以及可以新增产能2600万吨的一个在建矿和一个筹建矿,成为中国重要的动力煤生产基地。20年来,平朔矿区共生产煤炭4.69亿吨,上缴各类税费62.06亿元,出口创汇43亿美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安太堡矿: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1979年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期间,他以战略家的深思熟虑,邀请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到中国投资办企业。于是,中外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项目迈开了第一步,这对中国对外开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985年7月1日,经过三年的精心准备,安太堡矿正式开工。1987年9月10日,安太堡矿按期投产。仅用两年多时间建成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这样的建设速度相当于当时我国建设矿山周期的四分之一。

  平朔地处山西省雁门关外,过去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地区,是安太堡矿的开发建设把它推向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当时,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全国各地为平朔抽调的几百名煤炭专业人才汇集在平朔展开了大会战。项目建设中,通过中西方文化、观念、思维的不断碰撞、渗透,平朔人的思想解放了、眼界开阔了,逐步学会了现代化矿山的管理方法,掌握了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巧,具备了建设现代化露天煤矿的能力。

  1991年,由于国际煤炭市场不景气,外方调整经营方针退出合作。当时,安太堡矿正面临着采剥比严重失调、南排土场大面积滑坡等困难。在企业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国务院领导明确指示:“要下决心把这个矿办好,要办得比外国人在时还要好。”平朔人怀着为国争光的满腔激情,在认真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外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加以改进、创新、完善,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做到了中西合壁、洋为我用。煤炭产量一年一个台阶,于1996年全面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创造了“高效率、高科技、高效益、快节奏”的“三高一快”模式,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高产高效矿井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建矿伊始,平朔公司就坚持企业发展与环境治理、节约资源良性互动、同步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安太堡矿初建时,就将土地复垦资金纳入生产成本,开创了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工作的先河。二十多年来,公司已累计投入复垦资金1.5亿元,完成土地复垦总面积22500余亩,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40%以上,排土场可复垦达到90%以上,复垦引种种植87个品种,形成了采矿、排土、复垦、种植一条龙生产作业方式,建立了草、灌、乔、木复垦种植的立体模式,生态环境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安家岭矿:煤炭工业的新标杆

  安家岭矿项目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中煤集团自行设计、建设的大型现代化煤矿项目。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煤集团抽调所属煤炭设计、施工、机械制造、监理等企业的精兵强将共同作战,充分发挥了中煤集团公司产业链完整的优势,使得安家岭矿项目做到了投资减半、产量翻番。

  安家岭矿项目原设计能力1500万吨/年、投资预算97亿元。建设过程中,通过两次优化设计,创造性地将露天开采改为露井联采。这样一来,不仅资源回收率达90%以上,而且用49亿元的投资建成了一座露天矿、一座选煤厂、一条铁路专用线和两座井工矿,年生产能力达到3500万吨。安家岭矿项目全部工程的吨煤投资用了157元,建成了中国最现代化的特大型矿区,成为中国煤炭工业建设史上的一个新标杆。

  二十年来,平朔公司累计开采矿田面积13.86平方公里,动用地质储量5.04亿吨,采出原煤4.69亿吨,资源回收率93%,上缴各类税费62.06亿元,出口创汇43亿美元,累计百万吨死亡率0.048。平朔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获得“金马奖”、“金石奖”、“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百家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平朔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上模范地起到了中央企业的排头兵作用,在企地和谐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曾被评为全煤行业利税十强企业。自建矿以来,平朔矿区所在地每年的税收以30%的速度增长,仅2006年平朔公司上缴税费就高达13亿元,用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投入达97310万元,昔日的贫困县现在已发展成为依托煤炭多种经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省示范县,为地方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23”战略:绘就基业长青的蓝图

  近几年,平朔公司坚持“资源开采精细化、废物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生产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

科学发展观,围绕中煤集团公司三年滚动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123”发展战略。即,一个目标:2010年前建成亿吨级大矿区;两条产业链:用黑色煤炭、绿色生态两条产业链,开发地下、地上两座宝库,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社会发展;三大支撑:建成设计院、研发中心和职业技术学校,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建设本质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围绕“123”工程,平朔公司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思路:对平朔矿区380平方公里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通过露井联采全面提高整个矿区的资源回收率;通过扩能改造、新建矿井、联合改造地方小煤矿,稳步推进亿吨级矿区建设,到2010年,成为原煤产量超亿吨的单一矿区,中国最大的洁净煤生产基地;实施煤炭深加工战略,打造矸石发电、煤

化工、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产业链;土地复垦再利用,建设生态产业链;积极推进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职业技能培训三个支撑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平朔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在中煤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统领下,平朔公司目前正在全力培育“安全平朔、绿色平朔、节约平朔、阳光平朔”具有自身特色的煤炭企业文化。这些年,平朔人秉承着这样的文化理念:安全,是人的本质需要,只有安全,才能有质量地生活,不安全,坚决不生产;绿色,是人的基本需求,代表的是希望,是生生不息、蓬勃向上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节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对员工意识、观念、态度和习惯的规范;阳光,是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 “四个平朔”建设,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基业长青营造了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十年过去了,平朔在困难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伴随着亿吨级煤炭大基地的建设成功,平朔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