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买房不量力而行 成都供楼者被银行推上被告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13:5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记者 高柱

  还贷者言:我为每月还银行1800元已到了寝食不安的地步,愁得头发都掉了不少。

  法官劝诫:买房应量力而行,对未来职业发展和家庭收入要做合理预期,以免陷于房贷纠纷。

  “我近段时间为每月还银行1800元的房贷已到了寝食不安的地步,愁得头发都掉了不少。”9月4日,家住成都望江小区的胡庆民先生对记者说,当“房奴”的日子真是太难过了,目前他最担心的是,说不定哪一天不能按时还贷将被银行起诉到法庭。

  事实上,他“担心”的事在当地不少供楼者身上已经发生。业内人士推测,成都有10多个区级法院,保守地估计,每年可能有近千起这样的案例。有关专家认为,购房要“量力而行”,才能避免房贷官司缠身。

  购房大军:房贷月供超过收入50%

  在个人收入增长与

房价飙升极不相称的今天,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住房难成为许多老百姓心目中的“新三座大山”之一。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的房价持续走高,前三年还在2000元左右的成都房价,眼下均价涨至近6000元。为防止房价持续上涨,早日搬掉“住房难”这座“大山”,一支房贷月供超过收入50%的购房大军“因势”出现。人们送其一个不雅的称号———“房奴”。

  记者认识的黄梅女士在成都一家房产公司做比较简单的技术工作,丈夫原是中学政治教师,后来辞职当了一名律师。去年夫妻俩以银行按揭的方式,花30万元在清水河小区购买了一套

商品房。虽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但此后,还贷“大山”便压在了他们的心头。

  黄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夫妻俩月收入合计不到3000元,每月需还贷1700元。

  “根本不敢给孩子买玩具。”说起每月的还房贷,小黄显得有些精神不振。

  其实,像小黄这样为还房贷而发愁的人还真不少。中国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98.09%背负房贷的人都会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

  “无力”还贷“诚信”缺失

  严格地讲,小黄夫妻俩还是比较讲“诚信”的,哪怕日子过得再紧,每月该还银行的房贷一分不少。可有不少“房奴”在无力还贷的情况下,选择的只能是“诚信”的缺失。

  成都锦江区法院提供的今年1月~7月房产贷款纠纷案件调查数据表明,目前该院已受理审结银行起诉个人的房屋按揭贷款纠纷案件35件,占同期审结的一般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76.09%。

  记者从其他几个城区法院调查得知,今年以来,买房不还贷的官司比往年明显增多。

  借贷还钱乃“天经地义”。在成都一家IT公司打工的钱小军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2005年,当时收入还很不错的他同成都某

商业银行签订了《个人住房按揭合同》,从银行借款20万元买了一套住房。可今年初,他突然被公司辞退,一时找不到新的工作,断了收入来源。面对每月还贷1500元的窘境,他无奈地选择了“逃避”,连续7期未按时还贷,结果被银行告上了法庭。

  据锦江区法院有关人士介绍,有一对夫妇连续14期不按时还房贷,被银行告上法庭后竟然不出庭。但他们终究没有“牛”过法律:法院判其返还银行借款本金16万余元,并偿付利息、罚息、复利13万余元。

  欠贷纠纷中青年人占大多数

  据有关人士分析,在成都锦江区法院受理的35件房屋按揭贷款纠纷的49位贷款人中,中青年人占了大多数。这些人大多从事商业销售、服务行业、IT工作等流动性较大的职业,收入水平较低,收入也不稳定。一旦因个人工作、经营或身体状况发生什么“风吹草动”,便会直接影响他们按月还贷。

  该法院研究室一位法官指出:“买房要客观估计自身的能力,对未来职业发展和家庭收入做合理预期。年轻人应优先考虑租房,而不是盲目跟风购房,以免被高额贷款所制影响职业发展,或陷于房贷纠纷。”“任何家庭或个人在购房这种大笔投资问题上,都应该‘量力而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