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企业纳税图谱:油烟味十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11:10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孙雷

  9月8日,一幅逐年记录中国经济成长轨迹的图谱再度摆在世人面前。

  当天,由中国税务杂志社与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联合制作的“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第七度放榜。上榜的500家企业,纳税总额已占当年全国税收总收入五分之一强。

  这当然不是榜单的全部价值。石油、烟草、煤炭,资源性行业、特殊行业名列前茅,“油”“烟”味儿十足;上市公司四分之一换脸、私营企业一半换血,大幅波动之中,竞争拼杀刀光剑影;房地产行业“纳税侏儒”形象渐变背后,则是宏观经济走强、征管力度加大、企业纳税意识增强的折射。

  多纬度审视之下,这一年一度榜单,或许可以更真实动态地展现

中国经济高成长背后的基因图谱。

  纳税500强:“油烟”味儿十足

  2006年,中国纳税500强纳税总额首次跨越7000亿元大关,达7742.93亿元。而2004年,这个数字才刚刚突破4000亿大关。

  财税专家、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张木生则从榜单中嗅到了十足的“油”“烟”味儿。

  新榜单中,以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代表的资源性行业和以烟草为代表的特殊性行业仍占据压倒性地位,分别有174家和71家企业上榜,共计纳税4523.58亿元,占500强纳税总额的58.42%。

  纳税额最高的行业与上年相比,前两名没有变。烟草制造业以1761.50亿元的税收贡献继续领先。其中,河南和云南两省各有10家企业上榜。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位居次席,纳税1578.09亿元。

  在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眼中,这是意料中事。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的影响,给包括石油、煤炭在内的资源性行业带来巨大的利润。

  同时,特殊的资源税因素不可忽视。比如大庆油田适用资源税的税额最高,每吨24元,这是最低每吨8元的资源税税额的3倍。而该油田已连续7年占据纳税百强排行榜的头把交椅。

  另外,纳税排行榜主要强调纳税总额,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的产值利税率,而资源类行业一般产值都很大。

  “比如产值100元,交了10元钱税的企业,与产值10000,交了500元税的企业,从数量来讲是后者多,但从效益来讲是前者多。二者之间是有差异的。”刘桓分析说。

  而对于烟草行业来说,其利税贡献之大和该行业的税收构成有直接关系。一个普通卷烟厂,一方面要交纳17%的增值税,另一方面,作为特殊商品,它还要交45%的消费税,这就使得烟草企业成为利税大户。“别的企业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利税率。”刘桓说。

  张木生也认为,受经济、结构、税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纳税500强中的“油”、“烟”味儿在一定时期内还会存在。“产业如果长期建立在能源、生产要素高消耗的基础上,依靠众多烟民获取高额税收,其中肯定有不健康的方面。”

  不过,新榜单同时显示,第二产业在500强的比重中有所下降,由上年的82.73%降为76.61%。此消彼长,第三产业在500强中的比重则有所增加,占比23.39%。

  对此,张木生的判断是,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纳税500强的产业结构在渐趋合理。

  企业排名各有进退

  部分行业、企业排名大幅波动的现象同样值得关注。

  除了纳税五百强的总排名外,榜单还包括有中国上市公司纳税百强排行榜、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四十行业纳税百强排行榜等七个子榜。

  上市公司纳税百强排行榜中,有25张新面孔入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行业企业。

  来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年报>显示,2006年,中国银行业通过加强管理、理顺内部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等措施,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赢利水平不断提高。其中,4家国有股改商业银行总资产净回报率和股本净回报率平均达到0.9%和14.9%。

  由此也带动金融业纳税额的相应增加。上市公司纳税百强中,金融业有9家企业上榜,较上年增加了3家,纳税额597.99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49.26%。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汽车业。2006年上市公司纳税百强中,汽车整车制造业仅有一汽轿车一家企业上榜,且位次由上年的45位降为70位,而长安汽车一汽夏利则黯然退榜。

  汽车业排行榜上退步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张木生分析指出,中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汽车,韩国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韩国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敲开了汽车制造业主流国家的大门,不仅出口整车,而且每年还出口120万台发动机和变速箱。而中国的汽车产业,至今还没有走出“贴牌生产的死胡同”。

  而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中,则有一半换血,53张新面孔出现在新名单上。

  “今年我们登榜,明年是否还能留在榜单上?”这是去年某私营企业老板在企业登上百强榜后发出的思考。而事实上,在历年中国纳税百强的各个子榜中,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总是“换脸”频率较高的一个。有分析指出,类似企业因发展、并购、重组等进行注册类型变更的情况是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榜频繁换榜的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对于大多数私营企业来说,较高的换榜率昭示出一个信息:如何将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是私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房地产行业:“纳税侏儒”假命题?

  诸多纳税榜单之中,房地产行业、企业仍然备受关注。

  2006年,房地产行业纳税百强榜中,上榜企业合计纳税167.31亿元,较上年增64.29%,在40个行业中纳税比重为1.62%,较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在五百强的总纳税排名中,则有六家企业位列其中,比上年度增加了三家,而2004年的总榜单中,房地产企业无一上榜。

  号称暴利行业之一的房地产行业,纳税五百强榜上竟然颗粒无收,在当年,这甚至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全社会对房地产企业群起讨伐,“财富巨人,纳税侏儒”的名号由此而来。

  不过两年时间,房地产企业何以从“纳税侏儒”一跃晋升纳税五百强?而且,去年的三家上榜房地产企业中,有两家是以汇总各地分公司的纳税额才得以排入其中的,而今年的六家上榜企业“均为属地独立纳税企业”。

  深圳万科董事长王石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现在很多的统计方法都没有能够反映房地产行业企业的实际纳税情况。房地产行业大部分是项目公司,本身非常分散,在税收方面又是属地化管理。除非把所有项目的全部纳税进行汇总,否则是无法真正知道作为集团公司的企业究竟纳了多少税。

  有鉴于此,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思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将“纳税侏儒”称为“假命题”。

  但是,张木生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说法。

  他的根据是一组比较数据:从2001年到2005年,房地产上缴税收总额为5191亿元,占同期国家税收的4.8%。2004、2005年分别占税收收入的5.3%、5.8%。

  把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批发

零售业作一比较。2004年,制造业的资产是房地产的2.6倍,缴纳税收是房地产的8.84倍。“十五”期间,批发零售业的资产是房地产的88.6%,缴纳税收是房地产的2.8倍以上。

  与之比照,在各类富豪榜的评选中,房地产行业历来被认为是造富最多最快的行业。因此,在张木生看来,房地产行业,“除了透明度较高的少数大企业外,总体来说仍是财富的巨人,纳税的侏儒”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