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洪堡办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00:38 中国经济周刊

  吴木銮

  菩提树下大街是游人到柏林必去的地方。徜佯于博物馆和古教堂的大街上,人们往往会忽略了洪堡大学。这所前身为柏林大学的高校,曾出过29位诺贝尔奖得主。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在此校工作和学习过。

  蔡元培年轻时曾长期在德国柏林、莱比锡等地游历。据称,蔡先生当年非常佩服柏林大学的创始人威廉·洪堡。因此,北大乃至中国的大学创办理念中有大量的洪堡思想。以至于,一个德国教授在北京的高校讲教育,众人认为这不是在讲中国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吗?但是,追根溯源,笔者发现,当前的一些教育界的争议,只要在这种办学理念的镜子中一照,就自然明白了其中的是非。而遗憾的是,洪堡教育即使在美国也很受推崇,但是在中国的当今,大学教育之路与之似乎渐行渐远。

  即使德国的学者也难给洪堡的成就下个定义。他的成名作是《政府行为的限制》,他认为,只应给政府有限的权力,在这之外,公民的行动就是自由和不受拘束的。哈耶克曾说洪堡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与同为德国人的黑格尔相反。洪堡在乎对具体问题的探讨研究,为具体的问题寻求一种创造性的回答。因此,他的从政生涯是非常成功和影响深远的。他曾做过教育部长、大使。他与席勒私交甚笃。在德国的小城魏玛,还可以找到洪堡与主人歌德的交往记录。

  如果没有普鲁士被拿破仑所占,如果自己不是教育部长,洪堡可以简单地被称之为自由主义思想家。洪堡认为,普鲁士的失败要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德国教育的失败。因此,救德国需要先发展教育。1810年,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这有些类似于我国教育界先驱者当年的口号和思想。

  在洪堡的教育思想中,大学应该既进行科学的探求,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与道德的修养。因此,到现在为止,不管是文科或者理科,德国的大学生要求具行备通识性修养。一个富有人文精神的人才最有魅力。因此,传播系的学生要懂艺术,数学系的学生也需要。

  而洪堡对大学教师的要求是,寂寞,自由。“当科学似乎多少忘记生活时,它常常才会为生活带来至善的福祉。”“精神会为物所蔽,高尚会坠于粗俗”。这就是今日德国公办大学政府全额拨款,给学生提供免费教育的原因?这明显有别于美国大学的筹款体系。而反观我国的大学,大学之间互相攀比谁的上市公司多,学校之间互相比哪个科系的财富多,而教师之间比谁的汽车更豪华。学生自然在各种口号下自豪地废学业而重外快。德国的大学基本上属于研究型大学,因此学生毕业时大多持有一种类似于硕士的学历证书。他们出校时年龄多为28岁左右,30岁才毕业并不在少数。但类似于我国目前许多学生轻学业的情况并不多。

  以上可以被描述为洪堡教育思想三原则中的“学术独立”。而教学自由则指的是,教授在授课内容和方法上的独立权。教授自行决定自己的课程,而院系和校方没有权力干涉,也不能进行监督,比如派一些行政人员旁听。在一些国家,院校对教师实行聘用制,而在德国,教授的待遇与

公务员等同,因此,教师的主动权更大。

  最后一个原则是教学与研究的统一。这种理念在笔者的理解来看,非常有理想色彩,但又被严格遵守的。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只研究不教育,就很难称得上合格的教授。如果只教学不研究,也很难称之为优秀的教授。对于学生,洪堡认为他们与教授具有共同的任务,都是为了学术,均是“为科学而共处”。大学生可以与教师共同研究,也可自己独立从事研究,甚至偶尔可以不听课。中国的大学生们听到了,不知有何感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