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试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07-9-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 08:45 审计署网站

  近几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和对反腐倡廉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审计署2003—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把“加强审计机关文化建设”作为目标之一,这是审计机关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审计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谈文化,就必须谈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每一种文化的起源、演进和发展又有着各自的轨迹和脉络。这就决定了廉政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廉政思想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试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传统文化和廉政文化的概念、内涵

  (一)传统文化

  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套生活方式。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人类的起源,就是文化的起源。传统文化则是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在世界文化的宝库中,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朽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廉政文化基础,形成了许多具有深邃哲理的“廉说”、“廉论”,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廉政文化

  关于廉政文化的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从这个定义来看,廉政文化既体现在廉洁理念的树立上,也体现在廉洁从政行为的规范上。其基本的功能是通过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廉明德的价值判断和社会风尚,推动党员干部廉洁从政。

  (三)审计廉政文化

  审计廉政文化从属于“廉政文化”概念,是一种职业文化,体现在审计职业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上,即审计组织及其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实施经济监督行为时所恪守的理念、所追求的价值、所遵循的规范、所体现的风骨、所展示的形象。其内涵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三个层面。精神层面,包括审计人的认知程度、思想素质、文化素养、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温家宝总理曾经在视察

审计署时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四点希望:“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概括地讲就是“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比较完整反映了审计精神的基本内涵。制度层面,包括廉洁从审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物质层面,包括廉政的教育场所、廉政文化活动和文化景观等。

  二、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与新时期廉政文化的异同

  新时期廉政文化与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关系表现为“同”和“异”两个方面。从“同”的方面看,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廉政文化重要的思想来源,新时期廉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承性是文化的显著特点,正如历史是无法割断的一样,文化也是割不断的。任何一种新文化的诞生都是建立在对以往文化继承的基础之上的。新时期廉政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既是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特别是廉政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升华,也是对传统廉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比如,“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与我们党“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思想一脉相承;“廉则明”、“廉生威”,这与我们党廉洁奉公的要求一脉相承;“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与我们党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一脉相承。可以说,正是有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充足养分,正是有了对优秀廉政传统的吸收、借鉴和改造,新时期廉政文化才有了牢固的根基,才有了丰富的内容,才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从“异”的方面看,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新时期廉政文化则在于营造廉政氛围,培育廉政理念,倡导廉政行为,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好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有鉴于此,新时期廉政文化对传统廉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是机械地照抄照搬,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共产党人先进性标准的从政规范和行为准则。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审计廉政文化的思想源泉

  廉政文化由“廉政”和“文化”两个要素构成。“廉政”是本质内核,“文化”是表现形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说到底就是用文化的手段开展廉政建设,在廉政建设中蕴含文化品味,彰显“文化”的独特魅力。审计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职业形态,来源于社会文化诸多方面,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审计廉政文化构建中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为审计廉政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审计廉政文化既具有职业的特殊性,又具有文化的普遍性,这种既特殊又普遍的文化体系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任何时代的社会文化,都和以前时代的社会文化有着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都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审计廉政文化体系正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才有可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为审计廉政文化的构建提供了思想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密切关联又不相同。传统文化区别于外来文化、当代文化,指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代代相传的文化积淀,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化传统,它贯穿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审计廉政文化是整个审计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各个方面都贯穿着中国文化传统。如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大禹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其家门而不入”、“政者,正也”、“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履;地公平而无驻,故大小莫不载”、以及“勤俭廉政、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身慎独”等精神,无不与审计廉政文化中的忠于职守、客观公正、依法审计、廉洁奉献的审计文化息息相关,并融入了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审计机关廉政文化教育的不竭资源

  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今天我们审计机关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同样也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的道义力量,整理、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其深深地融化在审计人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廉政思想、历代清官廉吏广被传颂的典型事例、不断提炼升华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都是我们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丰富资源。

  第一,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教育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价值取向方面,儒家“内圣外王”之说。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古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把改造社会、治国安民视为人生的最高归宿,他们设计的人生道路就是“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我国传统文化看来,有较高的自身修养才能入世从政,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这对我们现在建设审计廉政文化有莫大的启示。有高远的志向,有坚定的意志,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淡泊明志,洁身自好,并时常检点作风,反思不足,我们才能抵抗腐朽思想的冲击和诱惑,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这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贯提倡的抓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是相通的。我们今天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就要批判地继承上述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一是牢记宗旨意识,常存公仆情怀。《老子》记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意谓执政者不要有自己的欲望,应该以老百姓的希望作为自己的意志。作为审计人更应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上帝,以“为审一任,造福万民”为己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二是坚持权与责的统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牢记审计的权利是人民给的,“权力就是责任”,珍视审计权利,不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不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三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墨子认为“义,利也”,义就是利,二者是统一的。只要对人民有利,为人民谋利,就是功,就是义,就应该大胆地去做。要通过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使每个审计人员都能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私利所动,让正确的利益观在审计人员的思想上扎根,在实践中闪光,在奉献中升华。

  第二,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教育审计人员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痛恨腐败,但面对腐败现象,仍有一部分人愤怒声讨的同时,又随波逐流。我们构建审计廉政文化,就必须从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约束人的不轨举止入手,坚决摒弃这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现象。一要常怀“畏惧之心”,筑起思想堤坝。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审计人员是负责国家经济监督的执法人员,在行使自己职权的时候,更应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自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强化自我约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害”,常观“前车”之鉴,常闻“警世”之言,不做出格之事。二要汲取文化知识营养,做到“文化育审”。“腹有诗书气自华”。审计机关要大力开展“文化育审”活动,要用先进文化净化灵魂、升华人格,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强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抵制意识,做到正派为人、洁身自好。三是培育廉洁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历代圣贤都主张从教育入手,提高官吏克己奉公、反贪拒贿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要求官员清心寡欲,淡泊明志,慎独律己。审计机关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同样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引导审计人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把清廉、清正、清白的行为体现在审计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教育审计人员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廉政文化的重要支撑。今天我们建设廉政文化,面对着来自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三大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审计机关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尤其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张扬,促使审计人员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要坚持以德治廉,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基本”,我们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才能自觉抵制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与我国传统的小农意识的侵袭,消除西方文化和传统腐朽文化给审计人员生活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二要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的情趣爱好。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要教育和帮助审计人员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劳动和享乐的关系,把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作为兴趣爱好,在休闲娱乐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三要把好“交友关”和“人情关”,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说:一个读书人,应该将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和交朋友。在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对仁人志士尚有如此要求,作为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审计人,更应当注意在学习生活中多结交“志于道”的志友、学友、诤友,摒弃任人唯亲、攀附权贵的陈腐交际方式,近贤人、远小人;从利用审计职务之便,精心编制“关系网”中解脱出来,把“君子之交淡如水”作为人际交往的基调;克服以“审老大”自居的观念,通过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是继承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当前,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发挥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廉政文化传统,增强廉政文化意识,营造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社会氛围,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治本之策。因此,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继承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第一,继承传统文化,树立依法审计、坚持原则的审计精神。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在今天来说,就是党纪国法,就是规范我们行动的规矩。对审计工作来讲,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基石。审计人员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据《宪法》、《审计法》赋予的职责,理直气壮地开展审计监督,时刻怀着“不逾矩”的敬畏之心,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坚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第二,继承传统文化,树立客观公正、公平正义的审计精神。我国自古就视公正为为官的基本美德,孔子在《论语》中曾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何为正也?正则不偏、不斜、正派、正当,合乎法则、规矩。《吕氏春秋》记述:“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意谓做到公,则天下太平;天下太平,正是由于公正得来的。作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继承传统文化,就要有正大光明、公正无私的作风,正直坦荡、刚直不阿的气节,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品质。只有客观公正,才能实现公平正义。要把客观公正、公平正义的精神渗透到审计执法的各个环节,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进行审计、定性、处理,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达到公平正义的目的。

  第三,继承传统文化,树立清廉自守、甘于奉献的审计精神。“廉者,政之本也”,在中国古代,清廉是对为官为吏者的基本道德要求,即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公生明,廉生威”,千百年来的吏治都以“清廉自守”作为为官之本。历史上清廉自守的故事人们大多耳熟能详,如包公、海瑞等等。廉政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必要保证。作为新时期的审计执法人员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更应当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在全系统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以党和国家的审计事业为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严以律己、无私奉献。

  第四,继承传统文化,树立以民为本、服务社会的审计精神。古代的民本思想集中体现在儒家学说中,自先秦以来,亲民仁政成为世代相承的最重要的官德规范。儒家廉政思想认为,廉政的最高境界是要“爱民”、“仁民”。孔子曾一再希望统治者应养民、利民、惠民、教民,博施于众,为民兴利除害。《周礼·小宰职》说:“以官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指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品格才算“廉”。由此看来,一个审计人员做到了依法审计、做到了客观公正、做到了清廉自守,也仅仅是做到了“廉”的一部分,只有把爱民的意识、为民的能力、助民的行动融入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之中,才能达到廉政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实际工作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之中,要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听取民意、为民进言,树立以民为本、服务社会的审计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她不仅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源泉,更是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中只有正确的处理继承与批判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当代功用,才能真正形成富有时代精神的审计廉政文化,才能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为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廉政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作者:河南省审计厅厅长 史宁安)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