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长治新农村:以民主建设为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政府公共服务进村城市管理模式下乡

  -长治的“共和”路线之五 -本报记者张鲜堂 张帆

  新农村建设,政府该做什么?

  长治的决策者们从一开始就理清了自己的执政逻辑:农家有三件事——粮钱房,而农村在公共需求上也有三件事——路水电。各家能打闹下自己的粮钱房,就能过上好日子,但各家不可能自己给自己修路、通水、接电,这三个农村最基本的要素,必须靠政府给解决。

  长治市委书记郭海亮有着丰厚的基层工作经验,在他看来,城市化不是要让所有的农村人都进到城市来,而是要让政府公共服务进村、城市管理模式下乡,让农村越来越像城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夯实基础。为此郭海亮提出要把夯实“八大基础”作为切入点,即: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培植农业基础产业;培育农村经济基本力量;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建立完善农村基本保障制度;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这“八个基”也正是长治公共政策与公共财政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着力点。

  他们相信,政府做好这些事以后,农民们自然会种好自己的“自留地”。

  农村享受的公共服务多起来

  这两年,长治财政状况好转,市县两级财政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市财政从预算内和预算外专项资金中拿出5000多万元,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并制定了“市补贴、县统筹、乡督办、村实施、民监督”的使用办法,把资金落实在项目上。各县市区也拿出了近2.5亿元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襄垣县筹资1000万元,建立财政专户,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按吨煤提取3元钱的标准筹集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列入县级13个精品建设村拿出500万元用于专项扶持。潞城市力度更大,一下就搞了30个示范村,仅今年财政支农资金就要安排2000万元。

  长治县近年来财政总收入连续以50%的幅度增加,2006年突破了10亿元。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针对农民群众生活中的行路难、吃水难、看电视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六大难”问题,近三年来累计投资达3.5亿元。

  而在长治市交通局局长李明芳看来,新农村建设,路是最关键的一条。为了实现“村村通”,长治市委、市政府发出“全党动员、全民修路”的号召,市、县、乡万余名干部与群众吃住在一起,市县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困难较大的村还进行对口帮扶。省交通厅、市财政每公里各补助1万元,在这种政策调动下,全市修路像当年的“上党战役”一样搞得惊天动地。

  长治县交通局长王爱山是个老交通,也是个老模范,他的车轮胎换得最勤。全县每个村他都去过,凡他走过的地方很难再见到黄土路。这些年长治县对乡村道路的投入是空前的,村村通在全省也是较早完成的,村村不仅通上了路还通上了公共车。目前全县通油(水泥)路的行政村达到100%,农村客运通村率也达到100%。

  而这一数字也正在全市放大。从2001年冬天在全省率先实施“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工程以来,长治全市已经建成8975公里。2006年,全市完成公路建设投资规模8.3亿元,其中完成农村公路投资规模6.4亿元。目前,全市3454个行政村中有3321个通了水泥路或油路,比例达到96%;有3318个村通了客车,通达率提高到96%。2006年共建成222个候车亭、800个招呼站、5个乡镇汽车站,并有11个县市、区 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老百姓说:出门就能坐上公共车,俺们农村越来越像城市。

  现在,李明芳想的是,把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那就是发展农村物流。按照市建园区、县建中心、乡设站、村布点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供销社、粮站等仓储资源作为物流基地,聘请信息员,配置专用车辆。信息员到农户家中收集供求信息,然后集中整理后报物流中心,通过网络、新闻媒体、政务大厅公示和手机进行信息发布,使生产经营户坐在家中就能销售产品,使久居深山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

  在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长治还加大了产业支撑的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培育和扶持了沁州黄小米、长子大青椒、黎城核桃、平顺大红袍花椒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建成了2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了10个10万亩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扶持壮大了沁州黄集团公司、世龙食品公司等50个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同时,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公司。创造环境,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干部群众自主创业。重点扶持发展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外向型企业、就业型企业、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和旅游服务型企业。长子县人爱跑买卖,这几年又创出一个农户公司的好模式。政府向全县在外经商人员发出《鼓励回乡创业发展、举办农户公司》的公开信,县财政还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户公司发展,全县农户公司发展到500多个,虽是“小狗经济”,却颇有点温州模式的架势。

  2006年,全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投入的资金高达7亿元,社会参与建设的资金达2.8亿元。

  民主管理为内核

  长治城区霍家沟是一个面积仅有5平方公里的小山村。“两山夹一沟,种啥也不收,一溜土窑洞,穷的出了名”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村的真实写照。

  而如今在这个太行山上的小山村,随处可见的是村民们依山就势建起的100余幢漂亮的欧式别墅,以及覆盖率达到45%以上的满眼绿色,被誉为长治市“人居环境上党第一村”。

  2006年全村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实现利税7000万元,形成了由煤到焦到焦炉废气加煤矸石发电,再用电把焦粒和石灰炼成电石,基本上做到吃干榨净的良性循环产业链。

  而霍家沟在管理和分配体制上的创新模式或许是这个脱胎于煤乡的小山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最可圈可点的部分。

  霍家沟村有一套完整的“民考官”制度,其权力之大,上可管官,下可管民,掌握奖罚兑现甚至罢免的建议权。霍家沟发挥了集体和农民的双重积极性,将集体和股份有机结合,在保持必要的民主决策和集体积累的同时,又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动性。霍家沟还找到一个很好的分配制度。2004年村集体企业进行了改革,变集体为股份,变村民为股民,变家庭为股东。集体股占到33%,给全村公共事业发展留足了空间,其余部分全村人均股份25万元,户均超过一百万,干部职务股在设置上占的比例很小,村民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体现。民主是霍家沟的和谐之源,也是其最大的活力所在。

  同样的民主试验还在其他地方展开。长治县在每个村支部均设有纪检小组,实行了“一村、一卡、一员”监督办法,以乡镇设立会计服务中心,建立了“村账乡审”制度。这一制度随后在全市推广。在平顺县阳高乡,21个行政村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在资金收入时,由报账员开具统一收款收据,并将收入现金上缴乡代理服务中心账户;资金支出3000—10000元需由村两委会议讨论决定,10000元以上要由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通过,并将会议记录和签名表一并报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经审核同意后,由会计登记入账。同时村纪检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成员要对集体“三资”实行全面监督。以前总是引发矛盾的村级财务管理逐渐步入规范化轨道,这种“廉政公署”式的体制设计使得阳高乡干部轻松,百姓清净,村民和睦。

  常平原是国家级贫困县壶关县的一个“国家级贫困村”,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个曾经“贫困得谁能借回粮食谁就能当支书”的小山村,一跃成为上党地区乃至全省最有名的小康村;一个“在80年代初期人均收入仅56元”的山庄窝铺发展到现在的“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0亿元”的新农村典范;从一无所有到小作坊式工厂转身为连续三年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省工业企业30强的现代企业集团……“常平模式”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找到了“经济民主、管理民主”的制度钥匙。

  常平是村,也是开发区,甚至是省的开发区,但它是一个基于村村合作的特殊开发区。它是村村之间的自愿联合体(1村带9村),是村民为股东的自愿联合体:它不是行政区划,没有行政级别,没有庞大的干部队伍,区内的经济实体也不是市场交易关系,而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正因此也才有了“常平不平常”的惊叹!

  常平的管理是民主的:每月坚持“一课三会”制度雷打不动(理论课,村民代表会议,党委会,民主生活会);三家三治制度(三户为一小组,九户为一中组,二十七户为一大组,治穷、治愚、治安,三家联防保平安,三治并举促发展)。

  经济关系也是民主的:把村庄经济股份化,即把评估后的8000万元净资产分为两种股份,一是村民股,一是社会股。村民股占42%,社会股占52%。村民股份的多少与村民累计劳动时间挂钩。

  有人把常平村的支部书记陈忠孝称为“MBA的农民教授”。

  “一肩挑”的长治实验

  三十年了,乡村组织建设一直就在直选村长的低层次上打转转。能不能突破一下呢?近年来,长治市委着眼于构建和谐农村,从改进执政方式,理顺行政体制入手,试行了农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肩挑”。到2005年底,3058个村实现“一肩挑”,占全市农村的90.5%。2006年,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全市132个乡镇也全部实现了“一肩挑”,走在全省的前列。为13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配备了大学生村官145人,还实施了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1714个行政村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说起一肩挑,长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郭新民感触颇深,他对记者说,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虽实行了村民直选“村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民主意识,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了“两委”关系不协调的突出问题。郭新民认为,一个村能不能搞好,关键还要看能不能建好党支部,特别是要选准配强“一把手”。长治市以“一肩挑”为突破口,以选好“一把手”为抓手,减少了内耗,凝聚了合力,稳固了班子。实践证明,“一肩挑”不仅是解决“两委”不和谐的有效办法,而且是解决农村发展效率的体制保障。

  如今,在长治市各具特色、却都符合“富裕、文明、繁荣、和谐”特征的新农村渐趋涌现。

  长治县荫城镇荆圪道村走的是经济多元化发展之路。在靠洗煤厂完成原始积累后,村集体经济又瞄上了养殖业。2005年,该村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万头养猪场,养殖、沼气、加工三位一体,自我循环,既环保又卫生,成为村集体经济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全村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500万元,曾庆红副主席在荆圪道视察时高度肯定其发展模式。都说村支书赵国祥是个不会说话也不愿说话的人,但他和本报记者聊了很多“思想”性的问题,比如该不该村里出钱给农民盖房子,土地制度能不能创新等,他认为农村没有集体经济就很难发展。

  长治县南宋乡永丰村是靠煤炭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农村典型。别墅式的新房,城市化的广场,永丰村漂亮得都让乡政府所在地嫉妒。2005年,永丰村总产值达1亿元,上缴国家税金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永丰村也因此博得了“城市化农村”之称的美誉。

  有资源的吃资源,但没有资源的怎么办?潞城市大桥村原是个极贫村,这几年靠种旱地

西红柿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通过沼气改厨、改厕、改圈的生态养殖推广是潞城市的一大特色,已改造近万户。长治县北张村没有什么资源,也没有像样的集体经济,就靠劳务输出,全村年轻人在全国各地架外线挣了钱,每家每户集资修路办学校,村容村貌大改观,成为北呈乡最漂亮的一个村。

  平顺县的车当村原是个很穷的村,但风景很美。郭海亮书记把其作为联系点,帮该村摸索出了旅游富村的好路子,全村面貌发生巨变。沁县双沟村是杜善学市长的联系点,该村通过“四化四改”,医疗卫生和办学条件大为改观。其他四套班子领导所联系的25个联系点都发展很快,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武乡县通过红色旅游、移民搬迁、自然村合并等形式新建了一批布局合理的新农村。

  以企带村、资源反哺、务工创业、生态富民、物流带动、旅游牵动、高效农业、特色经济。这就是长治开出的新农村建设“八个方子”。

  政府有“八个基”,农民有“八个方”,两者叠加就是16。这就是十六大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新村运动”的16个“基”本“方”针。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千庄搬迁”使长治农村文明起来和谐起来。先后出现4个国家级文明乡镇,11个国家级先进文明村,6个省级文明乡镇,26个省级文明村,155个市级文明村,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排在全省第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