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个县级市循环经济链条透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02:07 第一财经日报

  章轲

  回收网络全部建成后,永康市95%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统一规范化管理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

  大众、丰田、通用等汽车厂,正在成为浙江永康废旧回收利用产业链的一环。

  永康万泰铝业公司利用废铝,制成铝合金锭,直接提供给大众、丰田、通用等汽车厂,作为汽车零部件的原材料。

  “永康模式”

  “永康市场上100%的废金属都得到了利用,已经形成了废旧回收利用的产业链。” 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杜欢政说。永康废旧金属年需求量在60万吨以上,今年已登记的收购站点就有116个,以废旧金属为原料的生产企业400多家。

  杜欢政表示,目前永康市场上每吨废铜的价格比新铜价格低1000至2000元,而在上世纪80年代,废铜的价格比新铜价格低2000至3000元,利用废铜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据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测算,废旧回收利用的利润在20%以上,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利益。“有些设备的零部件,经过翻新后,如果质量达到技术要求,甚至可以按新品的价格出售。”杜欢政说。

  “旧货的经营利润一般比新货要高。” 中国旧货业协会副会长覃业竣举例称,经营一台新电视机大约只能赚10元,而经营一台旧电视机能赚20至30元。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废旧电子电器再生利用分会副主任王岩也在此间表示,我国已进入电子电器更新换代高峰期,每年将报废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600万台洗衣机。废旧电子电器中含有许多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如铁、铜、铝、稀贵金属、塑料等,对其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回收处理,是建设我国循环型经济社会的重要一环。

  由政府提供土地、政策,在城郊建立“回收基地”,实行市场化运作。个体回收户(公司)在“回收基地”内进行回收、交易和拆解,有效解决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的二次污染问题。

  作为商务部在全国建设的24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之一,浙江省永康市“再生资源回收模式”近日得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等有关专家的肯定。

  年收废旧50多亿元

  永康是浙江省中部一个县级市,常住人口55万,外来暂住人口30万,2006年,永康市生产总值超过了170亿元,财政总收入23.35亿元。

  目前,永康市工业销售亿元以上企业有85家,素有“百工之乡”、“五金之都”之称,是我国五金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其中有色金属加工、电动工具、汽摩配件等八大五金产业是优势产业。

  “发达的五金制造业需要消耗大量的金属资源,从而带动了废旧金属贸易的繁荣,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料和生活废料,急需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杜欢政介绍说。

  废铜、废铝、废钢铁金属加工行业是永康市一大主导产业,其中有色金属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5%左右。据了解,永康现有五金机械企业上万家,其中废旧金属加工企业1000余家,每年利用各种废旧物资70万吨以上,其中包括各类废旧金属40万吨、废纸10万吨、废塑料10万吨、其他废旧物资10万吨,总价值约50多亿元。每年从全国各地回收的废旧金属20万吨。

  但由于行业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不仅浪费了再生资源,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不仅如此,一些经营者为贪图利益,不问废品来源,对一些市政、环卫、绿化等公共设施和公安部门规定的禁卖物品照收不误,废品收购点甚至成了不法分子的销赃窝点。

  2006年初,永康市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全国24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之一。根据商务部的要求,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90%以上的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在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使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生产性废旧金属形成“集中回收-加工-再生循环”链条,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并在进行试点的基础上,把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杜欢政介绍,浙江省中小企业大规模利用再生资源,已成为建设生态浙江的一大亮点。浙江中小企业利用再生资源加工的紫铜板带比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每吨低2000元,这一价格优势使浙江企业迅速占领了省内外市场。以台州路桥峰江镇为主体的台州废旧金属拆解基地,直接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若加上为其服务的贸易、运输等行业,相关就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

  据悉,永康收旧“样本”目前正在浙江省内进行推广。

  回收利用体系雏形

  根据国家商务部的要求,2006年,永康市人民政府、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永康市物华回收有限公司共同编制了《永康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确定,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目标为:回收网络全部建成后,永康市95%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统一规范化管理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进入指定区域的再生资源粗加工率达到90%以上,深加工率达到60%以上;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废弃电子物科学、有效和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市场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达到100%;科学分拣、加工的比例达到7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市容和二次污染等问题,提高社会综合效益。

  在这一体系中,永康市物华回收有限公司被当地政府确定为行业龙头企业和体系建设项目承办单位。据介绍,物华公司到目前为止已投资60多万元对全市流动收购人员及回收站点进行统一教育培训、统一管理。去年11月,永康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项目通过商务部专家组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永康市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由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系统等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永康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通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构造永康市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集中处理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具体为,依托永康“五金之都”的影响力,利用国外再生金属资源,建立国外再生金属回收系统。依托永康在国内2万多收购大军和全国各地的收购网点,建立省内外再生金属回收系统。投放3000辆流动收购三轮车,整合、新建120个回收站点,4个再生资源分拣中转站,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信息网络平台,建立永康市内再生资源回收系统。

  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具体则为,完成废旧金属材料市场二期的建设任务。在永康市废旧金属材料市场的基础上扩建一个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对各回站点和分拣中转站送来的废旧物资进行聚积、分拣、加工、交易,促进废旧物资再生利用。

  据了解,物华回收有限公司计划到2008年,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废旧金属交易额达到60亿元,成交额年平均增长15%。市场辐射面达到20个省以上,建立独立的自营进口业务渠道。市场实行现货交易、期货交易、集市交易、网上交易并举,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市场配套服务体系。市场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废旧金属集散中心,永康及周边地区利废加工企业最大的原材料基地和全国废旧金属信息交流中心。

  再生金属资源加工利用系统。以永康传统手工业为依托,充分利用铝、铜等金属再生资源,并依此为原材料依托,不断发展和提升有色金属加工、电动工具、汽摩配件等八大产业,打造“中国五金之都”。

  规范“散兵游勇”?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之前,永康市走街串巷“散兵游勇”式的收购废旧物品人员达3000多人。

  “废旧回收之所以是一种地下经济,一方面是因为这种行为至今没有被纳入国家正规的管理体系,没有工商注册,没有税收标准。另一方面,废旧回收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多数是农民自发的行为。”杜欢政透露,国家有关部门目前正在做再生资源利用的产业政策研究。

  据介绍,永康市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首先确定了流动收购废旧物品从业人员管理工作流程,实行“七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每天定时定点收购,定时定点清理转运,回收的废旧物资均运送回收站点统一转运,在回收站点不能进行拆解加工。

  政府在永康城乡建设120个回收站点,每个站点的经营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配备5辆以上流动收购车,方便居民交售再生资源,同时保证回收站点的正常经营要求,形成全市规范方便的回收服务网络。

  在此基础上,在东城、西城、江南、工业园等4个城区建立4个分拣中转站,每个分拣中转站面积不少于20000平方米。再生资源分拣中转站作为再生资源的初级集散地,其主要功能是保证回收站能做到“日收日清”、及时转运,完成回收站点回收物资的二次挑选、分类,以及再生资源集中和处理的补充,以方便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废旧物资投交。在分拣中转站内,原则上不进行拆解等可能产生污染的加工。

  永康市还由政府提供土地作为补偿,在城郊建立“回收基地”。个体回收户(公司)在“回收基地”内进行回收、交易和拆解。通过“个体回收户(企业)+回收基地”这种做法,把“农民废品收购大军”改造成为“正规军”, 把“地下经济”发展成为“阳光经济”。

  “永康市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覃业竣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依照大部分城市的经验,废旧物资中大部分是旧货,而原有的收购废旧的方式是由收购人员上门收购后,可以修理使用的会直接送到旧货商手中,不能用的经拆解后送到废品收购站。不过,覃业竣认为,如果采取强行的做法“规范”废旧物品回收,恐怕会违反经济规律。

  据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助理巡视员翟勇介绍,规范和管理废旧物品市场,明确回收者的权利和义务是一个大方向。“将回收的电子电器废物交给有资质的处理企业,不以任何方式自行拆解和随意丢弃,这是回收者的义务。”翟勇说。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