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制造海外价格战愈演愈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16:20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中国制造·海外开战

  本报记者 肖可

  “中国制造”的恶性海外价格战愈演愈烈,其根源何在?企业界、理论界的人士认为,“国外价格战,根源在国内”。中国的不少出口创汇产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出口秩序混乱,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引发海外市场价格战的根本

  原因 国内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重庆市外经委进出口公平贸易处处长顾华认为,海外价格战表现在流通领域,实际上根源在生产领域。由于长期以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我国许多行业生产总量供过于求,出现结构性失衡,有些行业的生产能力甚至超过了全球需求总量。

  外贸部门的调查表明,世界上对橘子罐头的年需求量为20万至25万吨,我国的生产能力接近40万吨;钨精矿开采能力约6万吨,需求量不超过5万吨;中间产品APT生产能力约7万吨,内销加出口只需4万吨,产能过剩约3万吨。

  生产集中度低、结构雷同、出口商品同质化严重,也是引发价格战的重要因素。我国

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五六百家之多,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左右,但是平均产量不及本田公司的1/200,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小排量和中低档产品市场上相互模仿,残酷竞争。

  缺乏核心竞争力

  专家们认为,决定出口能力最关键因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许多企业不注重研发,缺乏核心技术,热衷于模仿,在低端产品市场挤来挤去,其依仗的“法宝”只能是价格战。以摩托车产业为例,日本摩托车协会曾经发表声明,指责中国生产的摩托车85%以上侵犯了日本的

知识产权,虽然其指责仅为片面之辞,但令人警醒。

  目前国内企业对在国际市场上树品牌、开发新产品、建立营销服务体系也重视不够,片面追求“以价取胜”。相关调查表明,中国出口量很大的橘子罐头、提花布,大多数没有自己的出口品牌;制鞋业亦主要依赖大路货和贴牌生产;更让人焦虑的是营销体系这一“瓶颈”问题,几乎在所有行业都越来越突出。近两年一些国际连锁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直接采购,带动了上百亿美元的产品出口,但另一方面这些国际连锁集团利用所控制的全球营销网络,极力压低采购价格,很多国内生产企业面临两难选择。

  利益矛盾错综复杂

  许多基层外贸部门人士反映说,海外市场价格战并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各种利益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什么国内企业热衷于打价格战,宁愿赔本赚吆喝?其一在于“企业要利润,政府要政绩”。重庆外贸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赵健说:“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内出口企业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还参与国际竞争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主管部门只考核出口创汇总额,而对利润考虑甚少。”其二在于“中央要优化布局,基层要地方保护”。

  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逐渐放开,拥有出口经营权的内资企业已超过5万家,其中有国企,也有民营企业,有生产企业,也有经销企业。这有助于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但旧的体系打破了,新的体系却还没有规范。特别是许多生产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以后,首先用价格战把外贸企业逼出市场,然后生产企业之间再进行一场“生死存亡”战,最后两败俱伤。

  市场体系不健全

  许多出口企业都希望加强行业自律互律,规范经营行为,呼吁停止“海外价格战”。但目前国内市场体系不健全,尤其是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建设滞后,相应的

政策法规不配套,其作用效能发挥不全面。而且合理保护、动态培育出口市场的机制尚未形成,无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海外市场环境,有效规范和引导企业有序竞争。

  解决海外价格战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尽快建立拥有一定资源配置权力的行业协会。在日本,行业协会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动用各种资源对违规企业进行惩罚。以摩托车产业为例,日本企业在很早的时候就成立了产业联盟、行业协会。这些联盟、协会组织可以直接跟银行等方面联系,通过各种手段惩罚挑起恶性竞争的企业。

  “三结合”遏制海外价格战

  有关专家认为,要做到三个结合,即总量控制与价格协调、结构调整与市场培养、中介组织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标本兼治方能遏制恶性竞争。

  许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解决海外市场价格战问题,不是说要放弃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资源等成本优势;相反,我国企业应紧紧抓住国际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不会减弱的机遇,在发挥成本较低这一比较优势中培育竞争优势,要在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基础上鼓励正当竞争,对海外市场价格战标本兼治,防止破坏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环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