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大胆引进来 催生世界制造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15:45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红菱

  骄傲

  在改革开放中,我国企业获得外部强大的技术支援。到目前为止,我国引进外商投资累计达600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累计对外投资约700亿美元。这表明,“引进来”还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

  在这种“两头在外”、“三来一补”的生产

  模式下,中国外贸依存度超过70%,其中工业品出口的60%来自外商投资企业。正是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产业分工模式。中国在技术依存度超过60%的情况下成为了“世界制造中心”。

  据统计表明,近年来,中国引进外资形势良好,到目前为止,引进外商投资累计达600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累计对外投资约700亿美元。目前的中国已成为外商投资的乐土,并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引进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制造”正在影响世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商场,不难发现来自中国的品牌和名牌。

  凸显劳动力成本优势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个世纪末,为中国“引进来”的战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重点引进国外的资本与技术,对经济中的短缺性给予弥补,促进企业在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更新换代,为经济起飞做好准备。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口产品单一、出口市场单一、出口收入来源单一的脆弱的发展水平。中国产品出口的创汇能力极为有限,靠当时以农产品、初级出口所赚取的外汇远远不能满足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面对出口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工业制造品的落后,外汇收入低下,国内企业供给不足等困难,政府依据国民经济的状况,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引进来”的“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即利用有限的外汇资金集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设备,替代最终制成品的进口,以国内企业自身的生产来满足国内市场的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

  一系列措施使中国企业大量地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装备了生产资本,提高了资本质量与效益,快速解决在此之前长期供给不足的短缺性状态。“引进来”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充分显示出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与效率,提高了中国对国外资源的吸引力。

  催生“世界制造中心”

  在改革开放中,我国企业获得外部强大的技术支援。到目前为止,我国引进外商投资累计达600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累计对外投资约700亿美元。这表明,“引进来”还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从微观层面看,是跨国公司以它的全球战略为目标,以资本、技术、品牌、市场以及关键零部件等实力,整合中国的产业、企业和资源。

  在这种“两头在外”、“三来一补”的生产模式下,中国外贸依存度超过70%,其中工业品出口的60%来自外商投资企业。正是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产业分工模式。中国在技术依存度超过60%的情况下成为了“世界制造中心”。

  此外,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中国制造低价的主要支撑。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将生产订单交给中国企业去做。据悉,耐克公司把60%以上的运动鞋生产放在中国,世界十大名牌衬衫的订单也大多数都下给中国企业。

  “中国制造”正在崛起

  据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在国际上逐渐崛起。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仅2001年,中国出口商品额达2660亿美元,其中90%属于工业制造品。同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中80%已进入中国,39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已跃居第二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

  以日用消费品为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用消费品出口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档到中高档的发展历程。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强,中国的商品越来越好,这是不争的事实。国外大量的知名品牌,包括鞋类、玩具、箱包、陶瓷等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2006年的统计,中国出口的玩具和运动用品占美国进口该类商品的80%以上,中国出口的箱包和鞋均占美国进口这两类商品的70%以上。以上三类商品每年对美出口仍保持9%以上的增幅。中国出口的塑胶鞋和纺织面鞋分别占欧盟进口该类鞋品的64%和65%,玩具占86%,箱包占71%。

  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

  有关人士认为,我国制造业逐渐崛起,不仅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和市场机制完善及民族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以较快的速度和规模向我国转移。过去几年中,包括微软、摩托罗拉、三星、GE等世界知名大公司已经在中国设立了100多个研究开发中心和更多的生产制造基地。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也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其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巨大的国内需求,就是国内的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另一个就是国际产业的转移。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制造业按构成分为三部分:轻工业占30%左右;资源加工业约占33%;机电加工业约占35%。资源加工业产品基本上用在国内,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加工产品等;轻工业和机电工业的产品约一小半出口,主要还是满足内需。

  徐匡迪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这是因为制造业成本中的重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从全世界看,世界制造业的主要国家还是美国、日本、德国等,中国从数量上看可以排到世界第四位。

  超58%产品由外企出口

  近年来,在“引进来”战略的大力实施下,目前“中国制造”超58%产品是由外企出口的。在2007年8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表示,“中国制造”的贸易方式有5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产品都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从出口主体来说,有58%以上的产品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从国内外市场来说,在竞争环境当中,中国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外资企业,可以说这些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制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制造”就是世界制造。目前全世界都正在分享着“中国制造”给它的价值,给大家创造的便利。

  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中贸研究部肖新艳认为,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快速成长,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和充裕的加工制造能力,愈益成为跨国公司生产、制造基地转移的首选地之一。目前,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IBM、英特尔、思科、索尼、理光等大公司纷纷将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基地移至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并建立起配套产业群,面向全球进行生产和销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说,中国对于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吸引力是多年发展积累起来的成果,特别是中国低成本的优势格外突出。

  与国际水平尚存差距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指出,虽然目前中国从数量上看可以排到世界制造业的第四位。但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制造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生产率较低、

能源消耗大、污染比较严重。如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30%。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6%左右,比美国、日本以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产品也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初期产品,而进口的多是高新技术产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