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食品安全报告:记者北京探秘奥运蔬菜肉类基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12:13  CCTV《经济信息联播》

  《经济信息联播》8月5日特别节目——《中国食品安全报告》

  看完了《对话》和《经济半小时》的特别节目《直面中国食品安全》,接下来还是我们经济频道的特别节目《中国食品安全报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最近,中国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一些境外媒体,有的抓住几个个案反复炒作,有的则无中生有,恶意诋毁中国制造,宣扬中国食品威胁论,在部分国家的市场上严重影响了中国食品和中餐的销路。 针对中国食品的安全问题,我们经济频道专门派出记者到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等地进行了市场调查,探访了中国食品在那里的景况。 同时,我们的记者还到伊利集团、汇源果汁、华都肉鸡等著名食品企业进行了深入采访,带领大家一起去看一下我们熟悉的品牌食品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稍后也将走进我们的演播室,从专家的视角给我们解读食品安全问题。 不过今天我们的记者将首先带您去了解奥运食品安全的情况,因为8月8号是奥运一周年倒计时的开始。

  标题: 记者北京探秘奥运蔬菜肉类基地

  奥运会还有一年才开始,但是奥运食品安全的整体工作已经开始,专供奥运食品的菜地可有点与众不同。一起了解一下。

  其实北京奥运的食品安全工作从2005年就启动了,只不过是有些具体的工作鲜为人知罢了。今天就请观众朋友跟我们一起来探秘。

  在这个北京郊区的蔬菜大棚里,记者首先看到的是这一张张黄色、蓝色的塑料板。

  北京市农技推广站展示基地主任曹之富说:“因为有些昆虫它喜欢不同的颜色,它就往它喜欢的颜色上飞,你比如说像喜欢黄色的蚜虫、白粉虱,它见到这颜色就往上飞,然后这上面有胶,飞到上边就沾上了。这样就基本不用打药了。”

  据了解,北京市重点选定了四家大型的蔬菜基地奥运期间为市场供应蔬菜,这些蔬菜都是在专门的地点由专人种植、管理、加工,根据不同的供应对象,按绿色、有机分级。记者在蔬菜的加工包装车间看到,每一件包装上都有一张条形码的标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将于今年8月8号启动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记者拿了一袋菜扫描后,电脑显示了蔬菜种植者、施肥浇水的时间一应俱全,可以说运动员吃的蔬菜等各类食品都能找到源头。

  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源说:“咱们这个保障奥运运输的冷藏车,都装上了GPS监控系统,它主要是监控车辆行走的轨迹,如果超出要求的路线以后,它会实现自动报警,再一个像后门的开启,都能实时监控,你开启以后都有记录,非正常开启也能起到报警作用,再一个车厢里的冷藏温度也会做到实时的监控。”

  随后记者又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肉制品基地,记者看到这里正在包装供应“好运北京”测试赛的肉制品。与一往不同的是箱子上下都贴着封条,整个加工过程都是专人专库专车,每到环节都要签字,每个仓库都要两人以上掌管钥匙。他们在自己100多家饲养基地中选定了四家专门饲养,各种饲料、防疫等都严格按奥运标准实施。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祥说:“比如我们屠宰车间那个加工,就是要每操作一次就消一次毒 ,他的刀具要消毒一分钟,那么分割车间,我们是每半小时要进行一次轮回的刀具消毒。”

  奥运运动员食品安全揭密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运动员吃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比赛成绩,据了解,北京奥运运动员食谱已经上报奥组委待批,运动员每顿饭吃了什么,喜欢吃什么都可以通过电子系统统计。 奥运期间供应的各类食品除了生产厂家检测之外,还要经过监测机构的抽检监督,在北京参与食品监测的机构就有39家。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蔡同一是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他告诉记者,运动员食品现在被分成28大类,450多个品种。并且保证食谱7天不重样。

  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 蔡同一说,过去都是西餐一统天下,现在有30%的中餐要进入运动员的饮食,所以这次中餐我们也做了一些特别的工作,譬如说包括这些中餐的营养成分分析,包括中餐的一些配料怎么样确保安全。运动员他吃的什么?它都可以识读出来,他都有个胸卡,它具备识读的能力,一旦有食物中毒的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这位运动员,他是吃的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来自哪里的。

  他说,根据估算比赛期间奥运村大约消耗牛奶7.5万升;水果330吨;肉类131吨;海产品82吨;奶酪21吨;饮料300万份。有关专家和机构还向奥组委推荐了1000种中餐菜品和食品供选择。

  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蔡同一说:“我们主要想能够让外国朋友 运动员,在这能够看得见、能够吃得着、而且还希望能够带得走。我们现在奔着这个方向来努力。比如像我们的烤鸭这当然是很有名的了,还有北京的水饺、还有我们糯米的汤圆、还有我们北京挺好的一些果脯、蜜饯、像过去宫廷里的茯苓饼这些,来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

  记者观察:奥运期间北京餐馆分级管理保卫生

  据测算,明年北京奥运期间将会有250多万中外游客光临北京,这当中绝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要靠遍布大街小巷的餐馆酒楼解决。可以说,运动员吃饭管理严格是可想而知的,那么,普通的游客在街头吃饭怎么确保卫生,这可是真正验证食品安全的地方。一起来看看。

  奥运期间来北京的中外游客,在北京怎么吃到好吃的卫生呢?你只要认准这样标着A级或B级的牌子,就可以大胆放心的吃,保准没有问题,这是北京市卫生局的领导告诉我的。

  北京食品卫生监督的工作人员带领我参观了一家刚评定出的A级酒楼。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站长李迎新说:“咱们要求所有的冰箱里头必须要求是半成品和原料必须分开的,这样的话咱们就为了预防食物中毒,造成食品的污染,这是非常重要的。 酒楼厨师 我们切菜主要是生熟分开,第一个要求,第二个就是一种墩子切一种菜,第三个就是我们每天进行三次的酒精消毒。”

  餐饮企业食品卫生等级主要包括企业卫生管理、卫生设施和加工过程卫生三方面9个大项、67个小项进行现场评定得分,按得分多少分为A、B、C、D四个等级。

  北京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处处长王义说:“在年底前,全市餐饮的卫生等级A、B、C级的比例要达到95%以上,其中在城区要消除D级。目前,北京城区和郊区共有各类餐馆酒楼36000家,截止到7月底已经评定A级1902家,B级8566家,C级24944家,D级1349家。”

  北京美食联盟轮执主席王刚说说:“以厨房为重点的设备设施的改造,我们企业投入了200多万,这样在奥运来临之际,能够更好的让我们食品卫生更上一层楼。”

  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表示,随着整治力度和企业投入的加大,A、B级的社会餐饮企业还将会大幅增加,同时要求D级企业限期整改,否则吊销卫生许可证。

  实际上,奥运食品安全监控体系非常复杂,除了刚才介绍的食品日报制度,还有许多。 比如说,奥运食品的运输,那是要专车运送,运输车辆上还安装GPS定位系统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运行路线事先设定,要是偏离了路线或者是运输车的车厢非正常的打开,都会报警。 都赶上运钞车了,看来这个管理还真是非常的严格。

  记者调查:中国鳗鱼出口日本出现下降

  接下来我们关注中国食品在海外的情况。不仅中国人关注食品安全,在全球各国,食品安全都是一个极受关注的话题。最近,部分国家的媒体对中国食品质量进行恶意炒作,这些炒作对我们国家的一些产品的出口也产生了影响。 我们驻日本的记者调查发现,因为媒体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一些受到日本消费者喜爱的中国鳗鱼,销量出现了大幅下降。

  7月30日是日本吃鳗鱼的土用丑日,也是人们通常说的鳗鱼节,按照过去的惯例,鳗鱼节一过,中国产的鳗鱼销量会占到40%,但今年的情况却有所不同,目前中国产鳗鱼的销售量控制在10%左右。而在7月份,用中国产鳗鱼做成的鳗鱼盒饭、鳗鱼串等的订货量也比去年减少30%。

  日本鳗鱼进出口协会理事长森山乔司说:“今年的6月28日,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布了中国出口产品中问题之后,日本就每天都在报道日本进口的是不是没关系呀,鳗鱼是不是安全呀。 进入七月的一周里,鳗鱼的进口量已经下降到去年的一半。”

  森山理事长介绍说,中国产的鳗鱼价格便宜,味道也很好,一直很受日本消费者的青睐,出现目前的局面,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协会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种局面。

  日本鳗鱼进出口协会理事长森山乔司说:“我们的鳗鱼进口商组织说,这是无谓的指责是刁难,是不公平的。对于这种奇怪的说法,我们已经召开了记者招待会。 来到日本街头,在对日本消费者的采访中,记者既发现了他们对中国食品的担心,又看到了他们对中国食品的期待。 东京市民 中国的食品非常便宜而且好吃,但是对于安全性有一点担心。我们期待着更多中国便宜好吃又安全的食品重返日本的市场。”

  东京市民说:“我非常喜欢吃中国的料理,但斯最近对于食品安全的报道让我有一点担心,希望尽快有确保安全的食品,希望我喜欢的中国料理快点回来,加油!”

  中国输日食品合格率高过美国欧洲

  那么中国生产的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呢?7月20号,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了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这个报告清清楚楚的表明,中国食品的抽检合格率超过美国和欧洲。 来看报道。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这份报告,2006年度,日本共接受进口食品申报超过185万件,其中中国的数量最多,超过了57万件,其次分别为美国、法国、泰国、韩国。在这些国家中,抽检比率最高的也是中国,为15.7%,超过第二名美国六个百分点。虽然抽检的频次不少,但是中国食品的不合格率却仅为0.58%,而美国输日食品的不合格率为1.31%,欧洲为0.62%。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 李长江 这个食品不合格率是建立在一个抽查比率不公平的情况下,那么对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食品抽查的比率为15.7%,对美国出口食品的抽查比率为9.7%,而对法国抽查的比率为2.8%,那么抽查的比率最高,合格率也最高,这说明中国的食品是安全的

  栗原小卷:我非常喜欢中国食品

  日本对进口食品监管是非常严格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日本在进口管理和出口管理方面,存在双重标准。 的确是这样,比如说,日本检测中国产冷冻菠菜时,采用了0.01ppm的异常低值。这个标准相当于日本对本地同类菜标准的200分之一。 那就意味着对中国菠菜的标准就比日本本土的标准高了200倍左右, 专家指出双重标准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壁垒。 (男)我们驻日本的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采访到了一位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日本演员栗原小卷。当时她正在为日本向中国出口食品做宣传工作。来听听栗原小卷怎么看中国食品。

  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栗原小卷说:“我本人就非常喜欢中国食品今天我在这里宣传长崎的食品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中国食品进入日本。”

  在80年代初,《望乡》和《生死恋》这两部电影让栗原小卷成为当时中国影迷非常熟悉的一张面孔。在《望乡》中栗原小卷扮演的女学者三谷圭子,她在片中温婉高雅的举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从1979年开始栗原小卷先后20次来到中国,1991年栗原小卷接受谢晋导演的邀请在中日合拍的电影《清凉寺钟声》里,塑造了一位老妇人形象,濮存昕饰演她失散多年的儿子。如今的栗原小卷已经由一位电影明星变成了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理事,从事中日友好交流活动。

  栗原小卷饮食文化对于国与国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平友好的交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希望为日中文化交流贡献出一份力量继续日中文化传播工作不只是宣传来自长崎等地的日本食品也宣传中国的食品。

  奥美公关:个别食品问题不应放大到国家产业

  最近这段时间来,全球各地的媒体都加入到对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的相关报道当中,作为世界权威财经媒体的CNBC专门采访了全球顶级公关公司奥美公关的亚太区总裁杨明皓,来听听他的观点。

  杨明皓说:“一系列的产品安全问题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是相当大的事件,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是一个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并且把工业化的时间压缩到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我认为有些指责对中国是不公平的,是“妖魔化中国”的一部分。我想中国政府已经正在采取行动试着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在走上世界舞台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需要学习如何应对全新的国际游戏规则。”

  记者说:“您认为这一系列事件是由双方存在贸易摩擦,或者美国工作岗位外流等问题而引起的吗?”

  杨明皓说:“我认为你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并不是要掩盖发生问题的个案,但事实上,一个公司的产品有问题并不能因此指责整个国家。”

  记者说:“我有一个问题,你提到有人在“妖魔化中国”。他们的这种职责很多时候并不是经理在仕是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中国的误解上。这些正是公共关系和传播公司需要的,你能够给中国政府提供危机管理的技巧,或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让他们做得更好吗? ”

  杨明皓说:“以前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但我认为他们正在不断进步。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外界对中国存在诸多担忧,这种担忧多来自于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打消这种担忧的唯一方法就是公开更多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想外界展示友善和诚实、勇于承认错误的形象。”

  欧盟:中国食品受市民青睐

  继续关注中国食品在海外。事实上,由于媒体的过分炒作,中国食品在日本和美国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那么在欧洲的情况又如何呢?请看驻德柏林记者发回的报道。 在德国柏林,有一家经营了20多年的中餐馆。踏进店里,舒缓的音乐、古朴的装饰,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情。店里有不少客人,正饶有兴致地用吃西餐的方法尝试中国美食。由于餐馆儿地处柏林政府和文化机构云集的市中心,附近的政府人士、酒店客人,都成了这里的主要顾客,而其中也不乏名人:汤女士

  餐馆老板我们中国年轻的音乐家朗朗说:“和美国的著名歌星芭芭拉•史翠珊,还有社民党主席贝克,这都是我们常来常往的座上客。 被问到最近关于中国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汤女士说,这些传闻在德国的餐饮业中也流传着,但是顾客们还是照常来,店里的销售业绩还是令人满意的。一些正在用餐的客人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德国顾客说:“我觉得发现食品有问题,不应该针对特定的国家,而是应该一起解决问题。我吃中国菜就从没有问题,我也经常来吃,为什么不呢?”

  再去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华埠去看一看。华埠是伦敦一景,街上人流熙熙攘攘,中餐馆和中国超市一家挨着一家。不管是伦敦市民还是别国的游客,都爱到这儿来体会一下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中国风味。

  记者随即走进了一家中国超市。正是下午的高峰时间,店里显得很拥挤,店员也格外忙碌。超市的经理秦先生说,英国的食品卫生检疫是非常严格的,他们店里销售的食品都是正规渠道进口的,完全符合要求,从来没有被客人投诉过。记者和一位刚交完钱走出店门的英国女士随便聊了两句。

  伦敦居民说:“烹饪中国食品有很多乐趣,调料也非常有意思,咸味的辣味的等等调料我都很喜欢买。”

  温哥华:中国饮食成为当地人生活一部分

  : 温哥华是加拿大华人最多的城市之一,经营餐馆也是当地华人的传统生意。记者在和当地人的交谈中发现,他们中大多每个月都要光顾几次中国餐馆,而种类繁多、各种风味的中国饮食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 走进一家名为“包饺店”的中餐馆,这里虽然不大,但是在当地小有名气。就如招牌一样,这家餐馆里主要经营的是中国的特色面食和点心。走了一圈儿,顾客们的餐桌上,来自中国北方的包子、饺子,南方的米粉、炒饭,应有尽有。这位干起活儿来动作麻利的中年人就是餐馆的老板刘先生说:“在他的邀请下,记者也到后厨去看了看。 首先进入视线的是这个大冷藏柜,里面放满了各种中国食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 : 餐馆经理。”

  刘先生说:“山东 上海 杭州的东有,要看杂货品的类别,江门的米粉,龙口的粉丝,基本上都是供货商直接从原产地买回来 我们和供货商联系进货。 记者:质量怎么样?

  餐馆经理刘先生说:“供货商做了很多,都很熟悉,质量是没有问题的。”

  刘先生说,顾客的安全和健康比生意更重要,因此在进货上他都会严格把关。质量不好的东西他的餐馆不会要,而供货商们也不会进。

  记者找到一位当地的顾客,和他说起了最近媒体报道的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 我并不完全相信媒体所说的 当然这也取决于你到哪里去就餐 有的餐厅就特别好 而我本人是完全相信中国食品的

  记者发现,温哥华繁荣的中国餐饮业不仅成了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一个特色内容,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这里体验中国情调和饮食文化。在路上,记者还遇到了一个特别热情的当地人,甚至在镜头面前做起了广告。

  温哥华居民说:“我们这里有最好的食物 在温哥华到处都有最好的中国食品,快来品尝吧!我爱你们!”

  记者观察:国外食品频频查出质量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从一些国家进口产品,自然也会遇到质量安全的问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家质检总局就公布多起进口食品质量安全事件。

  200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紧急通知,指出各地连续发现在从日本进口的食品中、存在着质量问题,涉及到茶叶、冷冻鱼等20多个品种。一周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又通报,浙江、辽宁、上海、湖北等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又陆续从近十批次的进口日本食品中发现严重质量安全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李元平说:“ 对这些不合格食品我们作出了退货和销毁处理,我们已致函日本的国内主管部门和日本驻华使馆,要求他们高度重视输华食品的质量安全。”

  今年6月,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从一批来自美国的开心果中、截获乳白蚁,这是我国首次从美国进口食品中、截获这类有害生物。 7月,国家质检总局宣布暂停进口美国7家企业的8种冻肉制品,其中甚至包括全球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商泰臣食品公司生产的冻鸡肉。

  据介绍,国家质检总局从去年4月到今年5月,仅从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肉类当中,就已经检出有35批含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和兽药残留。 同样在7月,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一批进口食品违规企业的名单,涉及菲律宾、美国、越南三个国家的10家企业,违规原因涉及伪造卫生证书、无机砷含量超标以及兽药残留。 8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宣布,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已经连续13次从菲律宾进口的鱿鱼干等多种食品中检出不合格产品。 8月3日,一些地方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又先后从印度尼西亚输华水产品中,多次检出重金属和禁用药物残留超标,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紧急公告,宣布全面暂时停止印尼水产品进口。

  记者观察:伊利牛奶坚持“细节控制”

  继续关注中国食品安全报告。为了真实了解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我们的记者选择了几家企业,实地了解他们如何为安全把关。 首先来关注内蒙古伊利集团,伊利是中国奶业的龙头老大,同时也是中国食品行业第一家入选奥运会赞助商行列的企业,他们是怎样保证产品质量的呢,一起来看看。

  记者出镜: 这里是伊利集团的有机奶生产车间,我手中拿的就是刚刚下线的有机奶,我们注意到,这种奶的保质期已经达到7个月,那么这种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它真的能够保证在210天的时间里安全饮用吗?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驱车来到距离呼和浩特市区几十公里外的伊利集团第七牧场,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牧场的齐场长。他告诉我们,与一般的牧场不同,这里的牛从选种、饲养到挤奶、检疫的全过程都要经过有机奶的生产认证,比如生产饲料的草和粮食在种植过程中都不能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原奶都能够生产有机奶。

  伊利集团第七牧场场长祁文林说:“我们的原奶进厂之后,都会得到这样的一个检测回执单,这上面有微生物指数等数据,这上面的是5万多个,根据这个数据进行量化检测,这个是合格的,如果质量不合格就不能作为有机奶的原料。 与这种规模牧场不同,对于散户饲养的奶牛,要保证检测指标合格,公司就要花费一番心思了。”

  伊利集团原奶事业部总经理韩玉堂说:“其实我们对于牛奶的检测是从奶牛就开始了,我们每个月都要对奶户进行一次培训,对奶牛进行一次体检,原奶进厂以后要进行20多项检测,确保原奶质量。”

  记者出镜: 我身边的这个检测设备就是微生物快速检测机,这里是原奶进厂以后要过的第一道质量检测关,我们看到,这个样品杯中的原奶就是刚刚从奶罐车中抽取的检测样品,在这里经过8分钟就能够检测出微生物等多项指标,根据这个检测结果可以决定原奶的用途以及奶户能够拿到的报酬。

  伊利集团技术中心主任云战友说:“我们会根据检测的结果,以及对奶场的综合评价,对原奶进行评级,一般会分为ABCD等四级。”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检测单上微生物指标在5万到20万之间的,奶户可以在均价的基础上得到每公斤一毛钱的奖励,指标超过50万的不仅不能生产液态奶,而且还要接受公司的罚款。原奶在经过进厂检测后,就要进入一个无人操作的纯机械化生产程序了。原奶在经过储藏罐进入生产车间后,温度要在20分钟内由4度左右上升到130度以上,技术人员风趣的称这是在给牛奶洗桑拿。

  伊利集团技术中心主任云战友说:“牛奶在进入车间后,要经过130到140的高温,大约维持四到五秒左右,在经过了这个程序之后又会迅速降温,这就实现了牛奶的无菌。”

  在经过了高温的考验之后,牛奶就可以罐装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牛奶保鲜时间长,包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这种有机奶的包装盒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包装技术,别看他只有一两个毫米厚,这里面可是由7层材料压制而成的。另外记者注意到,在包装盒的顶端除了印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外,还有这样一串字符,这又有什么作用呢?

  它相当于这个奶的一个身份证,通过这个数字,消费者可以查到,这盒奶的生产资料,比如产自哪个厂区,哪个车间,甚至是哪一批奶牛,以及供应奶牛的饲料的相关数值。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伊利每年花在质量检测方面的钱接近1亿元,目前伊利的每个生产车间都配备了专职的质量检测员,质检人员的队伍已经超过了1千人,并正在筹备投资15亿元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

  伊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刚说:“对于企业来说,百分之一的不合格产品到了消费者那里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合格,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作到每一个细节的合格,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安全和满意。”

  记者观察:汇源果汁企业为什么自产“饮料瓶”

  我们的记者同时探访了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汇源果汁,经过层层消毒,记者终于进入了汇源的生产车间,一起来看看记者在车间里都发现了什么?

  在灌装车间,记者首先发现了一个这样的细节,在整个车间里竟然没有一个饮料瓶,记者围着生产线走了两圈,只找到了一些用袋子装的塑料颗粒。而更让记者感到奇怪的是,还有一个吸管正在不停地吸着这些颗粒。 看到记者一头雾水的样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颗粒就是制作包装罐子的原料,为了保证果汁的品质,所有的塑料罐都是在现场直接生产然后直接罐装果汁。记者看到,吸管把颗粒吸进机器之后,高温将这些颗粒融化,然后制成类似试管的形状,再经过加工,一个个的包装罐就做好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汇源使用的这条生产线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效率非常高,每小时就可以生产1万多个包装罐。当然造价也是最昂贵的,每条生产线的造价超过了一亿元人民币,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20条,而汇源就有15条。

  事实上,在看到无菌饮料瓶生产线之前,在进入果汁生产线采访之前,我们就经过了多重消毒程序。 首先经过风室消毒,然后工作人员用酒精把记者的手反反复复的消毒了三遍,之后又让记者穿上了一套经过处理的专业防水鞋和工作服,并且带上头套。不仅如此,就连记者的摄像器材也被细心的工作人员用酒精擦拭了好几遍。 记者出镜 经过严格的消毒,现在我们终于进入了果汁生产的配料车间,这也是整个果汁生产的第一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汇源生产的橙汁和葡萄汁的原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为了保证这些原材料的品质,在他们生产的过程中,汇源就派专人进行监督,当原料运到汇源工厂的时候,汇源也有专人对这些原料进行随时抽检。 当原料在配料罐中调配完成之后,就会进入到消毒车间,这是整个果汁生产过程中的第二步,也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副总经理加热到100多度,对整个的配料进行高温消毒, 记者计算了一下,从配料到最后的罐装过程,整整经过了七个大的环节。也正是这些过程,保证了汇源果汁的品质,也让汇源公司在竞争激烈的果汁市场中站稳了脚跟。目前,汇源生产的系列产品已经出口到了美国,日本,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汇源集团董事长 朱新礼 出口量今年是去年的400%,品质是公司的保障,任何一个想做大品牌的公司一定会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特写:肉鸡生产要闯18关

  接下来关注以生产肉鸡闻名的华都公司,华都也是2008年奥运会餐饮备选供应企业,同时为肯德基等国际快餐企业供应鸡肉。 在这里记者了解到,一只肉鸡从农场到餐桌要经过18道检验检疫关。 记者首先来到了华都的孵化厂,要进入车间里可并不容易,所有人员必须先洗澡、再更衣,而送入车间的种蛋也同样要先“洗澡”,工作人员要用对人体无害的消毒液对这些种蛋进行不少于二十分钟的熏蒸消毒。在电子控温的无菌孵化器中经过21天的孵化后,这群活泼健康的鸡雏就会被送到华都的124个标准化养殖基地,由指定的农户进行统一饲养,而饲料也是经过公司的统一配制,严格控制了原料成分和农药残留。

  北京华都肉鸡公司副总经理常靖说:“(01:10:06)主要是玉米、豆粕,还有其他维生素,不添加任何激素,我们不添加动物蛋白,只用植物性蛋白,因为动物蛋白很有可能会给鸡群带来沙门氏菌感染,或者其他动物源性的感染。”

  42天后,这些饲养成熟的鸡还要历经数道关口才能进入生产车间,现在我们就跟着他们一起去闯关。

  记者出镜:这里是毛鸡进厂的特别通道,所有待宰的毛鸡都必须经过这个环节的消毒才能进入车间,您看,这个通道的下方是一个水池,里面装满了浓度为3%到8%的火碱水,主要是给车轮消毒,当运输车经过时,上面的喷头就会喷出次氯酸钠溶液,给车身、车筐还有毛鸡消毒。消完毒后,毛鸡就被送到这里吹风降温,然后运输车会开到那里,您看那个穿绿色工作服的是驻厂兽医,他要对车辆的三证进行检验,所谓三证就是指当地兽医部门开据的动物检疫证、车辆消毒证以及公司检测中心出据的疫病药残检测合格证。只有具备了三证之后才会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工作人员会对鸡进行感官检测,发现不健康的鸡就挑出来送入实验室检验,只有健康的活鸡才会被挂上架。

  北京华都肉鸡公司总兽医师王宏卫说:“现在我们能检测到16种(药物残留),比如说咱们比较熟悉的氯霉素啊、沙星类、磺胺类,在我们吃的东西里不要有这个药物残留。”

  记者出镜:刚才那个环节发现的在运输途中,因为高温、挤压致死的鸡就会在这里被送入化制炉,化制成粉末,您看就是那种黄色的粉末,被用做肥料施入田间。 终于要进入生产车间了,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开始了严格的更衣程序。

  现场记者:“现在我们马上要进入车间,为了不让蚊虫进入,我们设置了一个专用的暗道,就是没有光线的通道,大家小心一点。” 本以为过了暗道就可以进车间了,但是没想到接下来还有关口在等着我们。

  现场: 工作人员 ”先用清水冲洗, 然后再用洗涤灵,然后再清水冲洗, 还要再次的消毒,用次氯酸钠消毒10秒钟。烘手器烘干 ,最后是用75%的酒精消毒。” 洗干净手后,记者又被查出了新的问题。 现场:工作人员 “指甲太长,车间规定必须要戴手套,再给你要粘毛。这衣服不是经过消毒的吗?对 ,但是因为人身上的头发太多了,要控制毛发对食品有影响” 一进入生产车间,温度骤然下降到10几度,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为了保证肉质的新鲜。记者看到,在流水线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工人都只负责一个环节的简单工作,一只整鸡在架子上转了一圈之后,就只剩下骨架了。

  北京华都肉鸡公司食品加工事业部品管部经理杨冰琳说:“这里就是高压冲洗,主要是把鸡体腔里的血污还有杂质清洗干净,然后进入预冷消毒的过程,这个点主要是鸡体降温,就是排酸,还有消毒,主要是把鸡体微生物的指标控制下来。”

  此外,记者还发现,在车间里的工作人员服装有好几种颜色,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工种,这种白衣粉帽的工人要定期检测浸泡池中氯的浓度;光是这里的兽医就分了三个层次,这种绿色制服的是工厂的兽医,他们在车间内主要是检查屠宰后,鸡体表面有无皮肤病,有无淤血,以及内脏有无病变发炎。而这种白衣黄帽的则是公司派来兽医,此外还有负责公司整个检验检疫过程的总兽医师。

  北京华都肉鸡公司总兽医师王宏卫说:“前处理完了以后再通过这个小窗户,把反应了的东西放在这儿,从里面加上反应液以后从这再传递出来,再在这加上一个板,盖好以后再从这个小窗户进到这个室,你可以看到一个仪器 荧光PCR仪,通过这个仪器就可以检测出这个送来的样品有没有禽流感病毒. 除了企业自己安排的三种兽医外,每个肉类加工企业还必须有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派驻官方驻厂兽医,每天对公司的全部流程进行监督。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最后一道加工程序所在的熟食加工车间。

  北京华都肉鸡公司食品加工事业部经理韩剑飞说:“ 熟食加工有四个关键控制点,首先是在加热前控制辅料中的异物,对进厂的辅料过筛。第二个点是加热,我们看那个戴黄帽子的内检员,就是在对加热后产品的中心温度进行检查,加热后中心温度要达到75度以上,并保持一分钟以上。” 此外还要通过专门的金属检测仪和X光检测仪,把产品中可能混入的金属、玻璃、骨头等异物挑出来,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公司的所有这些生产加工程序,都在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视频监控之下。

  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食检验检疫处工作人员张文启说:“他的数据视频在我们办公室里就可以随时监控。我们每个月到工厂进行两次检查,在生产线上对产品进行检测,样品送到我们中心进行理化和微生物的检测,只有经过检测合格的产品,我们检疫局才出据兽医卫生证书。”

  据介绍,北京华都肉鸡公司每年都加工肉鸡3600万只,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为“中非合作论坛”、“大运会”、“世青赛”供应鸡肉食品,今年4月,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餐饮备选供应企业。

  农业部发布《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

  可以说,每一个食品企业都有一本安全帐,这样的故事就是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的确是这样,前面的报道说明,不仅仅我们国家出口的食品安全度高,就是日常老百姓吃的食品同样是经过层层严格把关的。 最近,农业部发布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报告对2003年到2007年前几月的农产品安全情况做了整体统计 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来看看都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

  (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持续)

  上升根据2003-2007年37个城市蔬菜中甲胺磷、乐果等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今年1月、4月两次监测,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逐年提高。

  (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2003-2007年22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以及磺胺类药物等兽药残留监测结果,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呈上升态势。2007年1月、4月两次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0%。

  (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呈上升态势)

  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也处于上升态势。2007年1月、4月两次监测,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99.6%,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为100%、99.7%和99.3%。水产品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水产品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亮点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010年我国将建1294个各级质检站) 截至去年,农业部已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323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1780个,到2010年,国家还将在现有基础上,投资装备1个部级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42个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15个部级优势农产品区域性质检中心、36个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和1200个县级质检站。

  (查获收缴高毒农药 源头保证产品安全) 除了质检中心的日常检测工作,农业部还要开展加强生产源头安全的治理,从今年1月1号起,国家全面禁止出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并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立开始收缴工作。

  亮点三:法律法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法可依

  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在《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基础上,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颁布了《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去年11月1号,《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实施,以该法为基本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马斌读报:中国食品安全

  看了上面的节目,我相信观众对于中国食品安全状况一定也有了自己的判断,事实上,最近权威人士、各大媒体和专家也纷纷围绕食品安全这个话题进行探讨,下面的时间我们将交给马斌,听听马斌带来什么观点。

  最近几天,很多观众都发现,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同一件事情,就是针对3月份以来,国外媒体出现的对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负面报道,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进行了分析和回应。

  8月2日,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把国外的报道归纳为三类:一是对具体案件的报道。能够客观反映了目前我国个别出口企业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查清事实真相,并采取整改措施。二是相对客观和中立的评论。比如对食品安全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探讨。而第三类则是恶意诋毁“中国制造”。比如什么宣称“中国产品是死神“之类无中生有、恶意炒作的报道,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翻版,是“中国威胁论”的变种。高虎城分析说,中国制造其实是国际分工协作的成果。中国出口中一半以上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标准生产的加工贸易。其中,外资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八。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制造”实际上也是“世界制造”。面对一些国际舆论对“中国制造”的质疑,《纽约时报》指出,《中国不是问题食物的唯一来源》,文章举了几个例子,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到今年六月底的一年里,被FDA拒收的外来食品中,印度有1763批次,墨西哥有1480批次,中国有1368批次,越南为533批次,日本有508批次,意大利有482批次。但在2006年,这些国家输入美国的食品总额,除了墨西哥达到98亿美元外,其他国家输入美国食品总额都小于中国,印度是12亿美元,越南是11亿美元,日本是5亿美元,而意大利是29亿美元。所以,就像已经退休的FDA资深官员卡尔尼尔森说的,个别产品质量不佳,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大规模全球化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样是面对针对“中国制造”的质疑,新加坡《联合早报》给我们支招说《怎样为“中国制造”清洗污名》,第一招,中国拿出一些独特的,质量响当当的名牌,和几个旗舰企业。三四件质量事故可以让一个国家商品蒙难,一两种驰名产品也可以立国。要让“中国制造”闪光并且全球信赖,树立几个人见人爱的名牌是捷径。第二招,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中国制造”声誉,也是一个重要武器。在法制国家,必须学会用法律来维护“中国制造”的尊严。第三,“民以食为天”,中国在各个出口行业,尤其是事关人命的食品,医药行业,进行严格的自我整治。让“中国制造”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名字都会响亮起来。如果没有了“中国制造”,生活将会怎样?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说,照片上这位美国女作家就尝试了一把,全家人一年不用中国货,结果怎么样?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儿子的网球鞋已经小得无法再穿了。给他买一双新鞋搞得他们疲惫不堪。经过两周的奔波之后,终于花60美圆,给他买了一双从意大利进口的运动鞋,而中国制造的童鞋只需10美元,这笔钱花得有点心疼。为了给丈夫的生日蛋糕买蜡烛,开车去了6家杂货店都没有买到,就连捕鼠器都不得不用旧式的,因为新式的也是中国制造的。一年以后,她出版了一本书叫《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最后萨拉总结说: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英国人也挺喜欢“中国制造”,《人民日报》说,英国小伙子布赖恩,经常到伦敦的一家买中国韩国食品的“东方城”买吃的,他说:我感觉中国食品很好,从来没有遇到过质量上的问题。中国食品是我们家的最佳选择,除了自己在家里做,我们还常去中国饭馆,一个月至少要去一两次。他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从惨剧到电器,价格便宜,质量也不赖,一句话就是中国产品信得过。英国人的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中国造”,另外一个英国小伙子的话说得更绝,他开玩笑说:如果谁认为中国产品都有问题,那他最好是光着什么也不穿,那就安全了。看来,“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已经深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已经与很多国家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面对某些国家对“中国制造”的质疑,我们应该用用一种什么心态来面对呢?《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评论说《“中国制造”:变挑战为机遇》我们能够把“中国制造”今天在海外遇到的麻烦视作个机遇,扎扎实实地从每一个细节做起,让“中国制造”的标准成为美国、欧洲的标准,成为全世界的高标准,让国际上的消费者享受着高质量的“中国制造”!

  8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北京市农产品市场时还强调,要做好主要食品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样在8月4号,国家质检总局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部长特使理查•麦考恩一行举行了双边会谈,双方就中美食品等产品安全合作备忘录的基本框架达成一致,内容涉及进出口食品安全体系、监管制度和法规标准合作、信息交流、部级会议制度等。 食品安全离不开国际合作,而在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也必然是越来越严格,最近,国务院出台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特别规定中也提出,一旦食品出现问题,企业要尽快实施召回,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和严厉处罚。 我们相信,老百姓对菜篮子和餐桌上食品会越来越放心。相信中国食品,相信中国。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