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400万剩余劳动资源:四川频频出招破解就业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04:25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谭丽莎 徐民

  据《四川省“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研究得出的结论,“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预计到2010年,全省劳动力资源总量将达到6280万人,劳动力需求总量达到4876万人,两者之差达到了1404万。同时,普通高校毕业生5年内总数预计也将达到135.5万人,比“十五”期间增加90.5万人,形成新的就业压力。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面前,四川在促进就业、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有哪些举措?近日,记者在四川成都、南充、德阳等地进行了专题采访。

  南充:农民技能培训班进村

  38岁的何灵慧家住南充嘉陵区大通镇天兴乡四村。她告诉记者,最近她每天都到天兴乡学习缝纫技术。“以前学缝纫还要去缝纫店拜师,还只有年轻人才有机会,没想到我们中年人现在也有学习机会了!”何灵慧高兴地说。学了一个月,何已经能够单独作业了。

  记者在天兴乡培训现场采访时了解到,前来参加免费培训的农民,年龄最小的20余岁,最大的40多岁。培训师傅陈福春说,前两期培训的农民学员刚刚结业,大部分都找到了工作,在本地每个月能够挣700元到1000元不等,到沿海的更高一些。

  据介绍,该乡已经是第三次举办同样的培训班了,每期60天,培训结束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南充市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南充市嘉陵区劳动局杜局长告诉记者,培训班在当地被称为“会移动的农民学校”。刚开始时,没有人相信,认为天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来学习的寥寥无几。后来让村干部的亲属带头,结果这些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很快就被服装企业要走了,于是各个乡镇都来要求办班,报名培训非常踊跃。由于师资有限,只能在30余个镇之间轮流开展技能培训。

  据杜介绍,除缝纫外,嘉陵区还开办了建筑、计算机、餐饮、电子、机电、家政、保安、美容美发、驾驶、维修、旅游、广告、园艺、养殖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自去年以来已经培训了各类人才4000余人,培训一个就业一个。下乡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力争实施技能培训2.7万人。

  南充市劳动局李局长告诉记者,南充农业人口占80%,是四川第一劳务输出大市。全市农民工普遍存在“二低二弱”问题,即综合素质低、技能水平低、求职竞争能力弱、自我保护能力弱。为了让这些农民工能够走出去,南充市早在2004年就开始在市县两级举办各类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班,但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发现虽然有国家扶贫资金资助,免了培训费用,但农民进城吃住的费用仍是一个负担。现在送培训下乡,虽然工作量大了,但效果却好多了。

  德阳:小额贷款助创业

  张荣芳1998年从德阳市丝绸公司下岗后,曾借钱开过小卖部。由于不懂经营,最困难的时候连门面租金都付不起。2003年10月,经过就业局一个月的创业培训后,她获得了1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她的小店出现了生机。

  “我真的没想到,后来竟然能把我那17平方米的小店扩大到现在的150平方米。”张荣芳感慨地说。她也因此获得了2005全球微型创业奖城市贸易奖一等奖。

  到目前为止,张荣芳的企业已经安置了18名下岗失业人员。更可喜的是,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从她的商店里已经走出了5位自立门户的小老板。

  给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自主创业,从而达到以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的目的。德阳市在促进就业的工作中摸索出了一条既能办成好事,又可规避风险的路子。

  “申请小额贷款的人员必须参加我们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组织的免费创业培训,并制订创业计划书,接受专家的创业指导和项目评定。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失业人员创业的成功率。”德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冯志坚局长对记者说。

  据冯局长介绍,德阳从2003年以来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截至目前,已经为1414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41.5万元,成就了1414个个体户。为了扶持从事个体经营或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还让他们享受各种税费减免1059.25万元。

  成都:民营企业引进社区

  成都石羊街道庆安社区共有3万多名失地农民,约占成都市失地农民总量的1/7。

  记者看到一栋小楼上几十个工人正在埋头制鞋,陪同记者采访的石羊街道办工作人员说,在这里,只要肯吃苦,技术熟练,一个月能有2000元以上的收入。鞋厂老板就是本地的失地农民,他所聘用的工人均是本地经过培训后的失地农民。鞋厂近600平方米场地是从社区租用的。

  社区主任皱自平说,社区建立之初就修建了很多营业性用房,用来引进中小企业,优惠房租,减免税收,解决本地失业农民就业问题。每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政府就奖励500元。这种办法效果非常好。

  据了解,该社区还组织就业困难的失地农民尤其是妇女,从事景泰蓝金属画、十字绣、手工绢花、中国结等手工艺品生产,由社区负责提供联系订单、组织培训、统一收发等免费服务。人们既可将材料领回家制作,也可在社区就业基地加工,每月可获得400-1200元的稳定收入。

  石羊街道办主任孙波告诉记者,当地属于成都城区周边比较富裕的乡村,政府在征用土地时,各家各户都得到了一些补偿。因此,虽然失去了土地,但很多人不愿出去打工,缺乏就业主动性,出现了“四不去”的就业观:远的不去、待遇低的不去、管得严的不去、三班倒的不去。

  为解决这些问题,石羊街道引进了多种社区手工业项目,将手工业与社区灵活就业相结合,让就业困难人员能够足不出社区,就能实现劳动就业,并且工作时间灵活不受限制。刚开始引入这个项目的时候仅有64人参与,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越来越受到欢迎。截至目前,石羊街道所辖的4个社区有600余名失地农民和失业人员加入到这项工作中,实现了在家就业。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