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国内首个公共住宅试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2日 17:3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陈文雅 北京报道

  5月25日,北京市首个住房保障制度试点工作在宣武区陶然亭街道启动。这是2006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颁布以来,国内首个付诸实践的公共住宅项目。

  对于宣武区而言,试点工作如何进行,显然不能回避已成为问责公共住宅的时尚 “按钮”——“天通苑的大奔”。在北京经济适用房天通苑小区的车库里随处可见的宝马、大奔、悍马等售价比一套经济适用房还高的豪华车,而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的家庭年收入条件的购买者不足三成、有将近一半被作为投资品出租出售的调查结果,令经济适用房制度变得颇为尴尬。

  宣武区区长王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通过这次试点,我们主要看看政策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谨慎之情溢于言表。与此前买者不问来处的做法不同,在此次试点工作中,可谓精挑细选。申请者需通过打分排队、公开摇号等方式确定购房或租房的轮候顺序;居民通过街道、区县、市三级主管部门的审核以及街道、区县二次公示的审查后才能最终取得资格。对已购的经济适用住房实行封闭运作,不得转售转租,确需上市的由政府回购,回购价格与出售时同类地段新建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结合重新确定。

  而收入标准线,也从此前家庭收入6万元/年的单一划线,演变为最低2.2万元/年,显然此举期望囊括更多的住宅贫困人群。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北京此次调低经济适用房整体收入标准,或在为酝酿中的限价商品房申购标准“开路”。部分原先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的申请人将被转到限价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内。但客观而言,此次陶然亭街道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试点,在剔除了一些“鸠占鹊巢”的伪低收入人群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缩减了经济适用房的受益面,压制了部分真实的保障性住房需求。

  以陶然亭街道的一个三口之家为例,年收入标准低于45300元,按照人均15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配售标准,需要的住房建筑面积为45平方米。位于宋家庄的陶然亭街道试点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基准价为每平方米4369元。一套45平米住房的总价约为20万元。我们假设其购买建筑面积刚好为45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这个三口之家如果选择二成首付,15年全公积金贷款,需要月供约1230元,至少相当于其家庭月收入的1/3;如果选择三成首付,10年全公积金贷款,也需要月供约1450元。而从现实来看,宋家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中90平方米以下的三居占20%左右,70平方米以下的两居占60%左右,50平方米以下的一居占20%左右。这意味着,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最后买到的很有可能是50-70平米的

户型。如此一来,还贷压力就更大了。对于一个正在抚养未成年后代的家庭而言,负担尤为沉重。

  而对于许多年收入标准无法达到经济适用房申购要求的家庭来说,购买一套周边地段的商品房也并非易事。同样位于宋家庄的商品房项目五号公馆,其均价即已破万,达1.2元每平方米。

  这就使得公共住宅试点的推行进入又一个怪圈。如何厘定真正缺房子的人?到底有多少人是缺房户?他们可以承受的极限如何确定?而在这个标准线之外的人,他们能承受得了越涨越高的

房价吗?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