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渐次融入区域经济合作大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09:11 国际商报

  中国的板栗、红枣、土豆、洋葱摆到了泰国老百姓的餐桌上;泰国的榴莲、山竹、菠萝蜜、红毛丹也成为了中国超市的“宠儿”,近几年老百姓从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老百姓的真实感受背后,自贸区合作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更深层次的。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29日作客中国政府网时,把区域合作带来的经济效应概括为两点: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在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的大潮中,中国渐次融入其中,并力争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弄潮儿”。

  区域经济合作双重效应显现

  在易小准看来,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的升温是各贸易方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竞争压力下作出的政策选择。

  自由贸易协定成员通常相互提供零关税,这明显要好于WTO最惠国待遇,更优惠的待遇在区域范围内产生贸易创造效益。以墨西哥为例,北美自贸区建立后,墨西哥出口大幅增长,从1996年的世界排名第21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13位,取代日本成为对美第二大出口国,取代中国成为对美

纺织品第一大出口国。

  与此相应,自由贸易区区域外的国家或贸易伙伴则享受相对较差的待遇,自由贸易协定成员间的这种“排他性”产生了所谓的贸易转移,即有一部分贸易会从区外转移到区内。如北美自贸协定生效后的最初3年,墨西哥男衬衣对美出口增长122.9%,中国对美出口减少38.1%;墨西哥对美出口运动服增长769.7%,中国对美出口则减少了33.8%。

  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谁受益,不参与就意味着利益受损甚至被排斥,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共同作用,形成了当今世界上区域经济合作的热潮。用易小准的话说,“你不参与就会被别人排挤在外面,就会受到损失,就会丢掉原来的市场,不进则退。”

  “弄潮”区域经济合作

  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升温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很多国家一样,在追求贸易自由化方面,学会了多边和区域“两条腿”走路。

  据易小准介绍,早在1991年,中国就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这是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区域经济论坛,也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开端。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曼谷协定》,现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这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区域贸易安排。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是中央政府与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的经贸安排,这也是一种自由贸易安排。而我国签署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贸协定是2004年11月与东盟十国签署的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

  目前,我国正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商谈11个区域贸易安排。具体说,目前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及补充协议;正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签署自贸协定;与海湾6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冰岛等进行自贸谈判;与印度、韩国、秘鲁开展自贸研究;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和中日韩(10+3)、东亚峰会等多个区域经济论坛;推动了包括很多周边邻国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大图们江合作开发等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更多的开放国内市场是否会对国内相关产业带来冲击?”类似当年入世时的担心,国人再次提出忧虑。易小准的回答是: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关键是要不失时机地在竞争中发展自己。

  “我们不能只让自己得好处,不让别人尝甜头。”在自贸区合作中,我们的优势产品,如家电、纺织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在自贸伙伴的市场上有了更强的

竞争力和更多商机,同时,自贸伙伴的优势产品,如东盟的热带水果,也会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推进自贸谈判时就应做好准备。

  易小准同时也不讳言,与其他大的经济体相比,中国参与自贸区的时间还不长,谈成的还不多,还没有涉及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这需要我们从抓住历史性机遇和改革开放两个大局来进行谋划。”

  如今,中国已形成了一套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不成文的选择自贸区合作伙伴的标准,即双方政治和外交关系良好;双方产业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较强,实现自由贸易不会给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带来严重冲击;对方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及贸易辐射作用;双方均有建立自贸区的共同意愿。

本报记者 何芬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