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炒普洱像炒股 粤商赚钱最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 16:32 生活新报

  首席记者 管弦

  广东市场仅去年销量近4万吨 5年来翻了3番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腿抽筋,人们常用这样的话来描述广东人。这并非浪得虚名,打个比方说,普洱茶是云南的名片,但赚钱最多的不是云南人,而是广东、浙江、福建等省的人。尤其广东人,占据了普洱茶的半壁江山,初步估计去年普洱茶销量8万吨,而广东市场就占据了3万至4万吨。

  新报:云南普洱茶一年产量是多少?广东市场占有市场份额情况如何?广东市场在普洱茶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邹家驹(云南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云南普洱茶产量近几年来一直走高,从2003年的2万至3万吨上升到去年的8万吨,翻了一倍还要多,从市场来看,普洱茶市场最大的肯定是广东,其次是香港、浙江、福建,在广东市场上,现在普洱茶销量也越来越大,普洱茶销量5年来翻了三番,去年达到3万吨左右,占了云南普洱茶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普洱茶毫无疑问是云南的一张王牌,其他地方没有这个资源,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云南仍然停在生产加工的初级阶段,大多云南本土企业没有形成产包销一条线,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现在福建、浙江、广东等人都将目光盯向普洱茶,广东的芳村茶叶市场有1000多家销售普洱茶,基本每家售茶商都在做普洱茶生意,而东莞、佛山、深圳等地都有专业的销售市场,有的已将触角伸向了生产、加工一线,从中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赚钱的角度来说,生产、加工肯定没有销售获得的利润多,就像作家赚的钱没有出版商、销售商赚的多一样,可以说普洱茶发源于云南,成就于广东。

  新报:目前普洱茶销量情况如何?目前普洱茶涨价,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广东炒茶有炒富的人群吗?

  邹家驹:现在普洱茶原料上涨得有点离谱,而最近几天市场则不容乐观,广东最大的芳村茶叶市场价格在大幅下跌,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和炒茶有很大的关系,广东有的地方炒普洱茶进入了疯狂的时期,我认识的茶商从几千元的投入,两三年就赚了几百万的就有好几个,广东芳村茶叶市场已经成为广州“富人区”,其中“普洱热”贡献最大。在芳村茶叶市场卖茶叶的,3年前大都骑自行车,现在一辆辆

宝马车停在铺面门口。在广东还流行着“存钱不如存房子,存房子不如存普洱”的顺口溜,广东人将普洱茶“股市化”了,像炒股一样炒茶。

  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普洱茶被“股市化”后,也许几天之内宝马就可能又变成自行车,这种大涨大落,尤其对云南的普洱茶影响极大,涨和跌都会影响普洱茶的命运,希望普洱茶健康平稳正常地发展。

  □ 创富故事

  郑炳基嗅觉敏锐

  巨资收购普洱茶厂

  “普洱茶、大理石、白药志把红伤治。”有着中华云南物产三宝之冠美誉的普洱茶,名扬天下、皇家贡品,可以算得上云南的一张世界级名片,然而,你也许不会想到,普洱茶赚钱最多的不是云南人,而是广东、浙江、福建等省的人。尤其广东人,占据了普洱茶的半壁江山,初略估计去年普洱茶销量8万吨,而广东市场就占据了3至4万吨,云南省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这个有着数十年的云南老企业,现也进入了广东人郑炳基的经营时代,它是怎样“落入”郑炳基之手的?郑炳基又是如何将它盘活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告诉我们创富的捷径与艰辛。

  17岁开始闯天下

  经过一番周折,我们找到了这位忙碌的企业家郑炳基先生,挖出了他鲜为人知的创富故事。

  1960年,郑炳基出生在广东潮州一个贫困的家庭,兄弟姐妹七人,排名老五的他从小就受尽各种苦难,17岁时,无钱读书的他走上了社会,在水泥厂、砖厂干过最苦最累的体力活,一天下来累得四肢无力,一个月仅有2.16元的工资,除了吃饭外、剩不下一分钱,他的一位叔叔告诉他,打工出不了头,打工出头就是“土”了(工字出头),他叔叔的一段顺口溜他至今仍记忆犹新:“一颗豆子圆又圆,推(磨)成豆腐卖成钱,别人说我生意小,小小生意赚大钱。”

  在叔叔的启发下,他放下了苦活,把家中100斤豆腐换成了26元钱,在镇上摆起了豆腐摊,一天可以赚到8毛钱,初尝甜头的他过起了起早贪黑的日子,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大,渐渐涉足超市、酒楼、

房地产、国际贸易,人际圈子也越来越广泛,朋友提到云南好赚钱,通过考察,他扎根云南。

  郑炳基不喜欢和别人比,喜欢和自己比,在他看来,只有不断的挑战自己,人生才有意义,1988年,他投了六七十万,在家中建起了村中最大的房子,在万元户都还很少的那时,他算得上是富得流油的人了。当年,他来到云南,做起了烟草生意,后来他只用六七年就赚了上千万元,但他不满足,原因是做烟草生意靠的是关系,关系好了,钱就赚到手了,他不想做这种生意,为了挑战自己,他做出了令朋友们不可思议的投资,放着好日子不过,一头扎进深山,跑到云南普洱市的一荒山里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做自己的淘金梦。

  如何盘活老茶厂

  三年前的一天,郑炳基听说云南普洱茶厂正在改制,他立即到了普洱,13天的时间不到,一切手续办妥,他注入了2100万,收购了这个有数十年历史的云南老厂, 2004年10月23日,云南普洱茶集团进入了郑炳基时代。

  签完合同,忙得天昏地暗的郑炳基才认真地打量着这个厂,一望无际的大山,只有19个工人的茶厂,六个生产基地有两个基本废弃,如何才能盘活这个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己的下半辈子就在这个深山里度过,走在弯曲的茶叶基地小路上,他的头脑不断地闪现这些片断。

  “我不懂普洱茶,挑战对我来说实在太大了。”郑炳基这样评价当时的情形,从这一天开始,他从喝茶慢慢改变自己。    

  一步一步,从自己喝普洱茶到整合领导班子,从水土不服到语言障碍的解除,从当地政府认可得到市民的认同,他除了在“招兵买马”上加了工资,还提供了人们学习的场所,为了就地取材,他跑了两百多里路找到了1975年厂内的技术精英,高薪聘请回到该厂,同时,他还把普洱茶当成了食品,加入了卫生管理投入,改造了厂房、设备,提高茶农收入,引进先进经验、理念,一系列工作下来,他先后投入了1.3个亿,慢慢地,茶厂走上了正轨,盘活了一个云南老厂,第一年,便产茶1200吨,2006年产茶翻了一番,预计今年将达到5000吨,这是他对集团的要求,也是对自己订下的目标。

  目前,该集团做到了全国90%的地方都有他们的销售网络,有了他们的指定店、专营店,达到300多家,但重点销售地方,仍然是广东,他们在广东就有100多家店,2005年他们销往广东的约有100至200吨,次年便翻了三倍,今年预计达到3000吨。经过三年多的奋斗,郑炳基一路走了过来,他们现在在业内占有的市场份额达到十五分之一,挤进了行业内十强企业行列,资产达到了3个多亿,这在郑炳基的眼里,只是取得一点小成绩,未来的蓝图,他的目光是做大做强,打算用五年来翻上五至十倍,因为他已蓄积了力量,两年后,产值预计达到上万吨,准备上市。

  □ 生意经

  袁汉源

  在滇赚成

福布斯富豪

  说起广东人,1962年4月出生的袁汉源可以说是广东人在云南富有的一个符号,去年,他以11.9亿的财富,排名福布斯榜第257位,他领导的云南万裕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已成为一家以文化产业为主,带动房地产、生物制药发展的大型企业,拥有一千多名职工,从云南开始,他的地产涉及到深圳、湛江等全国各地。

  黄桂莲

  我的富有是苦出来的

  黄桂莲说她的富有都是苦出来的,只是抓住了一些机遇罢了。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打工时便是帮别人推行李车,慢慢地做到了酒店管理工作,掌握了酒店管理的精髓后便自己包了酒店做,赚下了她的第一桶金30多万,2002年,她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来到云南投资养老企业,练兵几月,有了一支强劲的人才队伍,对云南的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便投资1.8亿元成立注册云南金曦企业,不到半年,公寓会员数目已经上千。通过发展,金曦企业已经涉足房地产、老年俱乐部等多个行业。

  廖映鹏

  熟悉领域好赚钱

  1994年,昆明市豆腐营云南鑫鹏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映鹏第一次来到昆明,身上只有80元钱及一些合同,他出去跑业务三天后回到旅舍,钱与随身听(他当时最贵的财产)全没了,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两年后,他赚了10万元,至于他是怎样度过来的,他却只字未提。投资自己的老本行,开关、配电、综合布线等小产品,现在,他已赚到了两千多万元,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他的目标是3年后,达到1个亿。

  云南兴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林剑锋:和气生财,做生意讲究质量、信誉,对客户要服务一流,才会效益一流。

  云南达美风行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钢:做生意先做人,先自我修炼,不要为了赚钱而赚钱,赚钱还要赚人气,才会有财气。

  云南省文山恒丰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陈登: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定不能花,钱要用在刀刃上,我的钱来自社会,来自云南,我要回报社会,回报云南。

  □ 新闻链接

  珠三角

  20万广东人炒茶

  “普洱茶为何贵,为何成为皇家贡品,为何可以炒作,就因为它的资源有限,而且是云南的独有资源。”云南省广东商会相关负责人这样说,这位负责人说,思茅改名普洱市,在招商项目中,广东人挤到现场的人数就占有百分之六七十,在珠江三角有20万广东人炒茶,收藏普洱,基本每个销茶铺面都出售着普洱茶。据悉,云南“龙润”集团在广东的总代理,去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大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