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印自由贸易研究10月份完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 03:12 第一财经日报

  陈达

  “在区域经济合作上,中国应该两条腿走路,从政策上来说,还是以多边为主,区域为辅,世贸组织或者多边贸易体制仍然是我们的优先选择。”

  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昨天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和商务部网站联合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据他透露,中国目前正在和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商谈11个区域贸易安排。

  “中国正在跟海湾6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冰岛等进行自贸谈判;跟印度、韩国、秘鲁开展自贸研究;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和中日韩(10+3)、东亚峰会等多个区域经济论坛;推动了包括很多周边邻国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大图们江合作开发等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他说。

  据悉,中国

商务部和印度商工部正在牵头,由两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组成联合工作小组进行中印区域贸易安排的可行性研究,现在双方已经进行了三次工作组会议,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进行了研究,也交换了信息。双方争取在今年10月份以前完成研究报告。

  截止到2007年3月,向世贸组织通报并且仍然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有216个,其中80%以上是在最近10年内出现的。按照世界银行估算,平均每个发展中国家参加了5个区域贸易安排。

  对于自贸协定可能给国内相关产业带来的挑战和冲击问题,易小准说道:“自贸区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贸易安排,强调的是相互开放市场,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一条,就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让我们得好处,不让别人尝甜头。”

  他同时提醒中国的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贸区的优惠条件,才能够产生真正的积极效应。

  “企业应注意及时领取自贸区“身份证”,也就是优惠原产地证书,就是产品在进出口过程中享受自贸区优惠待遇的证明。企业需要了解申请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的程序和规定,主动申领证书,这样才能够享受零关税这些优惠。同时,应留意自贸区建成后对方政策体制的改善,比如海关、质检、投资环境等。“他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