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冯飞:重型工业化过快 抵消技术节能贡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 01:57 第一财经日报

  田享华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产业结构趋向重型化对我国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形成了挑战。

  《第一财经日报》:按“十一五”规划,去年并未完成节能目标,是不是意味着这个目标不太切合实际?

  冯飞:中国还处在一个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据各国惯例,工业化在发展时期,特别是在中期阶段出现一个能耗爬升的趋势,而这又源于重工业的发展。

  重工业产品的需求增长来自于基建推动。目前来看,城镇人口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口的3.5倍,中国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1300万农民进城,这带来了大量新增的能源需求。

  《第一财经日报》: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先行的工业化国家有没有先例使工业化能耗下降?我们是否可以效仿?

  冯飞: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的工业调整使单位GDP能耗下降创造了一个先例,而它在石油危机之前是一个重型的工业化国家。

  中国要效仿日本难度比以往要大。主要有两个挑战。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到2002年,单位能耗是持续下降的,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实现了国民经济翻两番。原因在于这个期间,产业结构对节能的贡献率是70%,贡献率来自于结构轻型,特别是产业结构轻型化。而现在是产业结构趋重,重工业比重越来越大,这构成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20%的节能目标要在五年内完成,国际上很少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效果。

  《第一财经日报》:挑战和困难这么大,那还有可能在剩余时间里实现目标吗?路径是什么?

  冯飞:两种途径: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

  为什么从2002年开始中国单位GDP能耗又增加了呢,并不是技术退步,而是在结构上,重工业的发展过快,抵消了技术进步的贡献,这样导致了单位GDP能耗总水平在上升。

  从这个角度讲,要实现20%的目标仍然是结构节能。虽然新技术在节能方面非常重要,但要在五年之内技术的贡献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很难。我们发现,技术因素在实现节能20%的目标中贡献率在30%~40%,其余60%~70%是来自结构转变的贡献。总体来讲,技术的贡献率在中长期应该发挥主要作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