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计职业道德建设(07-5-28)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 17:21 审计署网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全体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认真分析审计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和建设途径,对于树立良好的审计职业形象,培养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审计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一、审计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价值体系。它的作用在于通过确立和执行一定的行为规范,保持人的行为与社会秩序的合理、稳定,并引导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和社会组织形式,职业本身就包含一定道德的基础和根据,所以它与道德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本质上说:职业道德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居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挑战,许多新的人生追求悄然兴起,不同社会成员的道德取向纷然杂陈,各种道德标准之间的差别、碰撞和冲突日益明显。这种复杂局面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从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会促使人们改变单一的道德价值取向;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利益主体的分化,会导致人们道德选择的多样化;与对外开放俱来的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伦理的相互激荡,引起人们道德思想的复杂化。在道德多样化格局中,既存在破坏性的因素,也蕴含着建设性的因素,既潜伏着危机,又孕育着希望。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它有积极的影响,但也有不可否认的消极影响,制约了人们对高尚道德境界的追求。纵观审计二十多年发展的历史,我们既有未发生过较大违纪案件的良好形势,但也有个别审计人员放松自身思想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要求,给审计队伍整体形象的树立埋下隐患。以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扎实、业务精湛的高标准来衡量,审计队伍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受不良风气和“小节无害论”思想的影响,执法机关的“骄气”、“霸气”在一些审计机关有所滋生,执法过程中“吃吃喝喝”的不良倾向有所抬头。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河北省沧州市审计局盐山审计组在审计期间,多次接受被审计单位宴请和外出旅游活动。这一事件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敲响了警钟,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课题更引起社会的关注。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审计职业道德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和核心,以客观公正为基本道德准则。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其主导方向必须是社会主义的,应当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向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的趋向。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提出了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要求,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这一思想反映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要求,是制订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宗旨和核心价值取向。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建设“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这些都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围绕“为人民服务”的核心道德之外,审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还要反映审计行业特点的独特内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基础,吸收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审计职业道德中的先进因素。因此,审计职业道德应以客观公正为基本道德准则,坚持依法审计、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等规范要求。客观原则是指审计人员对有关审计事项的调查、判断和意见的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不以主观好恶成见行事,不允许以个人偏见和私利影响其分析、判断的客观性。公正原则是审计人员应当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至公、清正、奉法、廉洁是中国历史上所推崇的官德。孔子说:“政者,正也”。国际审计准则中也将公正、客观与独立列为道德规范。客观公正是审计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命。正如一位不公正的裁判得不到观众的信赖一样,丧失客观公正的准则,往往使审计人员错误地认定事实,乃至隐瞒事实,违背职业道德发表审计意见。日本三泽一教授指出:“如果发出这样的情况,对社会来说,审计不仅会变得毫无意义,反而有害,不仅注册会计师会丧失个人信用,连会计报表审计也将丧失社会的信任,从而导致审计制度本身的全面崩溃。”这段话对于国家审计来说也是极为适用的。三、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应遵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强化法制约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审计事业也是应运着法制化的潮流发展起来的。回顾审计及其他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经验与教训,撇开成功经验不谈,最大的失误在于重视“自律”而忽视了“他律”,重视了理想教育而忽视了法制约束。中国传统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思维方式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个人的修养,而忽视了社会体制、公共规则的责任。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然导致对社会应有的机制、法制规范体系的忽视与放松。“凭单翼而飞翔,靠跛足而远征”必然导致道德的滑坡。尽管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道德的本质是自律。但是,审计职业道德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或中介组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体现了“责、权、利”的结合。面对市场经济的各种利益诱惑,仅仅靠自律是绝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审计职业道德划分为审计基本道德规范和审计道德理想两大层面。前者是对所有审计人员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保证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道德条件。后者是对审计人员的期望,属于审计职业道德的发展目标,构成审计人员道德行为的激励机制。基于规范的审计职业道德,包括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等等,它不是道德理想而是道德责任,体现了审计这个行业的公权性质和不可推卸的法定责任。它与社会公德意义上的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自律性道德规范和更高层次的审计道德理想对社会的效应有着极大的不同。违反了这些基本的道德要求,必然会给政府带来公权形象的损害,给国家、社会和公众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失。因此它必须以法制为依托,使基本道德规范具有权威性、确定性和有效性、惩戒性。坚持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约束相结合的道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如果不道德行为不能得到禁止和惩处,实际上就是对恶的奖励和对善的打击,在赏善罚恶不力的情况下,任何道德教化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把道德的教育、感化和劝导同法律规章的强制性约束和监督惩办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使审计职业道德建设达到预期目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道德的劝导功能,采取多种形式,达到“扬善”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制订出严格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及惩戒措施,加强“他律”,增加社会压力,坚持执法的刚性原则,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坚决予以惩处,达到“抑恶”的目的。只有一手抓道德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既运用道德感召力,又运用强制性惩戒力量,才能营造出一个相应的制衡和引导审计人员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氛围,保证审计职业道德卓有成效地进行。(作者: 安徽省淮北市审计局 赵勇军)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

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