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市场经济立法锁定六大方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7日 15:33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陈默 外部观察者们往往会惊讶于"中国模式"中的一个"悖论"——"一个并不十分完善的法制与高速增长的经济并存。" 法制建设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对于这个"关系式"的解答成为人们理解"中国模式"的关键。 不过,前不久,在一个有关"中国法制发展与展望"的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立法机关的主要工作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其编写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法制——尤其是"市场经济立法",在中国的改革和转型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报告还透露了未来5-10年内中国市场经济立法的六大重点和十多项主要内容。 增长与法制的"中国关系式" 该研讨会由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法院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主办。在亚行技术援助支持下,前述三个中国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撰写了三份报告,涵盖了对中国经济立法、依法行政和法院改革的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 亚行首席律师亚瑟·米切尔(Arthur M. Mitchell)表示,"中国国内的管理结构、法律和司法体制、在国际政策中的作用以及法规制定过程,不仅有助于阐释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和规划中国未来发展模式,而且也将对各种地区和全球问题产生深远影响。"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主管律师彭小华提醒人们注意法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的两个特殊作用。市场体制在中国的发展中不是既有条件,恰恰是核心目标之一,而这个目标要用法律去确立;另外,中国经济领域的发展得益于不断释放的来自社会和民间的能量和积极性,这些能量要用法律去引导。 而全国人大法工委编写的<中国市场经济立法回顾与展望>研究报告也印证了这个逻辑,"市场取向的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立法有相对应的进程。" 报告说,从1992年正式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02年11月,中国宣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立法也取得重要成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共计242件,其中体现市场经济体制或者与此有关的法律109件,占45%。 报告认为中国的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发展决策相适应,"出现了经济发展、改革深化与立法实践互动的良好格局"。 曾在1996年12月走上中南海的讲坛的外交学院教授卢松说,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意义已经超出经济模式转变本身。"通过法律制度将根本性的体制变革加以固定,建立的制度才可能具有足够的权威性,才可能改变以往主要靠行政手段全面管制经济的模式。"卢松说。 市场经济立法蓝图 中国政法大学方流芳教授分析说,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始终是一个主角——启动市场改革、控制改革进程和突破制度障碍的力量都来自政府,而不是法律。但法律并不是无所作为,一方面呼应政策、推动改革,另一方面也设定限制,维持改革顺利进展所需的秩序,防止失控。 1993年12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推出立法规划,提出一个由"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产业"五部分组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蓝图。 此次全国人大法工委报告中回顾总结的"市场经济立法",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蓝图进行的。而报告中关于未来5-10年市场经济立法的展望,也同样体现了这种路径,最终将实现在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 报告展望中提出,未来经济立法将着眼于"确立制度、规范权责、保障权益",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完善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法律制度;二是,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类产权权益;三是,完善市场交易法律制度,保障合同自由和交易安全,维护公平竞争;四是,完善预算、税收、金融和投资等法律制度,规范经济宏观调控;五是,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六是,完善促进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所需要的经济法律。 【相关】今后5-10年中国市场经济立法部分内容 1. 完善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完善公司制度,制定商业登记法,对一些特定市场主体进行立法等) 2. 完善产权法律制度 3. 完善中介组织法律制度 4. 制定国有资产法 5. 制定反垄断法 6. 推进电信、邮政、铁道等项立法(通过立法推进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对自然垄断性业务改革监管制度) 7.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 8. 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立法 9. 完善技术市场立法 10. 完善劳动力市场立法 (摘自全国人大法工委编写的<中国市场经济立法回顾与展望>研究报告)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