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强卫:拿起青海发展的点睛之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7日 13:0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延春 西宁报道

  一个28年扎根西北的 “老青海”走了,一个20余年工作在北京的新书记来了。

  “他像一个沉默的行者。”青海人这样评价他们的新书记强卫。

  3月29日,交接后的第三天,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就一路风尘,展开大面积的调研。两个月里,他走遍了青海的六州一地一市。

  本报记者从北京赶到西宁,希望采访强卫,但宣传部人员告知,他一天前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调研去了,当记者动身追赶时, 《青海日报》记者又打来电话,说强卫书记一行已到800公里外的高寒地区——果洛藏族自治州。此后传来的消息是,二天后他又到达海拔4000米,气候恶劣、缺氧的玉树藏族自治州。

  “看他跑个不停,担心他不适应”,青海科技厅厅长解源说。三年前,解从中科院来到青海,三年间,他为青海带来不少北京的 “科技资源”。

  按照惯例,青海省委宣传部安排了媒体见面会,但强卫书记破例取消了。 《青海日报》一位跟随他调研的记者说, “强卫书记很低调,我曾写了篇关于他的报道,他不让发表。”

  “下车伊始,他没有说什么,只是走,只是看。”青海省委宣传部的蒲永彪对记者说:估计青海 “党代会”上,他才会开口,亮观点。

  尽管沉默,但这个带细边眼镜,说话温和,看上去更像一位儒雅学者的京官,其履新感言使青海人印象深刻: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个青海人,青海就是我的家乡。”

  “多年来,青海官员大多土生土长,现在,青海人对外省官员将可能带来的新理念,新思维,充满了预期。青海省副省长马建堂就是从北京调任的官员,他从原国家经贸委来到青海,担任青海 ‘十一五’规划起草小组组长,会上发言,一些想法让人耳目一新。”青海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伟研究员说。

  目前,青海103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城镇就业压力沉重,社会矛盾增多,此次青海党代会鲜明提出“富裕文明和谐青海”。

  青海新省委书记强卫肩上的担子很重。

  号准青海的脉

  有人担心,前任省委书记赵乐际熟悉青海,熟悉西部经济,而强卫长期在北京工作,北京经济社会环境与地处西部的青海,大相径庭,他能否“号准青海的脉”?

  一场脑力风暴正在掀起。

  “几天前,省委副书记骆惠宁找我,谈了强卫书记最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并让社科院就 ‘树立青海意识、培育青海品牌’的课题进行研究,”青海省社科院院长景晖告诉记者。

  当天下午,景晖立刻召集研究员进行讨论,两周后提交了调研报告。没想到,第二天强卫书记就做了批示:文章可适时在青海日报刊登,并可组织专题讨论;党代会后,可请课题研究员给省委理论中心组做一次专题辅导。请在此基础上再做研究。

  而强卫在两个月的调研中,也多次强调弘扬 “青海精神”,并主张讨论 “青海意识”。

  藏羚羊是青海可可西里的珍宝,也是 “青海意识”的象征。为了在寒漠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它执着地奔跑、跳跃、跋山涉水,为了母羊产子能吃到充足的青草,公羊集体离居在草较少的山坡,为了不被狼、棕熊吃掉,刚落地的羊羔,十几分钟就顽强地站起来,并在几小时后开始奔跑。

  自信、追求、顽强、团结、奉献、吃苦……这个传说中,天神阿琼如旺幼女爱上的草原之子,正昭示着“青海精神”。

  更让青海人乐道的是,青海的包容心,青海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方,各民族混居,和睦相处。

  不过,青海人也清楚,深居内陆,青海人的意识中有着保守、不自信、眼光局限、缺乏创新的一面。

  “我估计党代会后,青海将掀起‘青海意识’大讨论。”景晖说,这种气氛已经酝酿成熟。

  党代会征求意见稿中,鲜明地提出了, “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树立 ‘创新、开放、自信’的青海意识,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求得新发展。”

  对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值得关注的提法是, “要形成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

  点睛之笔

  强卫到青海后说得最多的话是,“发展是第一要务、生态是重要责任、民生是当务之急”,他显然意识到,发展青海必须讲协调,讲和谐。

  事实上,青海资源丰富,经过几代领导班子的摸索,青海省已形成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水电四大支柱产业,其创造的产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

  青海人评价,前任赵乐际书记善打资源牌。青海气候寒冷,是世界上少有的绿色无污染食品基地,而冬虫夏草、牦牛肉、土豆、蚕豆,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也渐成青海新的增长点。

  不过,让赵乐际和他的前任们慎之又慎的是, “青海始终在生态环境这根 “高压线”上跳舞”,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说。

  青海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 “中华水塔”的美称,又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青海环境保护责任重大。发展水电站,要考虑下游省份不断流;为了下游水质洁净,青海将三江源等沿河区的工厂关闭。

  青海一直纠缠于资源与保护,发展与环境,增长与污染的困境中。

  于是,副省长马建堂曾进京在“50人论坛”上呼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优先发展区域能给限制发展的区域进行补偿。

  显然,靠单纯 “卖资源”不可持续,低技术、低附加值、高污染的重工业也不适合青海,这些年青海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极,希望成为青海经济四大支柱的 “减压阀”。

  “鼓励循环式生产,依靠科技延长产业链,用科学技术综合利用咸水湖、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水资源。”解源告诉记者, “比如,以前简单从盐湖提取钾肥,现在将进行再发掘,利用钾钠镁锶硼等资源进行铝镁合金、锂电池、硅太阳电池等精深加工。并加大太阳能、风能、光电等新能源的开发。”

  “强卫书记一路调研,特别看中旅游资源,调研中多次讲到做旅游大文章。”青海广播电台一位资深记者说。

  热贡艺术,玉树的歌舞,藏族的唐卡,文成公主的庙,强卫在思考将旅游打造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 “龙头”。他提出,要围绕黄河、青海湖做好 “水的文章”,围绕日月山、阿尼玛卿山等做好 “山的文章”,围绕民族宗教文化做好 “文化的文章”。

  歌王王洛宾那首 《在那遥远的地方》让人们向往青海,但没有叫响的品牌又让人忽视青海。所以,强卫同时提出 “品牌意识”。 希望在青海挖掘品牌、树立品牌、保护品牌。

  同为一个矿脉,一公斤新疆和田玉上万元,一公斤青海昆仑玉才几千元,一张青海牛皮卖给

浙江商人100多元,在南方加工后,一张牛皮分离成三张,价值翻三番,做成皮鞋,一双又卖三四百元。

  解源厅长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为了昆仑玉打品牌,强卫发掘 “北京资源”与奥组委联系,希望免费为奥运会奖牌提供最好的昆玉。

  继续前任进行的结构调整,走保护性开发,是强卫坚持的。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这条龙已画好,等待强卫点睛。

  强卫到青海后说得最多的话是,“发展是第一要务、生态是重要责任、民生是当务之急”。发展青海必须讲协调,讲和谐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