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做自主创新领头羊:一次大跨越承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 02:28 第一财经日报

  赵何娟

  上海科技发展战略今年提出了“三个聚焦、两大任务”,即聚焦国家战略、聚焦产业和创新园区基地;构建创新体系和营造整体创新环境

  自主创新,知识竞争力,“四个中心”……上海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这些关键词。

  5月21日,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上海主要科研单位进行调研,并召开了上海科技工作座谈会。一参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习近平在会上主要强调国家战略问题、民生问题、人才队伍培育问题和城市创新体系建设问题,要求发挥上海在全国的科技创新中的带头作用。

  在昨天的中共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于全市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以自主创新驱动城市持续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立足国家战略

  上述参会人员透露,上海的科技发展战略,今年主要提出了“三个聚焦、两大任务”,即聚焦国家战略、聚焦产业和创新园区基地;构建创新体系和营造整体创新环境。

  在上海科技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尤其强调了上海的“科教兴市”战略、如何对接国家战略的问题。

  昨天的开幕式上,习近平也指出,要聚焦国家战略,以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切入点,加强“部市合作”、“院地合作”,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聚焦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聚焦创新基地,以建设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上海市科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国家对上海的创新寄予了厚望,这是国家赋予上海的责任;而上海要在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对接国家战略,也是对国家的一份承诺。

  他说,多年来国家在上海布局了很多科研项目。例如,“十五”期间,共11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由上海参与或者领衔的占了11个。“十一五”目前刚刚开局,虽然还无法统计,但是国家重大项目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批下来。并且在上海的大型项目,有一个更鲜明的特点,即由上海领衔,来组织和调动全国的力量。

  建立产学研联盟

  习近平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升上海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自2004年以来,上海市科委相继支持了《上海企业产学研合作实证分析及模式与机制研究》、《上海市产学研政策框架与技术转移途径研究》、《上海产学研联合模式与机制研究》等软课题的研究。

  上述上海市科委官员表示,目前,企业对以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实力已经形成了普遍认识。“产学研”在上海的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如今开始更加强调“产学研”联盟的建设。

  所谓产学研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与具备科研能力的院校或科研单位联合致力于较为长期而稳定的研究开发(R&D)目的而结成的同盟。

  这期间,上海电气(集团)公司、汽车(集团)总公司、广电(集团)公司、华谊(集团)公司等一些大集团大企业相继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高层次的“战略联盟”。

  上海市科委主持的《上海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调研》报告显示,上海企业产学研合作方式已从过去的单一的合作方式逐步过渡到目前的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共建研发机构”、“共建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这些形式所占比例均在被调查企业的近20%。

  其中,产学研的战略联盟关系受到了格外关注。据统计,28.3%的企业有“固定的、长期合作的伙伴”,62.3%的企业有“相对固定、不断发展的合作伙伴”。

  但同时,相关调研人员表示,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产学研主体开始通过市场来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产学研合作的契约精神亟须塑造,因为毕竟有高达14.7%的企业反映“知识产权归属存在障碍”。

  国际研发中心条件具备

  上述研究课题组表示,上海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需要以强大的产业研发能力作为基础性支撑,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应成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先决条件。

  上海市科委官员透露,在建设国际研发中心的同时,更加希望能够成为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的研发中心,提高知识竞争力。在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研发资源的同时,着力提高本土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上海创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战略研究》得出结论:上海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内在和外在条件。

  上海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建设,虽然拥有产业基础、创新环境、技术支撑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这些问题的核心表现为,本土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足。

  因此,有关研究人员提出,上海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抓住筹办世界博览会的良好契机,成为国家重要的知识生产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化基地,在2010年左右把上海建设成为国内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实力和创新研发能力居全国首位,R&D占GDP的比重达到2.8%。

  第二步,再经过约10年的努力,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际,把上海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全市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5%左右。

  第三步,到2050年,把上海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性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全市知识竞争力和研发创新能力高度发达,知识社会转型基本完成,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知识生产和知识服务中心之一。

  科技一体化起步

  要打造国家自主创新重要基地,离不开长三角区域科技一体化的联动作用,这是长三角两省一市政府已经达成的共识,目前三地政府也正在编制《长三角“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下称《长三角科技规划》)。

  《长三角科技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聚焦该区域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

  据参与《长三角科技规划》编制的人士透露,长三角科技一体化的关键制度草案已经拟就,并已报送科技部审批。

  据了解,长三角两省一市已经签署了科技政策区域对接工作框架协议,其核心内容是相关资质的互认。

  浙江省科技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洪积庆告诉记者,两省一市已经签订了共建创新体系的协议,每年都会组织活动,这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建设中,一直走在前面。

  他说,毕竟政府只是创造环境,最重要的还是找到市场能起作用的切入点,找到大家都关心的、互补需求的切入点,才能形成关键的推动力。

  洪积庆表示,过去的苏浙沪的科技合作,一直都是靠上海技术转移发展起来,现在的合作更加深入和广泛。

  长三角能形成产业战略联盟,最关键的就是大家相互需要,产业结构互补。上海科研成果多,而浙江企业多,民营企业亟待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科研实力,但科技能力薄弱,与大专院校研究所建立战略联盟,把大家利益捆绑到一起,从引进个人,到引进团队;从单项合作到捆绑战略,以适应企业转型和提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