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博物馆免费开放为何步履蹒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 15:05 中国财经报

  王敏 戴劲松

  中国财经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益设施免费开放。相比之下,博物馆免费开放显得“步履蹒跚”。不少市民提出疑问:为什么博物馆不可以像公园、图书馆一样免费开放呢?

  博物馆是公益文化事业

  国际博物馆协会曾强调,博物馆应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开永久性机构。

  中国政府历来把博物馆列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范畴,并且要求各地政府部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河北这两年在免费开放博物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据统计,2006年,湖北省博物馆免费接待观众5.5万人次,免费近170万元;武汉市博物馆免费接待观众35万余人,免费近350万元。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湖北省博物馆推出“一个大人免费带两名18岁以下孩子参观”优惠活动,受到了游客普遍欢迎。7天时间,湖北博物馆接待1万多人。但近年来,与这种要求背道而驰的是,不少文博场所、风景名胜的门票价格不降反升。

  一位在去年“5·18”免费参观了沈阳故宫的市民曾感叹,早就想进来看一看,但50元的门票够家里半个月的菜钱了,“奢侈不起”。

  去年11月对外开放的沈阳金融博物馆是一个新馆,展品丰富,游人多。从今年春节开始,这里不再单独售票,变成了与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捆绑”起来的“套票”参观,由此一来,价格高了。一些市民对此颇有怨言,因为张氏帅府已经开放多年,很多市民早就看过了,而新旧展览“捆绑”展出,并且硬性施以“套票”参观,实际上是“变相涨价”。

  更有一些博物馆把“非盈利”丢到了脑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终陷入“少人参观——门票提价——更少人参观”的不良循环中。

  完全不设“门槛”不现实

  截至2006年,国家统计公报中的现有博物馆数量为1593个。据中国博物馆学会披露,目前,包括各类企业、民营在内的博物馆数量约3000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免费开放带来的参观人次上升、维护费用增加等实际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否则博物馆发展将会困难重重。

  事实上,即使不免费开放,许多博物馆也有“难言之隐”。我国现有博物馆绝大部分属于区域综合类博物馆,据了解,博物馆之间发展不均衡现象长期存在,随着市场效益的天壤之别而拉大了差距。一些大馆规模大,安全保卫好,展出能力强,门票收入走高,经营呈良性循环,一些小馆诸多文物无处安放。

  免费开放使博物馆面临冲击。一些博物馆发展压力加大,困难重重。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博物馆之前每年有一定收入,实行免票后,收入减少一半,目前员工工资、电费、水费等基本费用无法保证。武汉市一家博物馆按照相关政策免费开放后,由于资金困难,只好采用变相收费。他们不收门票,却收取游客诸如清洁卫生费之类。

  湖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雷鸣表示,博物馆完全免门票条件还不成熟。一些博物馆接待能力有限,免费开放不太现实。例如,夏天博物馆开空调,如果有很多人涌入乘凉参观,有可能造成管理上混乱,一定程度上影响参观效果。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桃元表示,如果有条件免费开放,博物馆应先设定一些“门槛”,比如每天参观人数等。他指出,免费开放应该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博物馆。

  博物馆如何为公众服务?

  专家指出,现代博物馆和公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博物馆设定“门槛”的同时,要研究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

  据了解,国内博物馆中,区域综合类和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约占70%,而像陕西碑林博物馆、浙江中国丝绸博物馆、江西景德镇

瓷器博物馆等具有鲜明特色、地域特征和独特个性的专题博物馆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

  雷鸣建议,我国应大力推广科普性、行业性博物馆,各地根据自身特色做专题展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