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投资到上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23:39 《新财富》

  何雨华/文

  投资于“上游”的资源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投资方式,如果这种资源的产权由于制度的保障可以传承,那这种投资的风险相对较低。

  浙江的商人跑到江西的穷乡僻壤,与当地的林场厂长及乡政府坐下来谈承包林地的事情,经过几轮的谈判,承包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就在要签定合同的时刻,当地的乡政府突然反悔,一是觉得这片林地在将来或是当地财政的一个保障,另一个说不出口的理由是不愿意把这片林地长期承包给一个外地人,中国人本乡本土的观念还是比较重。

  林场的厂长讲述投资林地的好处。他说如果到他们那里承包一大片林地种植山茶树,由于政府有退耕还林的奖励政策,种植每一亩林地每年都能从政府那里获得一定的补贴,所以,在茶树生长的头几年,虽然几乎没有收益,但投资也不会太大。真正有盈利是在种植的第三年。而进入第五年,就是产量的高峰期。

  你不得不佩服

浙江商人的精明。进入2007年,就算你是城市生活一族,不与农业直接打交道,但是同样能感受到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物价压力。随便走入一家超市,花生油的价格已经上调,山茶油的价格普遍在20多元一升;进入家具店问价,你就能发现实木家具的价格几乎一个月一个价,最真实的感受是中国的通胀压力更多来自于资源价格上涨的倒逼,而不是来源于需求的拉动,这点是做股票投资的人有些刻意回避的一个事实,因为要淡化利息上涨(资金这种最本质资源的使用成本)对股市的影响。如果利息上去了,资源的价格必然也上去了,企业的成本上去了,越到产业链的下端,企业转移成本的阻力越大。

  遵循江浙商人投资的主线,这些年他们在忙什么?头几年他们在全国各地“扫楼”,后来就听说他们开始“炒煤”,投资煤矿,而最近,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入到西部开发了,开始了探矿之旅,也有一部分资金进入了内地“扫林”。

  几年前,很难想象会有城里人放弃城市生活的“舒适”,跑到农村去做“农民”,但现在这样的城里人正变得多起来。想象一下,在某处山村承包一片林地,在林地上建几间小房、挖一块鱼塘,再养点家禽,闲时钓钓鱼、在林间散散步,更有闲的时候,把车开上高速,不出十个小时,你就能到达你想去的许多大中城市,更不用说所在省市的中心城市了。这种生活与城市生活比较,哪一种惬意?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项投资,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都会给你带来稳定的回报。投资方式的改变有时候是来自于生活态度的转变。住在广东深圳后海片区的林小姐就是把投资方式与生活态度结合起来的人,她在深圳的西丽(这里有果园、菜地等承包或出租)承包了一大片的果园,果园里是大片的龙眼和荔枝树,在果园的暖棚里,种着四季的花卉。周末的时候,林小姐会拉着朋友开车去她的果园休闲,喝喝茶,摘摘果,当然,如果你要把果子带回家,最好是要付上一笔费用。

  生活态度的改变是其一,还有就是制度的完善、信息及交通的畅通等诸多条件的具备,使“上游”许多不可能的投资变成了可能。中国的

物权法草案已经审议通过,他让私有产权的保护有了更坚实的法律基础。山西正在进行煤矿产权的改革试点,私人拥有煤炭的开采权变得天经地义,而西南地区也正在进行矿产资源勘探权的拍卖试点。制度的变化,让产权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明晰可以被保护,私权与公权同样神圣不可侵犯。就在不久前,人们还在担心房子的使用权在70年到期后会如何变化,现在这似乎已经不构成一种担忧了。如果你到中国的内地去跑一圈,你会惊叹于中国政府在改善交通状况方面的投资力度之大,四通八达的
高速公路
网络已经把中国连成了一个整体,而由于互联网络等各种信息交换平台的兴起,所谓信息的“死角”也已经越来越少。

  除了农业资源,想想还有什么是最上游的资源?水、资金、人、矿产诸如此类。可以肯定土地是最本质的资源,处在最上游,但土地属于国有,只能拥有使用权,而不能拥有所有权。不过有这些就够了。传统的中国人讲究买田置地,尽管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制度稳定的年代,所谓“大地主”往往是经过前几代的“小地主”发展而来的,虽然财富在朝代更迭的时候往往灰飞烟灭,但后者属于不可抗风险。在中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中,如果你拥有一笔由前人传下的房产就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与房产相连的是土地使用权。不要责怪深圳城中村的农民为什么总忙着在政府改造城中村之前抢建,抢建有他的合理性,如果政府承认私有产权的合法性,政府就应该在拆迁这些抢建房的时候给予拥有者一定的补偿,尽管双方谈判会异常艰难,也不要反感家住江西南昌郊区象湖的农民因为政府征地而拥有多套的补偿房子而沾沾自喜。寻找在合适的地块投资农民房或者新建起一片厂房也是一种可行的投资,当然前提是你的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投资于资金(正规的金融系统或者高利贷)、囤积大量的土地储备(判断一家地产股是否有潜力经常看这个),普通的老百姓无法完成,只能在人的方面花心思,把大量的钱投入子女的教育,所以中国的教育产业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还有就是催发了一大笔靠人际关系润滑而滋润起来的行业,地上或者地下的。

  好像可以投资的东西很多,在空气稀薄的年代,连空气都可能成为紧缺商品。或许投资于最“上游”比较稳健,如果制度有保障的话,事实上这扇大门也正在打开,至少已开启了一道门缝。-(《新财富》2007年05月号最新文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