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美不必成为能源竞争对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10:01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姜艳艳 报道 北京时间昨晚,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召开。在此次对话上,能源和环保问题无疑是仅次于经贸平衡之后的一大热点。此前,有关中国能源安全及环境保护问题曾经引发了全球经济学家的讨论,作为全球能源需求数一数二的国家,两国首脑此次的对话,将代表两国一段时间内全球能源的发展战略。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未来能源发展的政策方向非常清晰,中美双方的对话洽谈也必将建立在双方共同利益、共同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基础上,这也是未来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体现。 牛犁认为,美中两国是全球能源需求排名第一、第二的国家,同时也是污染源排放大国。双方在能源获取方面的竞争不可避免。双方通过经济对话打开了协商机制,将有助于两大能源需求和生产国在各个领域达成发展共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仍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中国政府的“走出去”战略将一以贯之,这很有可能触动美国在全球的经济部署,比如伊朗和苏丹的问题。两国可以正面讨论,来解决这些敏感问题。 中美经济对话的作用在于,强调两国作为全球最大两个石油消费国的共同巨大利益。美国有60%的石油依赖进口,而中国为50%。两国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近35%。如果市场稳定,双方对贸易和投资持开放态度,两国都能从中获益。中美经济对话能够帮助中国建立起对全球市场可靠性及其安全维持机制的信心。 此次中美对话可能达成的一个具体“成果”将是:取消针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设备的关税和贸易壁垒。这也可能成为更广范围的知识交流的一部分,旨在降低能源密集度和快速部署能效措施。伴随政策和公众舆论的推进,这类对话可能意味着在中美之间建立一个源自一年两次对话的长效议程。 全球性气候变暖是威胁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其重要性不亚于能源枯竭所带来的威胁,环保问题也将成为本次对话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全球污染的主要原因还是发达国家累积所致,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中国,在污染排放上的数量也在增长,但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中国目前可不承担相关义务,而此前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美国,则应该在环保上制定自己的标准以符合大国定位。 牛犁强调,美中都不应该把政治问题带到经济对话之中,这应该是两国洽谈合作的基础。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