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鞋业巨头挺进西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09:53 国际商报

  ■新闻提示:由奥康集团在重庆璧山投资建设的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二期工程近日开工,32家鞋业企业宣布同时入驻,显示出西部鞋都产业的集群效应。中国西部鞋都的建成,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同时也辐射到广东、福建、贵州、云南和四川等地区,吸引了这些地区的众多制鞋企业前来璧山洽谈入驻,也吸引了这些地区的就业者来西部鞋都寻找就业机会。

  欧盟的反倾销并未阻止住中国鞋产业规模发展的步伐。5月18日,在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二期工程开工奠基的礼炮中,32家鞋业企业宣布同时入驻,使重庆璧山这座昔日中国西部的山村小县再次受到国内外业界的瞩目。

  5年前,由我国最大民营制鞋企业温州奥康集团投资建设的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在一期工程引进了30余家企业和400多家商户后,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了世界各地鞋商的目光。此次第二期大规模引来企业入驻,更加彰显出西部鞋都的发展后劲。这个目前国内唯一把整个产业集群集中在一个工业园区的鞋产业园,正在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国“鞋业基地”。

  走进西部做强产业“像奥康这样的东部企业经历了产品跨越、市场跨越后,现在正着力实现第三次跨越:品牌跨越。我相信人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部皮革产业转型意味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王振滔正是抓住了这一转折点在西部拓展大业。记者在西部鞋都占地1000多亩的二期工程现场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80台机器和运输车辆有序地在工地忙碌着,挖土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装卸着泥土和石子,整个工地都笼罩在各种车辆和机器轰隆隆的响声中。

  这里即将成就的是新一代浙商的西部梦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中国西部鞋都精品展销中心,2到3年内将成为西部地区档次最高、功能最完善、深具发展潜力的大型专业市场;1万平方米的重庆奥康大厦,在设计上充分体现欧式建筑的特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的标志性建筑;西部鞋都仓储物流中心,分为仓储中心和物流中心,它将是园区内唯一仓储物流功能配套设施;标准厂房,重庆奥康置业公司在二期工程范围内特地为鞋业企业布置有29栋相对较独立的标准厂房,标准厂房在“雅致、新颖、前卫”的建筑风格上做文章,在材料上采用钢筋混凝土加钢和玻璃。预计二期工程将于1年后投入运营,届时整个“西部鞋都”将拥有100家制鞋企业和1000家鞋材配套经营厂商,年产皮鞋近1亿双,产值逾100亿元,实现劳动就业约5万人。

  园区良好的前景吸引了众多的入驻企业。成都金佰丽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长元告诉记者,入驻企业看好的是投资方给予他们的“帮扶政策”,在中国西部鞋都一期招商过程中,奥康对进驻企业不仅在租金上给予了优惠,而且在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同样提供了特别的帮助,使他们对这次二期工程开工充满信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二期蓝图已开始实施时,正在审定之中总面积2000~3000亩的鞋都三期规划的战略布局也已箭在“弦”上。新规划承载的是入区鞋企的宏伟蓝图,带给西部人民的则将是更美好的梦想。

  拉动西部造福于民5年前,当奥康集团把“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的牌子竖立在璧山县城醒目的地段的时候,璧山县就注定了要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如今的璧山人民已经从这个承诺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首先是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60万璧山人当中,有20万人在皮鞋产业链上工作。”璧山县制鞋办主任孙华称,坊间流传的“一双皮鞋养活1/3璧山人”并不为过。

  据璧山县县委书记丁洪介绍,自中国西部鞋都建成5年来,璧山县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全县金融机构的存款额开始不断扩大。他给记者算了笔账:2006年,璧山县财政收入达到8.7亿元,较西部鞋都建设以前的2002年增长了1.9倍。2002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33.2亿元,2006年则达58.5亿元,年平均增长15.2%;人均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也由2002年的5452元,增加到2006年的9500元,年均增长14.9%。

  璧山一家鞋企的工人彭兴林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他做了1200只单鞋的鞋帮,拿到了3200元工资。他说,他还不是最高的,有的工友甚至拿到了4500元。据说,在璧山,像彭兴林这样在鞋厂“朝九晚六”的上班族就有近6万人,他们多是璧山县本地人,来自各乡镇,靠鞋厂打工收入,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对于璧山这样的西部地区来说,东部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观念的转变。用王振滔的话说:“目前对西部来说,资金、技术和人才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思想。”

  实际上,奥康集团等东部企业在西部投资带来更多的恰恰也正是精神上的财富。由于东部的鞋企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他们带去最多的也是创新实干的企业家精神,他们的观念和思路已经成为启蒙的种子,引领当地发展鞋产业和流通业,这应该是他们对西部人民的最大贡献。

本报记者 张悦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