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宜昌的第三次战略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00:28 中国经济周刊

  中共宜昌市伍家岗区委书记 蔡建国

  宜昌,宜于昌盛之地。仅看地名,就知道这是一座十分幸运的城市。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短短几十年间,宜昌发展已有了兴建葛洲坝工程和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两次重大发展机遇。随着新世纪的开启,宜昌的发展将迎来又一次新的战略机遇。

  三大交通通道力促战略机遇

  已陆续开工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宜昌—万州的电气化铁路、沪渝

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的沪蓉高速公路是沟通我国大西南的三条交通大通道工程,它们均在宜昌市域接点实现交通方式的转换。

  上述三大交通通道为宜昌发展提供了又一次战略机遇。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从宜昌往西,千百年来主要靠川江航道水运,陆路交通虽然已不再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境况,但迄今为止,还不能说具备了现代化的交通条件。川鄂之间崇山峻岭,把两地阻隔成各自相对分离的区域,宜昌的发展自然受其影响最甚。三条通道形成后,“蜀道难”将成为历史,中国大西南和中南地区将连成一体,受惠的首先是宜昌。

  宜昌承东接西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城市地位会随之发生质变。宜昌处在中国中部与西部的结合部上,由于秦巴山脉千山万壑的地理屏障,在通往西部交通大道没有形成之前,宜昌只能是中部地区的一个边缘城市。有了大通道,情况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三大交通通道(实际上还有川江航道)是连接中部与西部的桥,宜昌就是桥头堡;如果交通通道是在隔离中南与西南两大板块的“围墙”上开启的门,宜昌就是她们的门户;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循东部→中部→西部的路径渐次递进,宜昌就是沿长江路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如果在重庆与武汉两个相距近千公里的省会特大城市之间还需一个位置适中担当“牵手”角色的大城市,宜昌就是最恰当的“人选”。

  宜昌的战略纵深大幅延展,将使经济发展加速。宜昌所处位置可以说居中不偏。以宜昌为圆心,1000公里的半径的圆形区域可以覆盖我国内陆的大部分地区。然而,由于西部的交通受阻,事实上宜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主要依赖东部扇面的广大区域。西向大通道形成后,宜昌以西增加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甚至西藏广大区域的西向扇面,战略纵深极大延展。

  宜昌成为水陆空交通接点的叠加地区,将使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两条东西向的高速公路、宜(昌)万(州)铁路,焦柳铁路、川江黄金水道和三峡机场所构成的现代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在宜昌城区和周边区域形成连接点,使宜昌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大交通带来大物流,宜昌的物流中心功能将日益显现。大交通必将带来人员在更大范围(跨省际)的迁徙与流动,宜昌的城市人口与规模将呈加速扩张之势。交通状况的根本改观,加之宜昌居中不偏的地理位置,大公司、大集团的总部或区域性销售中心将更加看好宜昌,现代服务业将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即将形成的西向交通大通道对宜昌发展的影响是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仅就宜昌自身发展而言,它的积极作用并不亚于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因而说他是第三次战略机遇实不为过。

  “世界级工程”频繁亮相

  在这第三个战略机遇之前,宜昌还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机遇转折。第一次机遇是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的兴建。上世纪八十年代完成的葛洲坝工程,坝址就在宜昌城区。它的兴建极大地完善了宜昌的城市基础设施,拓展了城市空间,壮大了城市规模,使城市人口增加了十余万人,拉动了宜昌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次机遇当然就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兴建。同样,该工程的兴建推动了宜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三峡机场、高速公路及三峡专用公路等。更为重要的是,这项世界级工程在宜昌建设,宜昌因此享誉海内外,目前每年世界各国政要到宜昌考察观光的就有数十人,极大地提升了宜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三峡工程也直接带动了宜昌旅游业发展,宜昌近年来接待外国游客的人次已超过省会武汉,足见其独特功能及影响。另外,川江航道水运条件的改善使得宜昌成为水陆交通的重要连接点。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