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合肥市供货商协会的生存试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00:28 中国经济周刊

  成立仅一年时间,自动入会的会员已过百家;协会不仅为会员提供风险预警和维权服务,还为会员提供融资贷款……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雪莲/合肥报道

  “不是80多家而是107家,昨天我把会员单位的数目说错了。”

  4月29日一早,合肥市供货商协会(下称“协会”)秘书长余超看到记者就马上纠正说,因为他刚刚看到了一份最新的统计资料。

  这个在协会成立之初要一家家亲自去拜访供货商并且费尽口舌动员他们入会的秘书长,如今已经不再关注每年到底有多少供货商入会了,因为他相信协会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供货商。

  5月初,听说协会和合肥市里的四家银行合作为中小供货商提供贷款的事,工商银行安徽省淮河路支行还特地派人找到了余超来交流情况。“银行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协会来了解一些贷款对象的信誉。”余超说。

  “全国有将近150家供货商成立的组织,但是目前大部分供货商协会的工作都处于停滞状态。”此前,山西省太原市供货商协会会长樊晓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据他介绍,合肥市供货商协会算是一个特例,“可以帮助中小供货商贷款的协会目前也没听说有第二家。”

  “我们是没有任何靠山的纯民间协会,中消协吃皇粮那样的事我们几乎都不敢想。”余超说,“但是,民间协会一样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道路。”

  成立自己的协会,为自己维权

  2003年,已经在河南郑州一家零售企业做到执行副总经理的余超亲眼目睹了一场供货商被骗的事件。“这成了我萌生成立供货商协会的直接原因。”

  据他介绍,当时号称隶属于郑州某房地产公司的一家百货公司在郑州招商成立超市,他们以一年30万元的租金(最后证实只付了10万元)租了一家7000多平方米的楼层开始进行装修,又在一家宾馆租了一层办公楼,以一个大公司的形象和成熟的招商模式开始运作。很快,他们就招到了将近200家供货商,前期所收的款项达到了380多万元。

  然而,半年过去了,超市却迟迟不能开业,“当时超市给供货商的答复是电梯没有装好。”余超说。之前有一些不放心的供货商还去过现场,发现的确有人在叮叮铛铛地装修,就消除了怀疑。没想到,半年以后这家百货公司的人一夜之间卷款逃了。

  “这时供货商们才发现,超市的装修工程半年间只象征性地做了大约20%,屋顶做了一半,地面铺了一半。”

  随后,愤怒的供货商们陆续发现了骗子的手段——所谓的房地产公司也不过是一家中介机构,而且在招商的时候就已经在当地工商局进行了注销。

  “180多家供货商代表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向郑州市政府求援,他们认为政府对零售商的制约制度不完善。”余超说,“但当时政府也没有办法,最后的答复是只要找到人,政府就会处理。”

  “受骗的很多供货商也是我的供货商,所以我就问他们这样的事今后怎么办?大部分供货商都说应该成立自己的协会,因为只有自己的组织才会为自己维权。”他们的话让余超砰然心动。

  当时,全国各地纷纷惊爆超市坑害供货商卷款而逃的事件,随后,余超开始上网查找供货商协会的有关资料。“查到的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大约有20家供货商协会,但是办的好的只有三家。”余超回忆道。

  之后,信心百倍的余超开始向郑州市有关部门递交成立协会的申请,但是一个硬件条件一下子把他限制住了。“我是个外地人,不符合在郑州成立一个行业协会的条件,所以,2004年年底,我只能放弃打拼了3年的郑州市场,回到老家合肥。”

  协会初期遭遇信任危机

  2005年春节后,回到合肥的余超通过应聘做了当地一家食品厂的副厂长,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供货商人脉。同年6月,他将自己认为成熟的报告递交给有关方面。

  2006年4月28日,经过1年多的艰苦运作,各种软硬件齐备的合肥市供货商协会正式成立了。然而,这个供货商们自己认为应该成立的协会,却首先遭遇了他们自己的质疑。

  “当初成立协会之前一直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构,是供货商自己的组织,只要成立起来,就可以发展很多会员,多一个会员就多一份力。实事证明,自己把这件事想的太简单了。”

  “第一个月,我亲自拜访了40多家供货商,只有7家入会,第二个月我拜访了70多家,只有12家入会。这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困惑。”据余超介绍,入会的供货商有些是出于面子上过不去才入会,没有入会的,三分之一在观望,而三分之二则直接拒绝入会。

  当时他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协会就是一个只要钱不干实事的地方,不起什么实质作用。” 还有一些朋友劝他:“干点有意义的事不好?这种事不用干了。”

  2006年8月,余超停止了和供货商直接沟通的做法,没有再去发展会员。

  余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没有想到供货商们表现出的是对协会的反感和极度的不信任,几个月和供货商们面对面交谈下来,他知道自己这样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入会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太累了。”他说,“供货商对协会的印象这样差,对协会今后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但决不能因为大家反感就停顿下来,必须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余超说。

  三级预警制度获商务部首肯

  2006年6月1日,成立不到两个月的合肥市供货商协会开始在合肥市建立三级预警办法,此举在全国尚属第一家。

  据余超介绍,针对零售商大肆拖欠供货商货款的高发问题,他们制定了黄色、红色、黑色三级预警制度:

  按照零供双方签订的《购销合同》规定的结款时间,出现逾期拖欠货款的商业零售企业,其拖欠户数超过20家以上、拖欠货款在一百万元以上、拖欠时间超过一个月者,协会对其公开发布黄色预警通报,催促其在15天之内解决拖欠货款问题。同时,协会还将专题向合肥市商务局书面报告,列入政府预警范围;

  零售企业拖欠货款超过两个月的、其拖欠户数超过50家以上、拖欠金额超过三百万元以上者,协会对其公开发布红色预警通报,并请政府商务部门出面对其提出警告,责令其限期解决拖欠货款;

  按照零供双方签订的《购销合同》规定的结款时间,零售商拖欠货款超过三个月的,其拖欠货款数额累计超过零售商净资产50%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协会对其公开发布黑色预警通报。协会将组织协调与其合作的供应商统一授权协会秘书处联合起诉、进行新闻报道向社会公开。并专题向政府商务部门书面报告,请政府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黑名单)。同时向税务、工商等部门反映情况,尽量避免该零售商因关门倒闭而形成欠款黑洞,致使成批的供应商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由于厂家和商家一直以来的不平等对话,造成了零售商的渠道霸权越来越厉害,所以供货商协会才有必要进行‘三级预警’,从而防范供应商资金损失。”余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协会作为一个商业供应者的民间团体,其从业者都是久经商战,业界消息也比较灵通,因此应该有能力提出预警。

  后来,商务部在自己的网站上专门发布了合肥市供货商协会实施“三级预警制度”的消息,“并且希望在全国供货商协会间推广。” 有关部门称,协会的三级预警办法是探索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效促进零供双方建立正常的商业伙伴关系,促进并构建和谐的商业环境。

  “这些是政府顾及不到的事,却是协会可以做到的事。”余超说。

  民间协会里的“融资部”

  “说实话,三级预警制度虽然得到了商务部的肯定,但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余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

  2006年11月15日,由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制订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其中对中大型零售商的各种不良行为进行了约束性规定。但是和三级预警办法一样,并没有如监管部门预想的初衷那样使厂商关系向更为平等的方向发生重大转变,“在现实层面,厂商关系博弈时代的既有格局并未发生质变。”

  协会到底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余超在一段时间内感觉很困惑。“一个机构要想生存,就要找准出路。”

  通过调查他发现,目前零供矛盾激化还只是表面问题,因为就是受到零售商这样的盘剥,供货商也能顽强地活着。“其实,供货商们最大的生存问题是缺乏资金。”余超说。

  据余超介绍,每年的中秋节过后一直到第二年春节,商品的流动量越来越大,供货商也就被超市压了大量的资金,致使他们的自主资金周转不开。“70%的供货商那时开始借高利贷,2至3分利的高利贷还要托熟人找朋友四处去借。”

  “我曾经问过他们为什么不找银行去借,他们的一致说法是和银行打交道很难,没有抵押物和担保根本贷不到款。”

  银行为规避信贷风险,对贷款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极为苛刻,加上银行不可能对合肥市的企业都全面了解,更加剧了贷款难。如果协会可以在银行和企业间搭起一座桥梁,将会员单位的经营状况、市场占有率、企业诚信度、发展趋势、市场比重及存在的优劣势等和银行进行全面的沟通,将会为这些企业获得银行支持提供一条便捷的道路。

  这使得余超萌生了帮这些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想法。2006年年底,协会开始筹备成立中小企业促进委员会和融资部,与担保公司合作,对希望申贷的企业进行初审后推荐给银行。今年4月,几家会员单位组成的担保公司也宣告成立。

  目前,12家会员单位递交了贷款申请,金额在860万元。已经有2家的银行贷款顺利申请下来,金额为350万元。其中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元的合肥市鑫皖塑胶有限公司申请了50万元流动资金,虽然数额不多,却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协会至今未盈利

  “协会还能帮着企业办贷款?”这在合肥市的供货商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以前不愿意入会的供货商也开始来协会打听情况。

  余超讲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一家企业老板在协会成立之初就经朋友介绍和余超交谈了几次,但是他既不说入会也不说不入会,就一直拖到了今年4月。后来他缺钱准备从银行贷款100万没有成功,才想到了协会。“他来协会打听到只有会员单位才享受这种服务后,第二天就来入会了,连照片都是楼下照的快照。”

  由于协会只对入会三个月以上的会员单位提供贷款服务,所以急需用款的这家企业尚不符合条件。“因为我们要对企业有三个月的调查和了解期,需要建立诚信档案。”后来,还是这个老板的朋友提供了担保,才进入了申请程序。

  “今年春节前后,已经有20多家企业主动来入会了。”

  “其实,一个民间协会要想生存的好,那就要抱定一个信念,协会是为会员服务的。传统协会的形象在会员中已经扭曲,不好好地完善自己,协会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余超说。

  目前,除了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以外,协会还不定期地向会员单位传递市场信息,“我们的数据来源非常广,商务局、工商局、税务局、质检局、计量局等的信息不仅在网站和会刊上发布,还通过手机向会员发布。截止到目前,我们通过手机发布的市场信息就达400多条。” 协会副秘书长孙毅介绍说。

  目前协会并不赢利,余超说,他几乎是在用自己办学赚的钱来填补协会的窟窿,连家人都不理解他的行为。

  “但有些事真的需要有人去做,我不相信我做不好。”

  协会成立一年以来也和其他供货商协会一样,评选了13家诚信零供企业,与其他供货协会评选不同的是,余超把在供货商中口碑好的零售企业也纳入评选范围。因为他希望在零供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其中的合肥喜客多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被供应商们一直认为合作良好,“所以他们尽管规模不大,但是我们仍然选了他们。”

  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一直在余超的脑海里酝酿着,“我要每年评选一次诚信零供企业,当选一次就加一颗星,而这一颗星代表了可申请增加20万元的贷款额度,一颗星可以多贷20万,五颗星就是100万。这要求企业要将诚信作为立足之本,需要长期坚持下去。”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