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不要给单边主义者以口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23:02 中国经营报

  1977年,邓小平夫妇要在美国各地进行为期3~4天的考察访问,卡特总统找到了Robert S. Strauss,指定他全程陪同。

  在那几天十分紧凑的行程安排里,“我们相处得十分愉快,也工作得十分辛苦。我至今还记得在我们乘车的途中,邓小平和我有时竟然会在汽车的后座上酣然入睡。” Robert回忆说。当时,Robert是中美国际贸易谈判美方特别贸易代表;而当时的中美贸易谈判,是两个大国第一次因为贸易坐在谈判桌前。

  后来,邓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Robert则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资源创办了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该律所不仅开办了全球最大的政策游说业务,而且在2005年2月成功承揽到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业务。

  5月22日到24日,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将在华盛顿举行新一轮战略对话,这位中美经贸合作的见证者又有哪些看法?

  《中国经营报》:作为资深专家,在你看来,美方希望此次谈判达成哪些方面的重要成果?为此,美国政府又将准备哪些必要的谈判数据?采取哪些可能的谈判手法?

  Robert:中美双方都需要将战略经济对话(SED)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渠道,解决那些可能影响美中双边经贸关系的议题。当前,在怎样处理对华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政府与国会之间存在不少分歧。行政部门的许多官员认为,保持对话非常重要,而且现有的贸易规则完全可以满足中美关系的发展需要。但也有那么一些人则主张美国应当在制订规则时表现出更加强硬的立场,并立即针对中国采取单方面行动以改变目前严重的贸易不平衡局面。

  对中国政府来说,了解美国政府与国会之间的这种分歧,特别是认识到美国国会在影响双边关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SED对话机制将可以支持美中双方的持续对话,但SED也需要带来一些短期成果:它需要解决中美两国诸多贸易争端中的一些议题。SED绝不应只是一个讨论远景目标的对话机制。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坚持在谈判中不仅要讨论远景目标,同时也要有一些可以短期内实现的结果。

  《中国经营报》:在了解美方上述谈判目标的基础上,如果你是中国政府的谈判代表,你将从哪些方面具体应对?通过哪些途径才可能尽量达到双方满意的谈判成效?

  Robert:鉴于美国政府想通过SED实现可以短期内见效的成果,中国政府就需要考虑究竟能够在哪些领域满足美方的需要。确保SED成功也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这样就可以对美国政府中那些希望保持中美对话、反对采取新的单边行动的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当然,中国政府也必须处理好来自内部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的分歧;在自己的决策过程中,平衡好那些希望在中国保护自己的国内企业和寻求与美国有更多自由贸易机会企业的利益。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事实上,取得短期成果远比商定长远目标困难得多。因此,中国应该在内部准备一套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的目标清单,在此基础上与美方“讨价还价”,从而达成一个相互可以接受的安排。

  《中国经营报》:我们知道,每次中美贸易谈判或中国领导人访美之前,中国政府都会向美国开出采购大单。在您看来,这对双方的谈判气氛有何种作用?如果不采取这种手段,中国政府还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达到相同效果?

  Robert:中方的大宗采购对于建立谈判开始之前的友好氛围非常有用。但无论如何,没有人能保证只靠一两次大规模的采购就能够让SED机制取得成功。为了更有成效,中方的有关领导应该全面地及早与美方展开沟通,并在中国国内相关的部委和利益方之间进行协调。

  这些沟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SED的中方负责人应该充分了解美国国会,了解国会有哪些议员,哪些议员最有影响力,他们的个人观点是什么,他们各自代表了怎样的选民,以及中国该如何帮助这些国会议员满足其选民的需要。其次,中方领导层应该区分哪些是可以向对方提供的,哪些是要求对方提供的,还有哪些是绝对不能让步的,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指导中国在这些谈判进展中的战略决策。第三,中国领导人应该教育美国国会和行政当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并认识到中方对SED谈判议程上各项问题所持的观点;当每一方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所持立场背后的基本理由,谈判就有更多的成功可能。第四,中国领导人需要找出中美双方谈判队伍中的哪些人能够理性地处理问题、能够对谈判进程产生影响,并安排这些人来谈判。

  《中国经营报》:在你看来,中美双方的本轮战略对话,跟此前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Robert:SED在议题的广泛程度上远远超过此前的中美双边对话,譬如商业和贸易联席委员会(JCCT)、联合经济委员会(JEC)。来自中美两国政府各部门的领导都参与其中,共同磋商对于维护良好的双边经贸关系至关重要的所有议题。这是SED与所有其他双边对话的区别之处,而正是这种区别将有望为双方带来前所未有的收获。吴仪女士和保尔森先生为实现这一内容广泛的对话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种广泛性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尽管采取多头并进的方式会在某种程度上确保双方能够有所收获,但是,双方都应当注意避免因为在某个领域难以取得突破而影响到在其他领域达成一致。

  《中国经营报》:谈判双方可能达成的重要成果有哪些?这些成果对于中美两方企业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哪些企业更应该及早准备?

  Robert:我们认为,即将举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有望在短期成果和长期目标方面取得双丰收。正如前面提到的,短期成果对于美国政府和企业界那些鼓励与中国保持对话的人将会是有力的支持;中国同样会从这个结果中受益。双方必须在贸易领域以及与WTO有关的问题上取得某些可以马上见效的成果。至于长期目标,我们认为如果中美双方能够就环境保护、

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航空业开放等重要议题达成公报,无疑将是对双方的极大鼓舞。如果长期和短期成果均能达成,我们预计中美两国的企业都会表示欢迎,并支持继续进行战略经济对话。需要强调的是,双方并不需要立刻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一致。为了实现伟大的远景目标,我们需要迈出扎实的第一步。对于双方来讲,能够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是最重要的。中国经营报记者:王永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